作為本月最值得期待的天象之一,4月25日日出前,金星和土星將上演“雙星拱月”,屆時如果天氣晴好,我國公眾將有機會欣賞到這趣味一幕。
2023年1月23日在天津靜海團泊湖拍攝的金土伴月。(楊婧 攝)
金星在我國古代稱之為“太白”。當它在黎明出現時,人們稱它為“啟明星”;當它在黃昏出現時,人們稱它為“長庚星”。從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3月下旬,金星一直扮演著“長庚星”的角色;從2025年3月下旬至年底,金星則由“長庚星”切換成了“啟明星”。
2025年1月15日在天津水上公園拍攝的金星與土星相伴。(鐘奕 攝)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楊婧介紹,4月日出的東方天空里,金星和土星逐漸靠近,上演“星星相吸”。25日這天,農歷三月二十八的細細殘月也來到這片天區稍作停留,三者剛好組成一個三角形,形成“雙星拱月”之勢。
“在光污染較為嚴重的城市,肉眼觀測土星有些困難,但金星和殘月還是比較容易觀測,二者亮度較為匹配,這幕‘星月童話’也很值得欣賞。要想看到‘雙星拱月’的畫面最好是到光污染小的地方,如郊外。由于三者距離很近,喜歡星空攝影的朋友可以結合地景將它們‘同框’拍攝在一起。不過,因為很快天就要亮了,可觀測時間只有半個小時左右,感興趣的公眾要想賞拍這一幕要抓住這個短暫的‘窗口期’。”楊婧說。
2023年1月23日在北京西城拍攝的金土伴月。(王俊峰 攝)
如果錯過25日的金星、土星和月亮的“同框”,26日可以繼續觀測,彼時月亮在這兩顆行星的東側,更靠近水星,借助殘月尋找水星也變得更容易些。
“水星剛剛于4月22日迎來西大距,作為晨星出現在東方天空。26日日出前,水星就在殘月附近,如果天氣晴好,公眾也可嘗試觀測金星、土星和水星上演的‘三星伴月’。”楊婧提醒說。(記者周潤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