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李鴻章將22歲愛女許配給40歲的朝廷大臣,這場相差20歲的婚姻,轟動了當時整個朝堂。
李鴻章的女兒從小就接受良好教育,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婚后生下了一兒一女,后代如今家喻戶曉。
然而,李鴻章和女兒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風順,李鴻章在背上“賣國賊”的罵名后,女兒和女婿的生活皆受到了影響。
李鴻章為什么要把22歲的愛女嫁給46歲的老大臣?他們的后代又是誰?
李鴻章的親家
光28年,浙江杭州知府張印塘的府中誕生一個男娃,這個人便是張佩綸,當時正是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時期,在太平軍攻下杭州后,張佩綸隨著家人四處躲難。
在逃亡途中,父親和姐姐相繼去世,只留下張佩綸和母親逃到蘇州,這段經歷也為其日后痛恨戰亂、關注邊防事務埋下了伏筆。
但即便中躲避戰亂期間,張佩綸依然堅持讀書,而且他聰明好學,苦讀經史之余,還喜歡研究《孫子兵法》與《資治通鑒》。
1869年,張佩綸參加科舉考試中舉人,隨后一帆風順,接連考取進士,并進入翰林院編修,當時的他才23歲,便躋身進入京城年輕士大夫之列。
光緒初年,清廷內部矛盾激化,洋務派與守舊派、滿漢官員之間的權力斗爭越來越激烈,張佩綸則以“清流”自居,他倡導吏治為宗旨的“清流派”,與張之洞、陳寶琛、寶廷并稱“清流四諫”。
他們以“直言敢諫”為武器,彈劾權貴、整頓吏治,試圖以儒家道德標準匡扶朝綱。
張佩綸尤為激進,他還曾上書彈劾李鴻章的侄子李經方、慶親王奕劻等權貴,甚至直言批評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弊端。
張佩綸的奏折言辭犀利,直指吏部尚書萬青藜“貪墨昏庸,鬻官賣爵”,列舉其收受鹽商賄賂、縱容屬吏舞弊等七大罪狀,最終萬青藜被革職查辦。
另一案中,他彈劾戶部尚書董恂在與俄使談判中“喪權辱國,擅自允諾陸路通商特權”,迫使董恂引咎辭職。
1880年,張佩綸奉詔赴陜西查辦巡撫馮譽驥貪腐案。他微服私訪數月,查獲馮氏借為慈禧太后修建行宮之名,挪用庫銀20萬兩的證據,并牽連出布政使、按察使等十余名官員,
最終馮譽驥被革職充軍,此案震動西北官場,這種剛直不阿的作風,使張佩綸在朝中贏得“鐵面御史”之名,卻也埋下了與權貴結怨的隱患。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法國艦隊進犯福建沿海,清廷內部主戰派與主和派爭執不下,張佩綸會辦福建海防事宜,駐守馬尾。
現實遠比理想殘酷。張佩綸雖熟讀兵書,卻缺乏實戰經驗,更未料到法軍會突然襲擊。
馬尾船政局作為晚清海軍的重要基地,本應嚴陣以待,卻因張佩綸的輕敵和準備不足陷入混亂。
法軍艦隊趁夜突襲,福建水師幾乎全軍覆沒,船政局被焚毀殆盡這場慘敗震驚朝野,張佩綸被革職查辦,并發配至察哈爾充軍。
一時期,張佩綸徹底告別了朝堂的喧囂,轉而潛心著述,他在南京撰寫了一系列等著作,反思時局,他的文字中既有對國家命運的憂慮,也有對個人得失的豁達。
1888,張佩綸的人生迎來重大轉折,他迎娶了李鴻章的女兒李菊藕為妻,成為李鴻章的女婿。
這一姻緣在晚清政壇引起巨大轟動,李鴻章作為洋務派的領袖,與張佩綸的“清流”立場本有分歧,但兩人現在竟然聯姻,這讓很多人看不明白李鴻章的用意。
李鴻章為什么要將女兒嫁給張佩綸?
在張佩綸發配至察哈爾回來后,李鴻章將其保薦入自己的幕府,主管文書奏牘,成為他的重要智囊。
1888年,40歲的張佩綸迎娶李鴻章22歲的女兒李菊藕為妻,婚禮由直隸總督衙門操辦,張之洞親書賀聯。
而李鴻章之所以愿意將女兒嫁給已經落魄的張佩綸,是因為他信得過張佩綸,張佩綸的著作見解獨到,字里行間盡顯憂國憂民之情。
李鴻章曾專門調閱這些文集,讀后不禁感慨:“佩綸之文,如老吏斷獄,是非曲直,一目了然。”
在他看來,張佩綸的才學足以匹配自己的掌上明珠,兩人若能結為夫妻,必能在精神層面琴瑟和鳴。
另外,李鴻章與張佩綸的父親張印塘曾有過生死之交,兩人在戰火中結下的情誼,成為后來李鴻章對張佩綸另眼相看的重要緣由。
更重要的是,當時的李鴻章正面臨來自清流黨與后黨勢力的雙重壓力,張佩綸雖已退出政壇,但清流時期積累的人脈與聲望仍在,其與張之洞、黃體芳等重臣的交誼,或許能為李鴻章在朝堂之上爭取更多的支持。
婚后,李菊藕與張佩綸選擇隱居南京,過起半官半隱的生活,李菊藕為張佩綸生下了一男一女,張志沂和張茂淵。
張志沂繼承了家族的產業與文化基因,卻未能延續父輩的輝煌,他生下了個女兒張愛玲,后成為中國現代女作家。
張愛玲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她的作品將中國古典小說風格與現代西方寫作技巧進行了有機融合,開創了獨特的文學風格,對后來的作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菊藕的女兒張茂淵則留洋海外,精通英法雙語,曾任上海廣播電臺翻譯,晚年更成為著名翻譯家。
在甲午戰爭后,李鴻章因簽訂《馬關條約》而身敗名裂,張佩綸作為其女婿,自然難逃牽連。盡管他并未直接參與談判,但外界仍將他視為“李黨”一員。
本期文章就到這里了,歡迎各位朋友在留言區留下您的寶貴意見,喜歡本期文章的朋友也可以點點關注,感謝您的閱讀,咱們下期再見。
參考資料:
中國新聞網:2023-09-07:張愛玲逝世28周年:未踏祖籍故土,卻“書香繼世”
和政發布:2022-12-14:每天了解一位歷史名人——張佩綸
澎湃新聞:2024-08-03:同光政情與張之洞的人際交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