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電影與知乎電影攜手主辦的「一種關注」《我的世界大電影》大師沙龍,近日在北京萬達影城CBD店圓滿舉行。
知乎年度新知答主、電影產業話題下優秀答主 @segelas ,知乎游戲領域答主、紅石教程作者、MINECRAFT高校聯盟北京地區負責人@冷域LYOfficial,與主持人@木易movie,展開了一場跨越次元的深度對談。
本次沙龍聚焦今年的現象級電影《我的世界大電影》,三位嘉賓從游戲敘事、電影改編到文化內核、技術壁壘層層剖析,為觀眾揭開這部作品的創作密碼。
木易movie:今天我們將圍繞《我的世界大電影》這部電影和《我的世界》這款游戲聊聊游戲自由敘事與電影線性敘事的差異,想聽聽兩位嘉賓對《我的世界大電影》的感受及感想。
知乎答主 @segelas
Segelas:我來聊一下個人感想,我覺得這個電影實際上是一種非常極致化的游戲改編的狀態,它基于自己的表達思路,實現了一個非常高完成度且自洽的表達系統。
我們都知道《我的世界》這個游戲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難改編成電影的游戲了,因為它幾乎是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劇情文本、戲劇沖突。
它的核心內容就是游戲性的創造,在改編成電影的時候,我們如何去用電影的方式去還原創造的事情實際上是很難的。
這部影片找到了一個非常極致化的辦法,就是在這當中讓人物不斷的去創造東西、改變環境、創造環境、創造物件,然后從深層的角度來講,它在原創性的劇情方面是非常契合西方經典的劍與魔法、女巫的敘事,同時在劇情文本,包括人物塑造上,可以說非常簡單。
在情緒表達上它非常直觀而濃烈,雖然說它很簡單,但實際上恰恰就是玩家在游戲當中能夠創造出來的一種程度。所以是非常還原的,包括對于人物的情緒,也契合了玩家在創造當中的熱情,這種心境是契合的。
最后就是電影層面的立意主題,也是圍繞創造的,關于主流文化對玩家群體刻板印象的糾偏。
很多人都會覺得游戲玩家這個群體,是因為逃避現實當中的一些壓力、不如意,然后躲進了游戲世界。但這個電影告訴我們其實并不是這樣的,他們擁有這種在游戲當中創造的熱情,也會把熱情拿到現實世界當中去改變自己,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所以我覺得這個電影它是在各個層面上圍繞著創造這個主題,非常自洽,非常極致化,做得還是不錯的。
知乎答主 @冷域LY Official
木易movie:感謝 Segelas老師的分享,其實我個人在看的時候我覺得這部電影他制造的歡樂和呈現的想象力是令人驚喜的,因為它帶給我們非常直觀的一個歡樂的感受。
接下來問一下冷域老師,他是一位老玩家,對游戲非常有經驗。從游戲玩家角度來看,有哪些細節是值得分享的?
冷域:首先就是這個方塊世界的構造,一進入傳送門之后,整個世界都是由方塊組成的,不論是在電影的哪個部分,只要是在這個主世界里面,除了主人公,其他所有東西都是方形的,就很符合這個MC游戲的特點。
其次它里面有很多符合游戲的特點,比如說史蒂夫剛開始發現的地獄傳送門遺跡,它旁邊有一個箱子,就是遺跡里面自帶的,所以它能打開這個通往下界的一個門。
作為一個紅石玩家來說,我對村莊里面一個烤雞的機器印象比較深刻,在生電里面,有這么一個機器,它就是通過巖漿來把這個雞烤成熟雞肉,它這個電影里面也是還原了游戲的機器。
這也是一個梗,就是實際游戲里面的熟雞肉可以直接拿起來吃,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里面還有一個彩蛋,在村莊里面有一只戴著皇冠的豬,是致敬國外 Youtuber 的Technoblade,這是一個讓很多老玩家淚目的場面。
在紅石礦道那里,有一個紅石礦車,礦車沒有動力了,只能下去推,那里有一個紅石鐵軌,是激活鐵軌,只有當這個車接觸到的時候他才能往前走。車只要是碰到可以立刻達到最快速度,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在這個電影里面,它是高度還原游戲的,所以給人一種非常有趣的感覺。
木易movie:這部電影還原做得特別好,玩過游戲的觀眾會在電影里感受到很多大家都懂得一些梗。那作為非游戲玩家,Segelas老師,從你的角度來講,如果像我們沒有玩過這個游戲的,你覺得對于觀看這部電影會有影響嗎?
Segelas:我覺得不太會有影響,因為它畢竟是用電影邏輯和語言達成了一個獨立而完整的、電影化的表達的這么一個系統,它呈現的主題、核心內容是和我的世界這個游戲高度契合的,但是不代表他用的是游戲化的手法,畢竟電影也不可能用這個游戲化的手法嘛。
所以作為觀眾來講,如果玩這個游戲,那么我們可能像冷域老師一樣從這個電影當中發現各種彩蛋,發現各種趣味的小細節,包括對于這種創造的情緒上,我們會更容易的共情。
如果說沒有玩過這個游戲的話,只要是對于這個電影的表達有基本的共情和感知能力、認知能力,那么也能獨立而完整地從電影中去感受到創作者想表達的東西,從而達到和原作的契合。
木易movie:在這部電影中有幾個非常鮮明的人物,他們的個性特點都不太一樣。那從您的角度來講,這幾個人物他們的人設都有哪些特點,以及你會如何去分析他們對于電影呈現的表達呢?
Segelas:我談一下我個人的觀點,他們這四個人實際上代表的是不同細分流行文化的群體。
像杰森·莫瑪是最明顯的,首先他是游戲玩家,此外他戴著墨鏡,穿流蘇的衣服,包括一些姿態,能讓人想到八九十年代美摔 WWE 里邊的著名摔跤手終極戰士,還有Macho Man,這也是當時很重要的一個美國的流行文化,同時還有搖滾樂,這也是比較明顯的。
像杰克·布萊克,對應的是 90 年代還比較小眾的計算機文化群體。像姐弟的發明創造,我覺得是想往極客這個群體方面上靠。
還有一個細分的區別,面對這個現實外主流文化的一個打壓,弟弟會積極一點,他會堅持自己的創造,到了游戲世界當中他會馬上就開始做東西。姐姐實際上他是有點受到這種主流社會規訓的這么一個狀態,從而形成了反差。
進一步說,這四個人組成的一個細分流行文化群體,實際上承載的是主流文化對他們刻板印象的糾偏。
杰克·布萊克是最明顯的,他當程序員的這個夢想是不能被扭曲的,于是就躲進了游戲世界當中,與其他的人物一起逐漸的去激發出創造更美好未來的積極的生活態度,然后返回現實世界。所以這四個人是完成了一個寓意向的表達。
木易movie:說的太好了,老師不僅僅是基于人設的性格特點去進行分析,還聯系到了相應的潮流文化。無論是從極客文化,還是姐弟之間的差異,大家以后二刷的時候可以著重去感受一下。
說到這種游戲人物設定,請問一下冷域老師,您作為資深的游戲玩家,平時有沒有經歷過外界對于您的刻板印象,我們看完這個電影之后你會如何理解?作為游戲玩家也好,作為電影觀眾也好,您如何平衡大家對你的這種印象?
冷域: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游戲是一種不務正業,但是每個游戲它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尤其是一些充滿創造力的游戲。
比如說開放世界游戲還有沙盒游戲,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我們作為玩家在游戲里面也能發揮獨屬于自己的個性以及創造力。
拋開MC不談,玩家在經歷一些有故事線的游戲之后,就相當于是以主人公的身份對整個游戲的故事線進行了一次從頭到尾的親身經歷,看電影是直接感受,游戲跟看電影不一樣,主動去玩是能身臨其境的去感受整個故事,所以游戲是第九藝術,它也其實也是文化的一種表現。
木易movie:我們玩游戲的時候會去投入自己的創造力,電影當中也有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臺詞“創造比毀滅更困難,但是蠢貨總是傾向毀滅”。
冷域老師您作為游戲玩家,會如何去理解這句臺詞?
冷域:舉個例子,比如說在《我的世界》里面,如果我要創造一個東西,我需要先設計,設計完之后我會去獲取一些材料,然后在選好地址之后開始建造。
這整個建造的過程就是創造,它是非常耗時間的,而且非常耗腦力和精力的。
但是如果毀滅就非常簡單,比如說在《我的世界》里面只需要丟一個TNT就能給它炸掉。
創造和毀滅的付出是根本不對等的,但是真正的善于創造的人,他會堅持把自己的作品保留下來然后展示給其他人。
喜歡毀滅的人就是只要別人一說你這東西做的不好,就會有想法來毀掉,那是一種懦弱的體現,無論是對自己個人,還有對自己的作品和對自己的創造力都很不自信,這種想法無疑是非常不可取的。
木易movie:作為資深的創作者,我也想聽一下Segelas老師以內容創作者的角度,您會如何看待這句臺詞呢?
Segelas:按電影邏輯來講,這句實際上是點題的臺詞,它可以相關到主角團和反派的區別上。
雙方在爭奪藍色方塊,它就是支撐這個游戲世界創造能力的根本支撐點。
主角團拿著他可以去創造很多東西,反派 boss 拿著他的目的不是創造,而是說要剝奪你們創造的能力,實際就是毀滅這個世界積極的本質了。
對接到雙方的人物面對生活的這個態度,如果要是說像主角團一樣,我們要去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那就意味著我們首先要去面對現實生活的打壓,那先要消化在情緒上消化它,同時我們還要去想辦法去解決它,去優化它,這肯定是困難的事情。
反派就是躲進游戲里黑暗的地下世界統治僵尸就夠了,這個實際上是容易的,因為不需要去面對任何的困難,也不需要想辦法去解決,它更容易的但也是沒有可持續發展性的。
木易movie:請問一下冷域老師,這個電影是根據游戲改編而成的,而且作為資深玩家可能對這個游戲非常理解,您覺得我的世界核心主題表達的是什么?在電影里面它展現得如何?以及你有沒有相關的游戲背景,或者說游戲的世界觀,可以跟觀眾進行一下簡單的科普。
冷域:這個大電影的主題就是創造力,也就是整個《我的世界》這個游戲的主題,玩家可以在世界里面獲取,也可以進行建造。
但是這個游戲背景并不是來自于游戲本體,它來自于《我的世界》的兩個衍生游戲,一個是《我的世界地下城》,一個是《我的世界傳奇》。這個電影在我看來,可能更像是對《我的世界傳奇》這款游戲的改編制作。
在《傳奇》這個游戲里面,有一個叫支配之球的東西,后面也來到了地下城這個游戲。這個支配之球也是整個世界的核心,在MC這個宇宙里它是相當于世界中心的一個東西,可以帶來無盡的創造和無盡的毀滅,可以用它來做任何事情。
在《傳奇》這個游戲中也有一個傳奇先知,用支配之球腐化了一個信標,然后把這個信標放在這個傳送門上,讓整個主世界一片黑暗。
在電影中沒有腐化信標,而是直接把支配之球放在上面,可能是方便為主角團把它奪回來建立一個支點。支配之球在之后的地下城里面有一定的展現。
電影里面有一些神奇的小物件,比如說長著翅膀的鞋子,它就是地下城里面一個叫迅捷之靴的道具,玩家穿上它的可以跑得非常快,它也是把這個有趣的鞋子放到大電影里,非常符合MC宇宙可以創造一切的設定,雖然它在原版的我的世界游戲里面不存在,但是只要你的想象力夠,它就可以出現在方塊世界的任何地方。
我們也可以看到垃圾俠創了一個這個雙節桶,然后亨利做了一個薯寶發射器,這些都是在原版中不存在的,但是他們借用自己身上的東西創造出來,這也是對他們的創造力的肯定。
木易movie:想問一下Segelas老師,因為這部電影它是改編自游戲,就如何去還原游戲體驗,講好電影故事,并且吸引非玩家觀眾這一塊,你覺得應該怎么去做取舍呢?是應該先滿足玩家呢?還是先滿足電影觀眾?
Segelas:從我個人角度來講的話,我覺得不是非得去取舍的,像《我的世界大電影》在一定程度上給出了平衡的方案。
實際上它已經是電影化改編最難的一個游戲了,都能夠給出一個方案來,那我覺得其他的游戲改編的時候也沒有必要先入為主的回避它。如果說非要去做個人取舍的話,我可能還是會有點背叛電影的。
我個人覺得應該優先還原游戲性,在結果上優先去契合玩家群體,一個游戲能取得成功的真正意義和核心價值實際上就是它的游戲性。
如果我們在改編成電影的時候,能夠以電影的方式還原出游戲性這個價值的話,這個電影它才有存在的獨特性的意義和價值。
不是拉踩,我是《魔獸世界》游戲玩家,但《魔獸世界》那個電影我就覺得沒有什么特別大的意思,不是說他拍得好或不好,是它沒有獨特的存在意義。
只是說從魔獸爭霸的文本當中選了卡德加、麥迪文,還有黑暗之門的一段劇情,然后用非常傳統的主流敘事手法把它拍了出來,對于游戲性的還原,實際上也就是跑圖那么一個小的細節部分稍微還原了一下,這個電影它就沒什么意思,是不是魔獸又有什么兩樣呢?我覺得沒有什么區別。
但相反像一些游戲化做的比較好的電影,比如《俠盜榮耀》,它實際上就還原了各個細分職業去組隊打boss、組隊下副本的游戲性。包括在副本里會更細致的去還原,走迷宮、隨機遇怪、解謎這些游戲性的東西,也沒有影響他的敘事部分。
此外《馬里奧大電影》用跑酷的方式還原了橫板過關的游戲性,這樣電影本身作為游戲改編來講它才有意義。
木易movie:您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我們要做電影改編,還是要保留一定的游戲性,盡量去契合或滿足游戲玩家的感受,會讓這部電影獲得更好的傳達,對吧?冷域老師您作為游戲玩家來看的話,您覺得這部電影在做表達的時候,有沒有在做取舍?還是說對普通觀眾都有去照顧?
冷域:我覺得一個游戲改編成一部電影可能會有兩個方向,一個是走故事,第二個就是走情懷。
走故事就是剛才說過的把劇情用第一人稱來自己走一遍,而電影就是相當于是第三人稱來看整個事情的發展。那么走情懷就是說對這個游戲的背景和游戲理念進行還原,創造一種全新的故事。
但是《我的世界》游戲它本身沒有故事,制作者就會選擇來走情懷,盡量的還原整個世界的要素,但是故事這方面就需要主創來重新編寫,可能會讓一些游戲玩家不太滿意。但從票房來看,大部分的電影觀眾都是玩家,它確實在情懷路上吸引了很多的玩家。所以電影是舍棄了劇情,選擇了情懷,也就是選擇了玩家。
木易movie:對,其實從情懷的角度來講,我會覺得電影本身也好,游戲本身也好,包括我們的游戲玩家也好,最終要實現的就是走到電影院去看這個電影,就是雙向奔赴。如果我是去滿足我的情懷,電影也呈現了這種情懷,那就會實現情懷上的共振。
再討論一個問題,我們先問一下Segelas老師,你看過很多電影,也看過類似的游戲改編的作品,在您看來不同類型的游戲改編的難易程度會是怎樣的?
Segelas:分享一下我的感想吧,最難改編的肯定是沒劇情的游戲,這個和電影是天然犯沖的,比如《我的世界》,再比如《憤怒的小鳥》《水果忍者》之類的游戲好像也在改電影了,這種是肯定是最難的。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的是3A大作。
因為3A整個定位更高一些、體量更大,所以說它會要求在各個環節都要有比較高的完成度,劇情這方面肯定是非常重要的。那在改編電影的時候,把這個東西直接拿過來用就可以了。
因為3A大作它的價值觀、世界觀什么的也會更加貼近主流群體,那就非常的適合改編成一個商業類型片。像獨立游戲的敘事方式可能是比較小眾的,但也不代表它沒有敘事,我們在改編成游戲的時候就可以把它順勢的去做成小眾向的文藝片。不考慮商業操作方面,只從創作來講我覺得是這樣的。
木易movie:從創作來講是有這樣的區分,再問一下Segelas老師,我們經常會提到互動電影,不知道你有沒有接觸過像《黑鏡》這種作品,它為什么會難以普及呢?是因為它的改編方式或者呈現方式有問題,還是觀眾對它的適應度有問題呢?
Segelas:我覺得互動電影類似于實驗性質的東西,它的意義更多的是要交給觀眾去選擇。
它是想在這個電影這種媒介形式之下去借用游戲獨有的雙向交互的方式,也就是創作者輸出內容,然后玩家作為接收者不僅要接收,還要給反饋和反向輸出。而傳統的藝術形式是單向交互的,我給什么你就看什么。
如果說它能實現一定的效果,然后再去反哺電影,這肯定是有意義的。但是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是,相比游戲來講,電影這個媒介形式受限于大銀幕這個形式以及性能,終究是沒法做到像游戲那么豐富交互程度的。
所以說如果我們在互動電影上去過度的追求交互性,就我個人來講,反而是一種削足適履,丟失了自己本來的獨特性。所以作為觀眾來講,如果沒有得到足以變成游戲的體驗還失去了電影的體驗,就沒有必要去選擇它了。
木易movie:對,就舍本逐末了,是為了看電影還是為了玩游戲就難以平衡了。最后問一下冷域老師,我們在游戲制作中經常用到的一些技術,有沒有哪些是適合用在電影當中的?你對這方面有相關的思考嗎?
冷域:其實游戲里有很多技術都可以用在電影里面,比如說實時渲染技術。包括FPS以及3A大作的很多游戲里面都帶了實時渲染,依靠電腦性能來對整個世界的畫面進行渲染,比如粒子、光影。
但是對《我的世界大電影》來說,我當時比較震驚的它居然是個真人電影,它原本不是一個有真人存在的游戲,但是為了把真人和游戲進行交融就進行了實時渲染的實拍。
對于一些不用真人的3A 大作的改編,游戲畫面的最頂級渲染也是實時渲染。其次就是動態捕捉,比如一些以玩家為第一人稱的游戲都用到了動態演員的動捕。
我之前看過一些幕后花絮,在《我的世界大電影》里入侵村莊的那些豬靈都是用的動捕技術,因為豬靈長得有點矮小,對演員發揮有影響,使用的是全身動捕,這些東西在拍電影時都是有幫助的,還有 AR 以及 VR 技術,涉及到第一人稱墜落之類的場景。
木易movie:感謝兩位老師給我們分享了那么多有價值的觀點和他們的見解,接下來我們觀眾有沒有想要提問的?
觀眾1(小朋友):我是一名小老玩家,大概在幼兒園的時候其實已經開始玩《我的世界》了。我想問冷域哥哥您不是也玩嘛,這不會影響到學習吧?
冷域:我覺得《我的世界》是一個非常有創造力的游戲,如果你能正常控制游戲時間的話,它應該是對你的學業沒有什么過多的影響。
相反的,在《我的世界》里面有很多高于你現在這個年齡段能學到的一些內容。比如說你知道里面有個東西叫紅石嗎?
觀眾1:知道。
冷域:紅石它有一個特性,就是它每經過一格會衰減一個信號,而且里面有很多元件,比如說紅石中介器、紅石比較器,這些東西是在高中甚至是大學的數字電子里關于數字電路的部分才有的。
如果你某一次在玩的時候突然對這東西感興趣了,說不定你就能突然學會一些大學的東西,會對你非常有幫助。
現在有一些平臺包括一些教育版里可能會說在這里能學編程,因為模組、數據包之類都是使用編程代碼來編寫的。
如果你是真正對這個感興趣的話,你說不定可以使用編程來改變你的世界,都是對你的創造力有些幫助的,提升你的思維說不定對學習有更大的幫助。
木易movie:好,謝謝我們這位小朋友。冷域哥哥跟你分享的是游戲中有些元素會幫助你的學習,但更多的還是要靠自己好好學習。我還特別想采訪一下你旁邊的媽媽,你應該是一個非常包容開放的一個家長,你對于孩子玩游戲或者對電影有一個怎樣的感受?也跟我們分享一下吧。
觀眾2:我是支持孩子玩游戲的,所以他說他應該算是老玩家了,從幼兒園就開始玩了,包括《我的世界》《蛋仔派對》,包括剛才答主們分享的雙人成行他都玩,現在他在玩《雙影奇鏡》。
我覺得想要不讓孩子沉迷游戲,先要了解游戲,我也會陪他一起玩《我的世界》,但是我到了里邊就暈頭轉向找不到我的伙伴。我想要知道孩子們為什么喜歡玩游戲,他可以在這里面得到榮譽還有一些朋友的陪伴,所以我非常支持他玩游戲。
我會覺得說他也要去平衡游戲和學習。我經常帶他去看電影,我希望他無論在游戲的世界還是在現實的世界都勇敢的去做自己,去創造屬于他自己的精彩的人生。
木易movie:太棒了,我覺得可以給點掌聲啊。這位家長我覺得你說的太好了,不管是對游戲、對電影、對孩子的支持理解,我都覺得是非常棒的,要想不讓他沉迷就去了解他。謝謝你,祝你們生活愉快。我們還有一位觀眾也在舉手,那就這位小姐姐先說一下吧。
觀眾3:謝謝三位老師剛剛的那個分享,我覺得講得特別好。我還有個小問題就是想問問老師們怎么看待電影里的配樂、音效對電影的推動結合的效果,比如說聽到村民說村民語還有最后他也學會了人類的語言,就讓人覺得游戲里的音效是不是能夠去和劇情進行結合,或者說有互文的作用?
Segelas:這個事情是關于視聽的,視聽語言是電影非常的標志性的、獨特性的表達方式,尤其是對于《我的世界大電影》來講格外重要,因為他很重要的輸出內容,就是去簡單直觀的讓你接收到積極的、熱烈的、熱情的情緒。
音樂也好,故意調的有點飽和過度的那種濃烈的色彩也好,聲效也好,實際上都是為了在氛圍上直觀的加成這種熱烈情緒。
像剛才這位觀眾朋友所說的一樣,配樂音效能夠非常好的把觀眾帶入進來,讓你即使沒有玩過游戲,但是依然能夠和玩家達成共情,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技術環節。
木易movie:請最后一位觀眾發言。
觀眾 4:我不是這個游戲的玩家,我就作為一個電影迷來說,我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感覺口碑有些兩極分化,我想這可能是影迷和游戲迷之間的沖突。看完之后我覺得這個電影的流暢度很好,特效做的也非常逼真,然后又有小的幽默搞笑的部分,也讓大家看得很開心。而且它作為一個合家歡的片子,我覺得沒有過分的打斗或者血腥暴力之類的內容,孩子看也完全沒有問題,挺可愛的,很好。這個片子我覺得我會二刷,謝謝。
木易movie:好的,謝謝你的分享。由于我們時間有限,今天的沙龍就到此結束,感謝各位的耐心觀看和參與,祝大家在現實生活中也能像我們的電影和游戲一樣,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世界。
【點擊往期回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