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4月23日訊(記者 段思琦)接種疫苗是預防、控制疾病和保護公眾健康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4月25日,將迎來我國第39個“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今年宣傳主題是“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
長期以來,我國堅持預防接種的戰略性和公益性,1950年,我國在全國普種牛痘苗預防天花,隨后陸續開展卡介苗、百白破、乙腦等疫苗接種。1978年,開始實施計劃免疫,最初是“四苗防六病”;2000年,實施免疫規劃,擴展到“五苗防七病”;2007年,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種類增加到14種,可預防15種傳染病。
多年來,我國堅持實行免疫規劃制度,我國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持續維持在90%以上,疫苗針對傳染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我國成功根除了天花,比全球提前近20年實現了無天花病例;已連續30年沒有本土的脊髓灰質炎病例;近20年,我國無本土報告的白喉病例;通過實施新生兒乙肝疫苗普種策略,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率降幅超90%;近年來,我國實現了消除新生兒破傷風的目標;全國麻疹報告發病率持續維持在百萬分之一以下;甲肝、乙腦、流腦等疾病報告發病率也維持在歷史較低水平。
國家疾控局衛生免疫司副司長李筱翠在22日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傳染病仍然是全球面臨的公共衛生風險,需要我們不斷加強疫苗接種的普及和推廣,發揮疫苗在重大疾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阻斷疫苗針對傳染病的傳播流行,維護公眾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
據介紹,目前我國將疫苗分為免疫規劃疫苗和非免疫規劃疫苗兩類。免疫規劃疫苗是由政府按照一定程序確定、向居民免費提供的疫苗,包括國家免疫規劃確定的疫苗,例如預防15種傳染病的14種疫苗,目前主要針對兒童;還包括各省結合當地疫情防控需要,在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基礎上增加的,也是免費提供的,比如有的省份把水痘疫苗納入了省級免疫規劃。此外,在發生傳染病疫情時,根據疫情防控需要,由政府部門組織開展的應急接種或者是群體性預防接種,也屬于免疫規劃疫苗。
非免疫規劃疫苗,是居民自愿接種的疫苗,目前有針對兒童、青少年、成年人的。接種費用包括自費等多種方式,有的地方積極探索納入醫保、民生試點項目等,推動重點人群接種非免疫規劃疫苗。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疾控中心免疫規劃科負責人王鵬介紹,2024年,山東省在全省開展成人預防接種健康教育處方試點。青島市率先推開試點工作,以流感、肺炎、帶狀皰疹、乙肝、HPV等5類疫苗為重點。目前已覆蓋全市10個區(市)15家二級以上綜合醫療機構、15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副書記,市疾控局黨組書記、局長李畔表示,從2022年起,重慶市政府為全市初二女生免費接種HPV疫苗。由重慶市政府提供補貼,寫進重慶市公共衛生三年行動計劃,惠及到每一位適齡女生。對項目人群特征,通過提供周末延時服務、設立接種專場、分片區對接學校等模式,滿足適齡女生接種需求,確保愿種盡種、愿接盡接。近三年,該民生項目累計為30.1萬名初二女生接種HPV疫苗,項目人群接種率達到80%。
《“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提出“根據需要適時調整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種類”。國家免疫規劃策略調整涉及多個方面,需要綜合考慮疾病防控需求、疾病負擔、疫苗特性和產能、經濟學效益、籌資水平以及與現行免疫程序銜接等因素,并結合國際組織建議和其他國家做法等。對于未來有沒有新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考慮,李筱翠表示,目前我們正在加緊開展相關調研、論證和研究工作。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將重點推動四方面工作。”
一是推動動態調整國家免疫規劃策略,提質擴容,逐步對現行的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程序進行優化調整,為公眾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保障。
二是推動各地落實好免疫規劃各項工作,保持高水平的疫苗接種率。加強疾病的監測預警,落實好各項防控措施,防止疫苗針對傳染病疫情的傳播和擴散。
三是推動建設高質量的預防接種服務體系,通過實施疾控領域的強基工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等措施,提升基層專業隊伍的服務能力。加快電子預防接種證的應用推廣和預防接種信息的跨省共享,實現數字賦能,更高效地服務于預防接種工作。
四是推動多聯多價疫苗、新型疫苗的研發,根據防病的需要和疫苗的需求,引導和指導疫苗的研發應用和成果轉化,為調整國家免疫規劃策略提供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