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赤水是全國聞名的"竹都",漫山遍野的竹林曾讓這里富得流油。可從2023年開始,要求把竹林變回耕地,結果竹子砍了地卻種不上,現在滿山都是雜草和新長的竹苗,村民一年白忙活不說,原本能賣竹子的錢也打了水漂。央視記者實地調查發現,當地搞整改只顧應付檢查,根本不考慮實際情況,把好端端的竹林地變成了沒人種的荒地。
赤水市葫市鎮的趙大叔指著自家地哭笑不得,去年當地要求把竹林全砍了種苞谷,可這地頭連口水井都沒有,苞谷苗曬得蔫頭耷腦,收成勉強夠種子錢。砍完竹子沒刨根,現在竹根又冒出了新竹子,地里竹包谷混著長,看著心煩還掙不到錢。隔壁村的張嬸家梯田改種竹子二十多年,整改時被強制砍掉,現在竹苗又從土里鉆出來,當地說這是"開天窗",可老百姓說這是瞎折騰。
村干部告訴央視記者,他們村整改了70多畝竹林地,現在有一半直接荒著長草,剩下的一半勉強種點玉米,可年輕人全去城里打工,剩下老人種不動山地。以前,一畝竹林一年能賣5000塊竹子,現在種地連成本都收不回,村里人說這是"被害慘了"。赤水市自然資源局承認整改存在倉促,說政策還不成熟,可村民說:"政策是人定的,為啥不問問咱種不種得活?"
專家指出,赤水山高坡陡缺水源,強行退竹還耕就是南轅北轍。央視記者拍到的整改現場:上面要求11月發任務,1月必須完成,鄉鎮干部連政策講清楚的時間都沒有,只能硬著頭皮砍竹子交差。現在地荒了竹又長,老百姓叫苦不迭。當地卻說這是"后期管護問題",這不是睜眼說瞎話嗎?
糧食安全是大事,可不能把竹都變成荒都。您說這退林還耕該咋整?是該因地制宜還是繼續一刀切?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來源: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