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錢亞光
設計/ shelly
來源/ ww.reuter.com, www.bloomberg.com, themunicheye.com
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去年汽車銷量約為 3100 萬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本土汽車制造商在電動汽車市場取得了顯著進展。
除了傳統汽車制造商,小米和華為等科技公司也紛紛進軍汽車領域,憑借在軟件和互聯方面的專長,將汽車轉變為復雜的移動設備。這種創新的涌入推動了汽車技術的快速發展、價格下降。
4月23日至5月2日舉行的此次車展上,比亞迪和吉利等暢銷中國品牌將占據中心位置,而大眾、日產、豐田以及通用汽車旗下的凱迪拉克等外國汽車制造商也將競相爭搶關注。
在中國,一場持續多年的汽車價格戰仍在膠著,下一代自動駕駛功能已成為爭奪汽車銷量和利潤的新戰場。
輔助駕駛成為焦點
今年,該行業的關注點不僅在于性能,還在于提供“智能”技術時所承擔的責任。
汽車制造商在上海車展上爭相宣傳下一代駕駛輔助系統的計劃已被打亂,原因是主管部門在一場致命事故后,對使用“智能”或“自動駕駛”等術語來描述技術的營銷宣傳進行了約束。
3月29日,一輛小米SU7 轎車在司機試圖從汽車的輔助駕駛系統接管車輛后不久,撞上了公路中間的水泥護欄并起火,造成三人死亡。
自2024年12月以來,這款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甚至超過了特斯拉Model 3,總銷量突破21.5萬輛。但那場致命事故成為中國智能汽車技術發展和營銷方向的一個轉折點。
由此引發的管理新規使得比亞迪和極氪等中國車企紛紛修改其營銷宣傳,不再過度渲染自動駕駛能力,而是強調駕駛員需保持謹慎。
今年2月開始,駕駛輔助系統已成為汽車制造商在中國擁擠的電動汽車市場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工具。
比亞迪宣布將為其“天眼”駕駛輔助系統提供免費標準配置,涵蓋其全系車型,包括售價低至約 1 萬美元的入門級車型,此舉極大地推動了相關系統的競爭發展。
汽車行業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的分析師于波(音)表示,比亞迪在駕駛輔助技術方面采取了與電動汽車相同的策略——利用其龐大的規模降低成本,并給競爭對手施壓。她說:“許多汽車制造商都批評比亞迪挑起價格戰。比亞迪在‘天眼’項目上采取了類似的策略,讓其他人都感到不安。”
監管機構在2月還禁止汽車制造商在未獲批準的情況下,對駕駛輔助軟件進行OTA。
這促使特斯拉在中國暫停了其FSD軟件的限時免費試用,幾天后,特斯拉還取消了名稱中的“FSD”,改稱為“智能輔助駕駛”。
為汽車制造商提供軟件并已與中國汽車制造商合作推出八款車型的科技巨頭華為,也推出了安全教育活動,提醒人們,先進的技術仍需駕駛者明智地使用。該品牌的代言人、知名女演員劉亦菲表示:“雖然科技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幫助,但我們也要注意駕駛安全。”
在上海車展上,吉利旗下的極氪電動汽車品牌計劃推出其首款配備L3 駕駛輔助技術的車型,但極氪表示,其新聞發布會將重點展示混合動力車型和電池技術。
監管機構也在收緊電動汽車電池標準,將電池熱失控到電池起火的時間從5分鐘延長到了兩小時,以降低起火和爆炸的風險,增加車內人員的逃生機會。
盡管存在監管方面的挑戰,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包括純電動汽車和插電混合動力汽車——銷量仍持續保持著歷史性的增長態勢。
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新車銷量占比已超過一半,這一比例遠高于美國、歐洲以及全球幾乎所有其他市場,提前實現了2030年目標。
不在場的特斯拉“面臨海嘯般的壓力”
本周在上海亮相的十幾款新車型均為電動SUV,旨在直接與特斯拉Model Y競爭,這可能會進一步加劇這家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在中國乃至全球面臨的挑戰。特斯拉未回應置評請求。
特斯拉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持續下降,從2020年在該國純電動汽車市場的峰值15%降至今年第一季度的9%,并且去年全球銷量首次出現下滑。特斯拉在歐洲和美國的銷量下滑速度也在加快。
這是由于公眾對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發表的極具爭議的政治言論反應強烈,他目前是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高級顧問。
自2021年一位不滿的客戶在展會上抗議以來,特斯拉就再未參加過中國的車展,他們推出新車型或改款車型的速度遠低于其中國競爭對手。
本周亮相的車型有許多自稱是Model Y的競爭對手,在電池充電、輔助駕駛和車內娛樂方面都更為先進,但售價卻更低,比如小鵬的G6和吉利銀河的E6。
不過,公認特斯拉Model Y的最大潛威脅小米YU7,并沒有計劃舉行新聞發布會,小米表示此次車展僅會展示其現有的SU7和SU7 Ultra車型。對此,小米未給出原因,也未回應置評請求。
一位汽車分析師將那些強大的中國新電動車稱為“Model Y 殺手”。他說:“特斯拉最暢銷車型正面臨海嘯般的壓力。”“擊敗 Model Y的不會只有一款車,而是12款或13款。”
合資車的本土化反擊
2025年的上海車展有望成為展示汽車行業未來的重要平臺,來自合資品牌的汽車企業也推出了他們適應中國國情的本土化產品。
為適應中國市場白熱化的競爭環境,豐田正從多個維度踐行 “更中國” 的變革,試圖重新找回在中國市場的增長動力。
豐田bZ系列的集體亮相是本次車展的一大看點,作為豐田在電動化領域的重要布局,該系列代表著豐田對未來出行的思考和探索。除了bZ系列,豐田還為其他熱銷車型融入了基于中國本地首席工程師(RCE)打造的改裝元素,這一舉措充分彰顯了豐田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以及對中國文化的深刻理解。
日產通過深入研究中國消費者的喜好、使用習慣以及市場趨勢,推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車型。上海車展上,日產帶來的N7 作為日產汽車首部在中國設計、開發的車型,在設計美學、智能座艙、智駕系統等多個方面展現出了對中國市場的深刻理解和精準把握,有著出色的表現。
本田的燁GT主打“中國研發”及“中國制造”,由中國研發團隊自主設計,整體造型呈現溜背姿態,外觀極具運動氣息,內飾采用賽車風格。合作伙伴包括寧德時代、華為、科大訊飛和航盛。燁品牌率先搭載全新車標,基于純電動車Architecture W架構打造,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智能、高效的電動出行體驗。
過去幾年,德國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一直在下降。像大眾、奔馳、寶馬和保時捷這樣的公司正面臨挑戰,作為回應,這些品牌在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并推出專門針對中國消費者的車型。
今年第一季度,寶馬在中國的銷量下降了17%,梅賽德斯 - 奔馳下降了約10%,大眾下降了7%。這三家制造商都嚴重依賴中國市場,大眾汽車在中國的銷量占其全球交付量的近 30%。
即將亮相上海車展的ID. EVO概念車帶來了兩個重點信息,一個是“在中國設計,為中國”戰略下的中國專屬全新設計語言,另一個則是大眾安徽加速高階駕駛輔助落地的決心。現在大眾手握的兩大殺手锏,其中一個便是“中國創新速度”,智能化的占比會很重,尤其是主品牌主推的智能化。
奧迪的新中國品牌放棄了四環車標。首款車型將在上海首次亮相。奧迪還將推出基于PPE平臺打造的全新純電車型Q6L E-tron,性能、續航、充電全方位升級,甚至專門為中國市場定制了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寶馬長期中國戰略的關鍵是推出Neue Klasse平臺——一套在電池技術、軟件架構和車輛設計方面的創新,將支撐所有未來的寶馬,無論動力總成如何。
奔馳展臺上,除了瞄準中國市場,推出豪華MPV車型Vision V概念車,還會有全電動E級車型亮相,并將公布電動新戰略。
無論是大眾、寶馬,還是奔馳,目的很明確——在中國市場穩住陣腳,重拾消費者的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