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臺當局公開倚美謀獨的舉動已經引起了外界的高度關注,賴清德前不久更是提出了“兩岸互不隸屬”和“大陸是境外敵對勢力”之類的謬論,讓外界擔憂臺海局勢如果繼續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未來幾年可能會出現一些危險情況,迫使解放軍采取行動。對此,一直在臺海地區攪動風波的美國也同時在軍事領域厲兵秣馬,擺出一副可能介入的姿態。前年5月,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公開稱,白宮曾向他交代兩個任務,都涉及臺海。
按照這位美軍高官的說法,第一個任務是印太地區的美軍要阻止解放軍統一臺灣,第二個任務是,如果不能阻止解放軍登陸臺灣,印太地區的美軍要全力作戰,爭取“取得勝利”。這兩個說法如果仔細去分析,會發現其實是自相矛盾的。第一個任務是要求美軍介入臺海,阻止解放軍,說白了就是要跟解放軍打海空大戰,不讓解放軍的兩棲艦隊和海軍陸戰隊順利渡海,這是美國高層有意武力介入的一個態度。
但第二個任務就很奇怪了,既然美軍沒能阻止解放軍登陸臺灣,無法在臺海占據優勢,注定要面對失敗。為什么還要讓印太地區的美軍和解放軍“全力作戰”呢?這等于是在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情上花費人力物力,付出傷亡和經濟損失,美國這是圖什么呢?如果結合美國過去無利不起早的政策制定原則,顯然第二個任務與其說是“任務”,不如說是鞭策,是提醒美軍印太司令部,如果美國政府決定武力介入,那么印太司令部作為前線指揮部,就必須堅定地執行,不要有任何“推三阻四”或者“消極避戰”的情緒。如果打不贏,印太司令就會換人,這是在敲打阿奎利諾。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美國政府會對美軍印太司令講這樣一番略帶脅迫意味的話,這和美國政壇和美國軍隊在臺海問題上的不同態度有關。在解釋這個問題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美國這些戰區司令究竟是干什么的。按照美國的戰略規劃,美軍執行的是全球戰略,為了美軍有效的影響全球,美國把陸地、海洋分別劃區,安排了多個戰區,每個戰區安排相應的兵力和指揮機構,負責該區域的具體作戰行動。
印太司令部是其中的一個戰區,主要負責美軍在印度洋、太平洋、和東亞地區的作戰行動。該司令部相比于歐洲戰區司令部和中央中東戰區司令部,手下掌控的兵力更多,尤其是海軍,幾乎指揮了美國海軍60% 的兵力。所以印太司令部司令堪稱位高權重,是幾位戰區司令里的“頭號戰將”。
回到臺海地區的情況來看,美軍的將領們在臺海問題上普遍采取謹慎態度,因為他們深知,中國現在的軍力早已今非昔比。此前印太司令部就曾經向美國五角大樓和白宮提交過報告,認為美軍同解放軍作戰會付出巨大代價,言外之意就是不宜介入臺海。但美國政客并不管這些具體的軍事技術問題,他們只考慮政治利益。這其實就是美國政壇和軍界在臺海問題上的矛盾所在,政客只管利益,而軍人卻要考慮能不能打贏的現實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