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潮生活
高陵城市生活主流媒體!
在陜西西安北部的渭河平原上,連片矗立的智慧大棚正悄然改寫農業生產的時空邊界。4月21日,記者在高陵全季西紅柿兩大示范園區看到,通過智能環控系統與綠色科技的創新應用,這里實現了西紅柿365天不間斷生長。園區每日可向全國輸送大約6萬斤新鮮果實,帶動全區形成5000畝種植集群,年產值突破1.75億元,1400余名農戶在家門口實現“棚里淘金”。
高陵全季西紅柿示范園內,農戶正在采摘西紅柿。
科技賦能破解四季種植密碼
谷雨時分,地處我國西北的大棚內綠意盎然。走進高陵全季西紅柿城投示范園,記者看到,在這座11米挑高的文洛式連棟溫室里,智能環境監測終端實時更新著空氣溫濕度、土壤EC值等多項參數。技術員輕點屏幕,灌溉系統即刻啟動精準滴灌:“借助水肥一體化系統,能根據植株生長階段自動調整營養液配比,較傳統種植節水40%、節肥35%。”
城投示范園擁有1棟文洛式連棟溫室、9棟大跨度保溫拱棚與6棟日光溫室,總建筑面積達2.5萬平方米,在這間“植物工廠”內,普羅旺斯沙瓤番茄、“甜甜158”“粉格格”“串收紅珠”等鮮食品種形成錯位種植格局。通過環境控制系統和灌溉技術的融合應用,園區實現了全年2茬輪作,單株產量提升至6公斤。
高陵城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明說:“我們的西紅柿自3月初開始上市,目前有7個品種供應市場,每天產量4萬—5萬斤。每天都有固定客商將當日采摘的西紅柿全部拉走,發往全國各地。”
傳統日光溫室存在冬季能耗高、夏季降溫難的痛點。高陵全季西紅柿城建示范園經理高曉哲指著新建的10米跨度拱棚說,“我們通過棚內智能溫控系統聯動通風口技術來調控溫度,冬季夜間棚內溫差可控制在3℃以內。新增的濕簾—風機降溫系統,能讓夏季棚溫穩定在28℃以下。”
智慧農業管控平臺的數據顯示,通過環境精準調控,果實轉色期較露天種植縮短20天,糖度均值達到8%—10%。
綠色生產鏈帶動鄉村振興
“這是正在建設的春秋大棚,我們增加了全新的控溫通風設備,有利于西紅柿夏季生長,實施倒掛微噴技術,讓養分精準供給,真正實現西紅柿‘全季’種植。”看著已經拔地而起的大棚框架,高曉哲提到從山東壽光引進的技術員,“通過引進專業技術人才,來指導我們更好地實現熊蜂自然授粉、有機施肥,讓消費者真正嘗到自然的味道。”
在高陵全季西紅柿城建示范園的有機種植區,技術員王萬清正在查看荷蘭科伯特熊蜂的工作狀態“每箱熊蜂可完成1畝溫室授粉任務,坐果率提升至95%以上,且完全杜絕激素污染。”
城建示范園還專門設置底肥發酵區,通過生物菌劑對鮮雞糞、稻殼糞進行發酵,生產有機肥料,為西紅柿自然生長提供綠色營養。
國企引領的聯農帶農機制正在釋放乘數效應。兩大示范園區通過公司+合作社、自產自銷等模式,已帶動周邊5個村社發展設施大棚108畝。農戶王凱算著經濟賬:“我家4個棚年凈收入超8萬元,比外出打工強多了。”
自1992年起,高陵區便開始了長達30余年的設施番茄種植歷程,2022年“高陵番茄”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目前,高陵區全季西紅柿種植面積超5000畝、年產量3.5萬噸,年產值1.75億元,解決勞動力1000余人。
“我們把技術和優質品種向周邊的群眾和農戶進行推廣,實現了聯農帶農示范帶動的作用,讓周邊的群眾找到一條可以種、賣得好、可增收的致富之路。”劉明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