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巔峰對決”再掀狂瀾!4月22日,廣東、江蘇兩省一季度經濟數據相繼出爐,兩省之間的GDP差距進一步縮小,引發各界對“全國經濟總量第一省”歸屬的熱議。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今年一季度,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3525.5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1%;同期,江蘇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088.6億元,同比增長5.9%。兩省之間僅相差436.91億元,這一差距大約相當于廣東省縣級市英德市2024年的經濟總量,或者江蘇省無錫市經開區去年的經濟總量。而在2024年一季度,廣東GDP比江蘇多490.26億元,短短一年,江蘇就將差距“追”近了53.35億元 。回顧過去,廣東自1989年GDP總量超越江蘇后,已連續36年位居全國第一,兩省GDP差距最小為1989年的59.5億元,最大為2019年的9330.1億元,如今差距不斷縮小,競爭愈發激烈。
從經濟增速來看,江蘇經濟總量迫近廣東的態勢十分直觀。一季度,粵蘇兩省的GDP實際增速分別為4.1%和5.9%,江蘇比廣東快1.5個百分點;若看名義增速,江蘇(6.67%)也比廣東(6.39%)快0.28個百分點。相應地,今年一季度,江蘇GDP同比增加2068.2億元,廣東增加2014.85億元。
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在一季度的數據比拼中,江蘇全部跑贏廣東。投資方面,一季度廣東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6.2%,盡管降幅比1 - 2月份收窄2.2個百分點,但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5.2%成為最大拖累因素。不過,工業投資中的汽車制造業投資增長41.0%,工業技改投資增長7.6%成為亮點。反觀江蘇,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4%,比廣東高6.6個百分點,雖然房地產開發投資也下降12.5%,但制造業投資增長6.1%,基礎設施投資增長8.3%,有力穩定了投資大盤。
消費領域,一季度廣東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5%,其中3月份增長5.8%。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增長2.6%,餐飲收入增長1.9%。而江蘇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406.1億元,同比增長5.6%,比去年全年加快1個百分點,其中商品零售11137.2億元,同比增長5.5%;餐飲收入1269.0億元,增長6.7%,兩大消費類型增速均顯著高于廣東。
外貿方面,一季度廣東貨物貿易進出口2.14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2%,增速高于全國2.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34萬億元,增長1.4%;進口7981.5億元,增長9.3%,在外部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成績不俗。但江蘇表現更勝一籌,一季度進出口1.36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高于全國3.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9049.9億元,增長9.6%;進口4512.4億元,下降3%。
從三次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來看,江蘇同樣強于廣東。一季度,廣東第一產業增加值934.45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12002.53億元,增長3.7%;第三產業增加值20588.53億元,增長4.3%。同期,江蘇第一產業增加值677.3億元,同比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13580.3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18831.0億元,增長5.9%。
可以明顯看出,江蘇的制造業無論是體量還是增速都超過廣東,一季度江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比去年全年加快0.5個百分點,而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僅增長3.9%,比去年全年放慢0.3個百分點。廣東的服務業雖然在總量上超過江蘇,但其增速比江蘇慢,廣東在服務業上的總量優勢,很大程度得益于其人口數量優勢。截至2024年末,廣東常住人口12780萬人,連續18年蟬聯中國人口第一大省之位,而同期江蘇常住人口為8526萬人,比廣東少4254萬人。
盡管江蘇來勢洶洶,廣東“第一”地位在短期內依然穩固。一位區域經濟研究專家指出,定義“經濟第一省”不能僅看GDP總量,還要考量對全國經濟的輻射影響力,在這方面,廣東總體顯著強于江蘇。
從2024年數據來看,廣東多項重要指標顯著超過江蘇。例如,2024年廣東貨物進出口總額9.11萬億元,占全國比重為20.8%,總量連續39年居全國首位,是江蘇(5.62萬億元)的1.62倍;年末廣東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36.6萬億元,是江蘇(25.47萬億元)的1.44倍;全年廣東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33.27億元,連續34年居全國首位,其中稅收收入9817.10億元,分別是江蘇(10038.2億元)的1.35倍、(7642億元)的1.28倍;此外,全年廣東全省發明專利授權量16.88萬件,是江蘇(13.6萬件)的1.24倍;全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34萬件,是江蘇(6448件)的3.63倍;年末廣東省擁有境內上市公司875家,總市值14.04萬億元,分別是江蘇(697家)的1.26倍、(6.5萬億元)的2.16倍。
人口數據更是凸顯廣東優勢。2024年末,廣東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74萬人,居全國首位,全年出生人口113.3萬人,出生率8.89‰,自然增長率3.69‰,連續5年成為全國唯一出生人口超100萬的省份,連續7年成為全國第一生育大省。同時,2024年末,廣東16 - 59歲勞動年齡人口8484萬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比重為66.3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46個百分點。而江蘇省2024年末常住人口與上年末持平(8526萬人),全省15 - 64歲人口5822萬人,65歲及以上人口1594萬人,后者占常住人口的18.7%,全年人口出生率5.0‰,自然增長率 - 2.5‰。在全國人口總量下降、老齡化加深的背景下,廣東的人口形勢優勢明顯,也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全國經濟大盤中的重要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江蘇也有自身獨特優勢,即省內地區發展更平衡。廣東雖有廣州、深圳兩大一線城市,但全省21個地級市中,約1/3的地市人均GDP不足5萬元,珠三角9市對全省GDP的貢獻超過八成,而粵東、粵西和粵北地區的其他12個地市合計貢獻不到兩成,最后一名云浮市的GDP僅為第一名深圳的3.6%左右。相比之下,江蘇省內13個設區市發展水平更為均衡,2024年,江蘇除了擁有蘇州、南京、無錫、南通、常州等5個萬億GDP城市,還有6個GDP在5000億 - 1萬億城市,2個GDP在4000億 - 5000億城市,最后一名連云港的GDP約為第一名蘇州的17.4%。
相關專家分析,粵蘇兩省經濟發展呈現不同模式,廣東是“極點帶動”模式,以廣州、深圳兩個核心極點城市加上佛山、東莞兩個GDP萬億城市帶動周邊市縣發展;江蘇則是“均衡梯度”模式,13個地市之間呈現明顯的經濟總量梯次排列特征。兩種模式各有千秋,未來雙方若能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必將推動各自經濟發展邁向新高度,也將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力。這場經濟大省之間你追我趕的競逐,不僅是兩省實力的較量,更是中國經濟蓬勃活力的生動體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