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延瑜 編輯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濟南高新區稼軒小學教師 劉倩倩
《怎么上課,學生才喜歡》是魏勇老師的隨筆集,書中諸多觀點和理念發人深省、耐人尋味。初次翻開這本書,我便被深深吸引,一口氣讀完后,思緒難平,書中觀點與自身教學經歷相互印證,讓我對如何上好課有了更為深刻的感悟。
課堂是拆圍墻、開窗戶的工程。好的課堂讓學生“滿腹狐疑”,好的課堂給學生帶來驚喜!這一觀點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對理想課堂的探索之路。
“事實上,只有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起來,愿意和老師一起進行一場精神上的歷險時,老師才能真正地走入學生的心靈,否則,學生跟老師對話只是為了迎合老師。”讀到這句話時,我的內心受到強烈沖擊,產生了深深的共鳴。
回想起初登講臺的情景,恍若昨日,如今已過去多年。在執教過程中,我不斷重新審視自己選擇的這條教育之路,它并非一帆風順,充滿了挑戰。但我始終懷揣著不甘平庸的心,一次次挑戰自我,探尋“怎么上課,學生才喜歡”的答案。
換位思考,滿足學生心底的期待
我們都曾是學生,那時的我們,想必都不希望老師照本宣科、墨守成規,簡單復述書本內容。這樣的課堂,學生只會感到乏味并抵制。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對課堂充滿期待呢?書中給出了精彩答案:“課堂是拆圍墻、開窗戶的工程。好課讓學生滿腹狐疑,好課給學生驚喜!”
課堂的關鍵在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激發興趣是最佳途徑。正如書中所說,老師需要跨界,精心設計問題,營造輕松活潑的氛圍,拆掉課堂的“圍墻”,讓學生看到更廣闊的風景。“讓學生滿腹狐疑”如同小說設置懸念,引發興趣;“驚喜”恰似小說高潮,引人入勝。這樣的課堂,知識鮮活,效率倍增,怎能不讓學生喜歡?
激發潛能,來一場精神上的歷險
走入學生心靈,喚起他們的興趣,是這本書的重要理念。法國作家圣埃克蘇佩里說過:“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鼓勵人們去伐木、去分配工作、去發號施令。你應該做的是,教會人們去渴望大海的寬廣無邊和高深莫測。”
理想的課堂亦應如此,教學不是用皮鞭驅趕羊群般生硬,而是喚醒學生心底的求知欲與好奇心,激發潛能,引導他們獲取知識。如此,既能調動學生主動性,又能培養自學能力,這正是打開新課標大門的鑰匙,讓學生樂于參與學習探索之旅。
思想碰撞,達到認知升華的效果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或許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某些課十分成功,可試圖復制時,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作者對此現象進行了深入論述與歸納:“好課還有一個標準,就是教師能夠迅速地捕捉學生思想中的閃光點,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促成思想的碰撞,達到認知的升華。”反思自身教學,確實如此。精彩的課堂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教師眼中有學生、心中念學生,捕捉思想閃光點,才能點燃課堂氣氛,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讓他們對下節課滿懷期待。
《怎么上課,學生才喜歡》內涵豐富,值得反復研讀、深刻領悟。
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將不斷探索驗證書中理念,從中汲取更多養分,努力打造受學生喜愛的優質課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