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的文章提到,敗類公開表示愿意與“基輔政權”進行直接對話談判。
澤連斯基對此回應說:烏克蘭愿意與侵略者舉行直接和平談判,但前提是必須停火,“停火后,我們準備以任何形式坐下來談判”。
從最近幾天的兩次回應來看,澤連斯基的外交智慧日益成熟——
敗類單方面宣布“復活節停火”30小時,澤連斯基立即跟進,并進而提出停火30天的“建議”,使敗類欲將自己塑造成和平締造者的圖謀落了空;同時烏方記錄了侵略者近3000次違反停火協議的事件,撕爛了敗類的遮羞布。
敗類愿與澤連斯基開啟雙邊談判也是一個花招:一方面展示自己如川普所說的那樣“希望和平”,另一方面可以在談判期間通過加大攻勢給烏克蘭和美國施加壓力。
澤連斯基要求先停火再談判,又一次拆解了敗類的詭計。
事實上,不僅俄烏之間直接談判難以啟動,就連美國居中的間接談判也難以為繼了。
根據計劃,今天晚些時候,美國談判代表將在倫敦與烏、英、法、德等歐洲國家進行會談,并在會談中提出川普團伙的條件讓烏克蘭人作出回應——克里米亞歸俄羅斯,核電廠歸美國,拒絕烏克蘭加入北約,不承認被占領的其他四個州為俄羅斯領土,但也沒有要求俄國人從這些地區撤出。
烏克蘭方面已經在多個場合用多種形式表態拒絕這些條件。
美國談判代表團內部也出現了嚴重的分歧:維特科夫贊成承認克里米亞為俄國領土——事實上,他很可能已經向俄方承諾了這一點,但盧比奧和凱洛格不支持這個條件。
因此,美國的三個代表只有一個人出席今天的倫敦會談,就是凱洛格。
小盧的缺席理由是“行程沖突”,真實情況應該是他羞于向烏克蘭提出這樣的要求,尤其是他知道肯定會被烏方拒絕。
維特科夫不參加的原因是,他本周將第四次前往莫斯科——也許他會告訴敗類,自己無權代替烏克蘭作出領土決定。
不管他到莫斯科去干什么,總之是想逃避面對烏克蘭人的眼睛。
作為烏克蘭特使,凱洛格回避不了,只好硬著頭皮去倫敦。
在這個情況下,今天的倫敦會談注定不會有什么實質性結果。因為先停火再談判還是先談判再停火,這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永遠都扯不清。
這場似乎永遠都結束不了的戰爭中,烏俄雙方各自想得到什么?
對烏克蘭人來說,訴求很簡單——生存和自由。
生存是活著,自由是活著的質量。
過去100年的苦難歷史告訴烏克蘭人,與俄國人捆綁在一起,不僅談不上活著的質量,有時就連活著都做不到。所以他們執著的夢想是脫俄入歐,過上文明富裕的生活。
這個訴求過分嗎?它不過是所有人與生俱來的基本權利——活著,活得更好。
和烏克蘭人的簡單訴求相比,俄國的欲望要復雜得多——成為一個大帝國,讓敗類成為當今世界炙手可熱的人物。
幾乎所有的歷史學家和地緣政治專家在這個問題上都有一個共識:吞下烏克蘭,是俄成為大帝國的必要條件,雖然不是充分條件。
自2014年吞下克里米亞并入侵頓巴斯以來,8年的局部沖突和3年多的全面戰爭,俄軍使出渾身解數,也僅占領了烏東四州平均70%左右的領土。
他們連軍事占領這四個州都做不到,更不可能吞下整個烏克蘭。
因此,俄方只能接受現實,先凍結戰爭,花幾年時間重整軍備,恢復元氣后卷土重來。
問題是,烏克蘭和歐洲也會利用這幾年時間提升部隊戰斗力,加快武器裝備的生產。
怎么辦?
俄方最好的辦法就是分化美歐及歐洲內部,讓烏克蘭失去支持無法提升軍事能力。其中的關鍵一步是先恢復美俄之間的正常關系,然后再與部分歐洲國家恢復正常關系,以此孤立烏克蘭。
如果立即停火,敗類就失去了拿捏川普的工具,美俄關系、歐俄關系就很難正常化。因此,他必須將談判拖下去,并且在談判中謀求建立美俄關系,讓美國推動放松對俄制裁。
這就是俄方要求烏克蘭承認被占“五個地區”為俄國領土的原因。事實上,烏克蘭承認與否對俄方并不重要,因為他們實際上控制著這五個地區,且烏克蘭的軍事能力不足以收復它們。
敗類知道澤連斯基——哪怕換個總統——絕對不會接受承認其為俄國領土的條件,因此就無法停戰,可以和川普一直糾纏下去,讓美國和歐洲產生厭倦和疲勞感,并在此過程中逐步恢復美俄關系。
盡管俄方現在更迫切需要停戰,但他們只能硬撐下去,利用川普團伙的愚蠢(或對俄的忠誠)在談判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敗類打的這個如意算盤,川普團伙沒看懂,或者假裝看不懂。
但歐洲人很清楚。
昨天,《德國之聲》報道稱,海牙國際刑事法院(ICC)已設立特別法庭,審理其侵略烏克蘭的罪行。
他們將該特別法庭命名為“PT法庭”。
英國于2022年首先提出對敗類的侵略罪行進行起訴的想法,38個國家于2023年簽署了協議。
此次設立該法庭的文件以紐倫堡審判納粹政權的模式為藍本,證據由海牙國際侵略罪起訴中心(ICPA)收集,由烏克蘭提供材料。
敗類可能名列被告名單之首,俄總理米舒斯京、拉外長(三人并稱“三駕馬車”)以及白俄的老盧也可能受到起訴,最終名單將由烏克蘭編制。
根據國際法規定,這些人都享有“職能豁免權”,意思是只要他們繼續在位,就不會被逮捕和審判。但他們沒有“個人豁免權”,就是說,一旦他們離開崗位,就可能受到逮捕和審判。
與此同時,“職能豁免權”并不妨礙法庭對指控進行調查或獲取證據,如果罪名成立,則可“缺席”發出逮捕令——事實上,國際刑事法庭早就對敗類發出了逮捕令。
該法庭的最終成立需要獲得歐洲委員會三分之二成員國的批準,并可能需要個別議會的批準——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幾個月。
《德國之聲》在報道中說,烏克蘭方面已經列出了20多名俄國官員為嫌疑人。
據稱,法庭草案已經準備好,正在等待批準。現在,決定此事走向的不是法律,而是政客們。
雖然國際刑事法院設立“PT法庭”意義極其重大,但如果歐洲不幫助烏克蘭打贏戰爭,很可能最終會流于形式。
也許——誰知道呢——這個法庭將注定敗類的人生歸宿。想當年,國際刑事法庭對那些手握重權的人物發出逮捕令時,他們全都傲慢地認為“能奈我何”,但事實上,能夠逃脫懲罰的并不多。
說不定,幾年之后,敗類會被自己的國人扭送到海牙法庭去。
一切皆有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