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衛健委主任聞大翔在“民生訪談”中表示,“今年本市會有新探索——開展簽約居民下轉工作試點”,這里的下轉試點講的就是閔行區。記者了解到,在上海市政府和市衛健委統一部署下,經過近半年努力,閔行成為了全市首個真正意義實現簽約居民“上轉下轉”閉環健康管理的區域,也是全市首個“上轉下轉”全程業務流程與信息流程全部打通的區域,通過“上轉下轉一件事”模式,構建“以健康為中心”的整合型全程健康管理服務體系,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到連續、優質的健康服務。
“下轉”破冰:社區服務能力再升級
閔行區衛健委主任杭文權介紹,“我們的做法主要突出上轉‘給得足、轉得準、用得好’,下轉‘放得下、接得住、管得牢’,通過社區住院、家庭病床、健康管理等服務的無縫銜接,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破題下轉難,構建以健康為中心的整合型全程健康管理服務模式?!?/p>
閔行結合社區醫院全覆蓋建設,改變了社區醫院傳統住院床位老年護理病患“壓床”的現象,優化調整社區住院結構,社區醫院將本社區50%以上住院床位(主要為康復、治療、安寧療護類)開放至市區兩級分級診療平臺,滿足簽約居民在預約轉診“上轉”治療后“下轉”住院治療的相關醫療服務。
家住莘莊鎮的86歲施阿婆就是新政策的首批受益者,3月底施阿婆因“惡心嘔吐伴發熱”在閔行區中心醫院就診,完善檢查后確診“膽囊結石伴急性膽囊炎”,給予抗感染、保護胃黏膜治療后癥狀逐漸好轉,但后續仍需鞏固治療和病情觀察,經患者和家屬知情同意后,人還沒出院住院信息已傳輸到莘莊社區醫院住院病房。經過病情評估后,1個小時內老人就被收治入院,真正實現“當天出院、當天入院”。
與此同時,由于莘莊社區醫院和閔行區中心醫療是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的合作關系,施阿婆在閔行區中心醫院相關檢驗檢查信息也同步通過信息平臺傳輸到莘莊社區醫院,入院后無需進行繁瑣的入院檢驗檢查,這也為施阿婆節省了一大筆醫療費用。
記者了解到,為更好盤活社區醫院住院資源,閔行以國家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為契機,在社區醫院試點推進聯合病房建設,形成醫療集團“上下一張床”模式。
2024年,閔行區江川社區醫院還與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試點建設了聯合病房,收治來自市五醫院康復科、骨科、神經內科等下轉及社區的康復患者,社區住院病房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從183.47天降至16.68天?,F如今,聯合病房在閔行區社區醫院“多點開花”,社區醫院除了選擇與區屬的市五醫院、閔中心建立聯合病房外,4月底全市范圍內率先探索的市級醫院與社區醫院直接建立的聯合病房,在梅隴社區醫院也將對外運行,通過專家下沉與資源共享,20余張的住院床位由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與梅隴社區醫院聯合管理,保障患者在家門口享有三級醫院同質化的診療服務。
閔行的“下轉”服務不僅僅局限在經社區醫院“上轉”的簽約居民,也不僅僅局限在區屬醫療機構,也覆蓋到了到全市二三級醫院自主就醫的簽約居民,家庭醫生團隊通過健康隨訪等形式,了解居民在上級醫院的就醫情況,提出后續健康指導。
在閔行區浦錦街道,黎阿婆平日一個人居住。三個月前,她因下樓梯時不慎摔倒,造成踝關節骨折,到仁濟醫院骨科急診接診、術前檢查并實施手術。還沒出院時,黎阿婆的兒子就給家庭醫生陳曉燕打去電話,憂心忡忡地咨詢出院后換藥怎么辦、拆線是什么流程……陳曉燕耐心講解建立家庭病床的流程,并告訴他,“術后康復別擔心!”黎阿婆的兒子這才終于放下心來。
出院后,黎阿婆在仁濟醫院的診療信息傳輸到家庭醫生工作站,家庭醫生陳曉燕給黎阿婆建立了家庭病床,兩三天上門換藥、兩周后拆線。3個月過去了,黎阿婆現在已能拄杖行走。
“上轉”提速:分級診療實現新突破
2024年,上海實現了全市二三級醫院50%門診號源較社會面提前5天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放、同時鎖定2個號源在開診前2天僅供社區預約。建成全市統一的“市級分級診療平臺”,36家市級醫院、137家區級醫院和24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接入平臺,每天約有3.3萬名出診醫師號源供社區醫生預約,分級診療“上轉”服務實現歷史性突破,而“下轉”路徑的打通,同步可以讓“上轉”更精準,號源使用效率更高。
家住閔行區華漕鎮的朱女士就是一名受益者,雖然簽約了家庭醫生,但朱女士平時遇到疾病問題還是習慣于去同樣位于華漕鎮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虹橋院區就診,由于診療科室分類較細,有時不得不在多個科室之間重復掛號,苦于華山醫院就診患者較多,有時還掛不上號。家庭醫生曹維金通過閔行區建設的分級診療平臺發現朱女士的情況后,主動和她聯系,告知社區醫院家庭醫生優先預約上級醫院門診號源的政策優勢,現如今朱女士的看病就醫問題基本上都是通過家庭醫生曹維金解決,小病在社區醫院解決,大病通過曹維金精準預約華山醫院的對應科室,“上轉”更加精準,分級診療更有效率。
能力筑基:人才培養體系更完善
做好“下轉”,上級醫院愿不愿意放,社區醫院接不接得住是其中關鍵。杭文權表示,依托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建設,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閔行區中心醫院分別制定醫療集團內下轉病種清單,通過落實責任機制,實現“應轉盡轉”。
而為了提升社區醫院醫務人員能力,2023年起閔行區就啟動了社區全科、公衛、護理人員全覆蓋輪訓,通過每人每三年到上級醫院三個月的定期輪訓,全面提升專業技術能力。
截至目前,已經有383名全科醫生、111名社區護士、153名公共衛生醫師完成輪訓。今年,閔行又啟動了社區醫院專業技術人員全覆蓋能力提升項目,對于口腔、康復、影像、檢驗、藥劑、皮膚、五官等社區其他崗位專業技術人員,通過“以賽代訓”的形式,檢驗專業技術水平,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上轉”更順暢,“下轉”開新路,閔行將通過“上轉下轉一件事”模式,讓簽約居民就近獲得整合型、連續性、全過程的醫療衛生和健康管理服務,讓分級診療更有溫度。
原標題:《上海就醫新動作:居民“下轉”試點就在閔行,“上轉下轉一件事”全流程打通》
欄目主編:樊麗萍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文匯報 唐聞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