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英國財政大臣蕾切爾·里夫斯的一系列表態引發國際關注。在接受英國《每日電訊報》專訪時,她明確拒絕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孤立中國”的無理要求,直言英國與中國“脫鉤”是“非常愚蠢的”,并強調“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與其接觸是非常不明智的,這是本屆政府的態度”。
英國財政大臣蕾切爾·里夫斯(資料圖)
里夫斯的態度并非空泛表態,而是有著具體的行動支撐。她支持中國快時尚企業希音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認為這是中英經濟合作的積極體現。同時,她在專訪中多次提及中國電動汽車,指出倫敦街頭許多電動出租車雖在英國生產,但所有者是中國公司,“我想我們可能都在倫敦坐過這些電動出租車,它們的存在是一件好事”。
今年1月,里夫斯曾以第十一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英方牽頭人的身份訪問中國,同行的包括匯豐銀行、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渣打銀行和保誠集團等英國最大的金融服務公司。她表示,這樣的安排顯然符合英國的國家利益,“我將用這種積極與世界各國開展貿易談判或金融對話的態度,為英國爭取更多發展機遇”。
從英國政府整體來看,里夫斯的言論進一步表明了工黨政府深化與中國貿易和金融關系的決心,而這正是英國首相斯塔默數月來一直在推動的議程。斯塔默政府自上臺以來,不斷加強與中國的接觸,英國財政部甚至希望在英中兩國部長級官員之間成立工作組,以探索在一系列領域加強合作。
英國首相斯塔(資料圖)
英國做出這樣的選擇,背后有著深刻的現實考量。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劉氏中國研究院院長、知名學者克里·布朗在2025年2月曾于英國《衛報》撰文指出,英國面臨著經濟增長停滯、“脫歐”后貿易壁壘上升、生產力持續低迷等諸多挑戰。在此背景下,積極尋求對華貿易和投資機會是正確選擇。他分析稱,2024年中國是英國第五大貿易伙伴,加強同中國市場的聯系至關重要。中國金融機構進入倫敦市場,有助于維護倫敦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多中國企業在英國投資,能為英國帶來技術和資本,而中國的研發投入是英國的20倍,英國科技創新想要跟上全球步伐,就必須加強對華合作。此外,布朗還強調,絕大多數英國政客反對與中國完全“脫鉤”,因為如果完全“脫鉤”,“英國在中國眼中將缺乏價值”。
與英國的理性務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的困境。近期,美國政府的一系列操作引發了諸多問題。其關稅政策朝令夕改,不僅引發了其他國家的信任危機,還對美國自身的旅游業造成了巨大沖擊。受美國發起貿易戰、游客入境被拘留等事件影響,多國游客赴美旅游意愿大幅下降。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顯示,2025年3月赴美外國游客數量同比下降近12%,這是自新冠疫情以來的最大降幅。其中,中美洲的赴美游客同比減少24%,來自西歐國家的游客同比減少17%,德國游客數量下降28%、西班牙下降25%。即便美國國際游客最大來源國加拿大,在美揚言“吞并”加拿大及宣布對加征收關稅后,加拿大赴美旅游航班預訂量銳減40%,駕車訪問美國的加拿大公民人數下降了近32%,從美國乘飛機返回加拿大的人數下降了13.5%。美國旅游協會預測,2025年美國旅游業收入或將減少720億美元,酒店、航空、餐飲等行業將面臨連鎖反應,高盛集團甚至預測在最壞情況下,入境游客和消費雙雙減少可能給今年美國GDP造成0.3%的損失,約合900億美元。
在國內,美國民眾對特朗普政府的不滿情緒也日益高漲。當地時間4月19日,美國紐約、華盛頓等多個城市舉行抗議活動,抗議者反對特朗普政府侵犯公民權利和憲法的行為,包括驅逐大量移民、縮減聯邦政府規模等。CNBC最新全美經濟調查顯示,由于民眾不滿特朗普對關稅、通脹和政府支出的處理方式,其在總統任期內的經濟支持率處于最差水平,44%的受訪者認可其總統工作表現,51%的受訪者不認可,在經濟問題方面,支持率為43%,反對率為55%。此外,49%的受訪者認為未來一年美國經濟將惡化,這是自2023年以來最悲觀的結果,民眾對股市的態度也急劇轉向悲觀。
美國民眾(資料圖)
回到英國這邊,里夫斯近期出訪美國,前往華盛頓與二十國集團財政部長、七國集團財政部長舉行會議,并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度峰會,還將與特朗普的貿易部長貝森特進行首次面對面會談,討論英美貿易協議。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國堅持不與中國“脫鉤”的態度,更顯其在復雜國際局勢中的戰略定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