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介紹了美國軍援烏克蘭M2A2步戰車的數量以及裝備各部的情況。
除了M2A2步戰車之外,美國軍援烏克蘭的斯特萊克裝甲車也還算可以,本文我們來聊聊這款武器的裝備和使用情況。
斯特萊克裝甲車是美軍中型旅的核心裝備,最早決定支援給烏克蘭是在2023年初。
第一批支援的斯特萊克裝甲車總數為90輛,全部裝備于烏軍新組建的第82空突旅。
這個旅是當時烏軍配置僅次于第47機步旅的“北約化旅”,除了這90輛斯特萊克裝甲車外,還有40輛黃鼠狼步戰車和14輛挑戰者2坦克,炮兵方面則裝備24門美國支援的M119榴彈炮。
所以說第82空突旅是美械、德械、英械“混編”的產物,而在當時的時間點,幾款主戰裝備全都是烏軍中的獨一份。
從該旅的配置中可見,它是“輪履混編”的構成,既保有加強營級的重裝履帶單位,也可以搞出兩三個具有高速公路機動性的中型輪式營。
這樣的配置有啥意義呢?
重裝履帶單位必要時可以跟敵軍硬碰硬,而高機動部隊則可以在撕開口子后,沿著公路高速穿插以擴張戰果。
所以在2023年夏季的扎波羅熱大反攻中,第82空突旅的定位是戰略預備隊角色。
按照烏軍原本的計劃,第47機步旅等重裝單位要負責撕開口子,戰役預備隊投入則要撕開主防御線,然后再投入戰略預備隊,在俄軍縱深展開穿插和突擊。
結果因為第47機步旅為首的“先鋒”遲遲不能攻下俄軍前哨的羅博季涅,烏軍被迫提前投入戰役預備隊,還是不行后又被迫投入戰略預備隊,總算在8月下旬拿下羅博季涅后,又根本撕不開俄軍的主防線,被迫把預備跟進占領的國民衛隊機動旅砸進來也還是不行。
就這樣,扎波羅熱大反攻草草收場,第82空突旅也在這里貢獻了自己的第一批戰損。
到2024年5月俄軍突襲哈爾科夫州北部后,烏軍抽調第82空突旅長途馳援;該部在沃爾察斯克方向與俄軍展開對攻,又損失了一批斯特萊克裝甲車。
在哈州方向無法收復失地后,烏軍將目標選定到了俄軍布防空虛的庫爾斯克。
所以第82空突旅又逐漸轉移兵力到蘇梅集結,同時將本旅的重裝單位也調了過來,預備參與突擊作戰。
此時美國拜登政府加快了對烏克蘭的武器支援,斯特萊克裝甲車的數量已不是最初的90輛;新支援的裝備除了以一部補充第82空突旅的損失外,又配備了從頓巴斯撤出換裝的第80空突旅,這個旅同樣要參與庫州突襲戰。
因此到2024年8月時,烏軍最開始突擊的主力就是第80、第82空突旅,在破邊之后,烏軍發揮輪式裝備的公路高機動性展開快速穿插,在比較短時間內就控制了上千平方公里區域。
不過斯特萊克裝甲車本身并沒有太強的防護,在俄軍將正規野戰部隊調上來后,該車的戰損就上來了。
而且不光是戰損大,因為靠前突擊的緣故,還被俄軍繳獲了幾輛,這是斯特萊克裝甲車第一次被繳。
更有意思的是最先繳獲斯特萊克裝甲車的是俄海軍步兵第810旅。
當初在扎波羅熱作戰的時候,這兩支部隊就是“冤家”,后者依托既有工事設防,打得第82空突旅很沒脾氣;結果到了庫爾斯克州,兩支部隊又撞上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烏軍為了充實第82空突旅的實力,還給該旅配備了不少輕型輪式車輛,這種載具在庫州的作戰使用中很常見,當然戰損也比較大。
所以在中輕型輪式載具穿插不好達成效果后,烏軍就調第21、第47機步旅這樣的重裝上陣了。
到這個時間點,美國那邊的總統選舉已經確定,拜登在最后的任期內加緊提供軍援,烏克蘭到手的斯特萊克裝甲車總數達到了400多輛。
在除去戰斗損失以及第80、第82空突旅外,烏軍在組建第153機步旅時,為該旅配備了一批斯特萊克裝甲車。
另外在最近,第81空突旅被確定為換裝單位,又配備了一批斯特萊克裝甲車。
第81空突旅也是烏軍老牌的單位了,最早曾跟俄軍血戰伊久姆,此后長期在塞弗爾斯克方向防守。
這樣的話烏軍的斯特萊克裝甲車的配備部隊總計就有4支了,重點顯然是配備到了空中突擊部隊。而且其配備的程度至少是營級起步,要比M2A2在除第47機步旅之外的單位“灑水”要強不少。
當然,在最后我們也有必要再強調下,烏軍的空突單位只是名稱上這么叫,實際上它沒有空突能力,大家把它看成精銳步兵單位即可。所以配斯特萊克裝甲車很正常,編有坦克和履帶步戰車也很正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