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喬芮)“痛痛痛!”4月22日,“寧波女子3個月狂減27斤引發急性炎癥被切除膽囊”的話題引起熱議。今年30歲的小雨(化名)因痛得全身大汗被送往浙江省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急診,經檢查發現,其膽囊內堆積著4顆結石,最大直徑達1.2厘米,其中一顆卡在膽囊頸部引發急性炎癥。而這一切的導火索,是她引以為傲的“減肥戰績”——3個月減重27斤。
“不要盲目減肥!更不要進行極端的節食減肥!”4月22日,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醫師王高卿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飲食和膽囊結石的發生有很大關系,小雨為了快速減重時常不吃早飯,基本上是雞胸肉和蔬菜沙拉,日均脂肪攝入不足10克,“快速減重人群的膽囊結石發病率比常人高3倍-5倍。”
2025年4月,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醫師王高卿為患者進行手術。受訪者供圖
“最近減肥話題很熱,像上述患者這樣進行‘過山車式減重’的并非個例,非常容易引發健康風險。”4月22日,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營養科主管營養師丁珍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但公眾需要知道的是減重并非‘數字游戲’,一是并非所有人都需要減重,二是要學會應用科學的減重方式。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需結合BMI、腰圍和體脂率綜合判斷是否需要減重:首先,身體質量指數(BMI)正常范圍為18.5kg/m2~24kg/m2,這部分人群無需減重;24kg/m2~28kg/m2為超重,無合并癥建議通過飲食和運動干預,干預效果不佳可盡早藥物干預;而BMI≥28kg/m2為肥胖,可直接選擇藥物干預,且仍需要調整生活方式。其次,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者,屬于中心性肥胖,與機體代謝更息息相關,同樣需引起重視,也可進行人體成分檢測體脂率,男性≥25%,女性≥30%則判斷為肥胖,需干預。
“科學減重的核心是“熱量缺口+營養均衡+可持續性”,控制總熱量的平衡膳食模式是減重的基礎。過度的節食是不科學的,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攝入不足而導致營養不良、代謝紊亂和胃腸功能紊亂,甚至引發厭食癥。”丁珍介紹。“在制定減重目標時要量力而行,速度不宜過快,一般按照每周體重減少不超過0.5kg的速度,在3—6個月內減少體重的5%~10%”
目前有多種形式的飲食模式均對控制體重有效,如限能量飲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高蛋白飲食、間斷性節食、營養代餐等,選擇適合自己的飲食最重要。推薦超重/肥胖患者根據自身健康狀況和運動能力,根據個性化原則和循序漸進原則,采用有氧運動結合抗阻運動為主,還可以通過變換運動方式或采用高強度間歇運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