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過去的錯誤不能重犯。”在全球化的今天,國際貿易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深刻影響各行業的走向。中美貿易戰的爆發,使得航空業成為這場博弈中的焦點戰場,對全球航空產業鏈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從波音公司的困境到中國國產大飛機的崛起,從貿易戰的直接影響到長期的戰略布局,這一系列的變化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貿易戰,將關稅作為主要武器,對全球貿易格局造成了巨大沖擊。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航空業成為了雙方博弈的重要領域。波音公司,這家全球知名的飛機制造商,首當其沖受到了嚴重影響。據報道,特朗普政府簽署行政命令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54%的關稅,而中國反制措施中最具殺傷力的一招,正是暫停接收波音飛機。這使得波音公司在中美貿易中陷入了極為被動的局面。
特朗普(資料圖)
波音飛機的“反向航行”現象凸顯了貿易戰對航空業的沖擊。從4月2日特朗普簽署加征關稅的行政命令開始,局勢迅速惡化。舟山完工中心的停機坪上,原本待交付的四架737MAX8因關稅成本飆升被迫滯留,每架飛機的采購費用增加了4000萬美元,相當于單機價格的25%。這一數據表明,貿易戰導致的關稅增加直接抬高了波音飛機的成本,給波音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同時,這也反映出中國在中美貿易戰中采取的反制措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對波音的打擊是精準而有力的。
在中美貿易戰升級的背景下,中國航司的選擇直接沖擊了波音的財務命脈。2024年波音對華交付量占其全球總交付量的28%,而中國市場未來20年預計需要8830架新飛機,價值1.2萬億美元。俄羅斯專家測算,若中國停購持續半年,波音年損失將達100-150億美元,而空客正以每年75架的產能填補缺口。這一系列數據充分說明了波音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以及中國反制措施對波音的巨大影響力。波音的困境不僅體現在經濟利益的損失上,還體現在其產品安全和質量控制方面的問題被進一步放大。
波音飛機(資料圖)
自2018年737MAX空難以來,波音的質量控制問題頻發,如2024年阿拉斯加航空737MAX9機艙破損事件,暴露其生產線管理混亂;2025年初,波音787因機身裂縫被多國停飛,進一步削弱了市場信心。此外,波音為美國空軍生產F-47六代機的角色,使其在中國市場的敏感性陡增。
面對波音的困境,空客和中國商飛迎來了發展的機遇。空客天津總裝線的產能已提升至每年75架,其憑借更低的油耗和更高的載客量,占據中國單通道客機市場68%的份額。與此同時,中國商飛C919已累計獲得1500架訂單,2025年量產目標提升至75架,并計劃2029年前實現發動機國產化。巴西道達爾航空等國際客戶的加入,標志著中國大飛機開始突破地域限制。此外,中國商飛的C929項目已獲國航首單,其280座、12000公里航程的設計指標直指波音787和空客A350。
波音飛機(資料圖)
從全球產業鏈的角度來看,貿易戰對美國制造業產生了反噬效應。波音直接或間接支撐著50萬個就業崗位,而中國停購可能導致其中10%的崗位流失。更諷刺的是,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反而推高了美國消費者的成本,波音飛機零部件關稅使美國航空公司運營成本增加12%,最終轉嫁到機票價格上。波音的頹勢為全球航空業帶來變局,空客不僅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還計劃2025年向中國交付寬體機,進一步擠壓波音787的生存空間。而中國商飛的C929項目獲國航首單,其設計指標直指波音787和空客A350。
綜上所述,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航空業成為了全球產業鏈格局重塑的重要戰場。波音的困境、空客的擴張以及中國商飛的崛起,都反映了貿易戰的復雜性和深遠影響。未來,全球航空產業鏈將如何發展,各方又將如何應對,值得我們持續關注。正如一句名言所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國只有加強合作,才能實現共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