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連日來,美國總統特朗普頻頻放出“對華不強硬”的溫和信號,財政部長貝森特更是在閉門投資會議上公開承認當前關稅對峙“難以為繼”。這一前所未有的姿態轉變,無疑說明了一件事:美國,終于“先眨眼”了。
這是一次被逼出來的“轉向”。特朗普政府在對華加征145%懲罰性關稅后,遭遇的是中國非關稅反制措施的精準打擊、全球市場的動蕩不安、美國國內股市的持續回落和企業界的強烈反彈。摩根大通舉辦的會議上,貝森特一邊承認貿易僵局不可持續,一邊拼命安撫投資者,正是這套“自己點的火自己救”的寫照。而特朗普面對記者的追問時反復兜圈,用“我們和中國關系很好”來敷衍搪塞,更暴露出其心虛與焦躁。
特朗普政府始終幻想可以用關稅大棒逼迫中國屈服,但現實卻狠狠打了臉。中方不僅沒有讓步,反而通過擴大稀土出口管制、打擊波音、調查美企壟斷等多重反制措施,將主動權掌握在手中。尤其是“不可靠實體清單”與“出口管制”聯動實施,堪稱精準制裁的典范,一方面讓美企痛感政策風險,另一方面則令特朗普引以為傲的“產業回流”夢境搖搖欲墜。
特朗普之所以此時主動釋放“降溫”信號,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底牌正在消耗殆盡。一方面,美國通脹頑固、利率高企,國內經濟正處于金融市場和實體產業的雙重焦慮之中。另一方面,特朗普需要在大選前維護“經濟掌舵者”的人設,但高關稅帶來的物價壓力和制造業外逃正持續侵蝕他的選民基本盤。美聯社報道稱,特朗普在橢圓形辦公室親口表示,“不會對中方采取強硬手段”,還幻想著“迅速達成協議”,這不再是談判籌碼,而是政治自救的低聲下氣。
更荒誕的是,在明明還未開啟實質談判的情況下,特朗普卻自說自話地宣稱協議“對每個人都公平”“很快就完成”。這恰恰體現了他政治語言的一貫本質:造牌、造勢、造夢。他甚至不惜再次搬出“中國占盡便宜”的陳詞濫調,為自己的政策失敗找臺階下。問題在于,如今全球早已不是他想象中的舞臺劇,而是多邊博弈的現實戰場。中方已多次明確立場:平等對話可以有,訛詐脅迫沒門。
而美國,從財政部長到總統,從新聞秘書到各路顧問,口徑雖“趨緩”,但內容虛浮。Axios指出,白宮正試圖向市場展示貿易協議“取得進展”,以穩定人心,但真正的問題是:誰信?尤其是中方此前已表示“不再理會美方的數字游戲”,意味著北京已做好長期斗爭準備,不會輕易因幾句“柔和語言”就回到談判桌前。更別說當前國際秩序本身也已發生深刻變化,越來越多國家正在用腳投票,遠離美國主導的霸權體系。
這場由美國挑起的貿易戰,至今并沒有給其帶來所謂“勝利”。美國民眾承擔的是物價上漲的代價,美企付出的是市場流失的代價,而特朗普本人正面臨信任危機的反噬。如今的“降溫”姿態,不過是回歸現實的無奈低頭,是一場被失敗逼出的“和解劇本”。真正讓局勢轉圜卻并不容易。若白宮仍幻想以話術替代實質讓步,以政治操弄換取貿易紅利,只會再次陷入自設陷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