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一共有20元,我得了最高級別的獎勵?!?br/>
在癌癥折磨下不成人形的鄧稼先躺在病床上,顫抖著對好友楊振寧伸出兩根手指,臉上帶著無比自豪的笑容。
楊振寧被這笑容灼傷了眼,強忍淚意為鄧稼先掖好被角,轉過頭心酸不已,同時心里不由地對好友產生了深深的敬意。
誰能想到,當年被美國人驚嘆為神童的鄧稼先,會為20元的獎勵而自豪。
要知道,在美國拿到物理學博士學位后,鄧稼先可以說是美國政府眼里的“香餑餑”,美國人幾乎是捧著最好的條件送到鄧稼先面前求他留在美國。
但鄧稼先卻毅然回國,決心為中國“兩彈事業”奉獻一生,如今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只求中國崛起。
歸心似箭,一心為國
“你從美國帶了什么回來,稼先?”
“幾雙尼龍襪子,以及一腦袋知識?!?/strong>
幾雙尼龍襪子是鄧稼先帶給父親的禮物,而滿腦袋的知識則是鄧稼先對祖國的回報。
1947年,鄧稼先通過了留學生考試,孤身一人前往美國求學,在眾多美國高校當中,鄧稼先選擇了普渡大學。
在選擇留學學校之前,鄧稼先就做過充分的功課:普渡大學雖然不如哈佛,麻省理工等大學出名,但它有一個亮點是其他學校都比不上的,那就是學校里面有個專屬的飛機場,還能培養宇航員。
除此以外,普渡大學的理工科教育排在美國前幾位,這正是鄧稼先所需要的。
從此,鄧稼先一頭扎進知識的海洋,像一塊干涸的海綿一樣拼命吸收國外先進的物理學知識。
在校期間,因為經濟條件有限,鄧稼先只能一邊刻苦學習,一邊參加各種發放獎學金的比賽和活動,用得到的獎學金維持基本生活。
剛進入普渡大學時,大多數人都在暗地里猜測鄧稼先會用幾年時間獲得學位,他們不相信貧窮又落后的中國能有人學好物理。
但鄧稼先很快就用實際行動告訴了他們答案,1948年,鄧稼先在26歲時獲得普渡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僅用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修滿學分,一次性通過博士論文答辯。
同學老師目瞪口呆,稱他為“娃娃博士”。
這樣堪比天才的速度,讓美國各物理研究所、 美國政府、學校著名教授都注意到了鄧稼先出色的研究能力,紛紛向鄧稼先拋出了橄欖枝,希望他能留在美國。
鄧稼先的導師更是專門邀請鄧稼先加入他最新的研究項目,一起去英國踏上物理研究的頂峰。
然而,鄧稼先拒絕了舒適的生活條件和優越的研究環境,毫不猶豫地收拾行囊準備回國。
拿到博士學位證書的第九天,鄧稼先踏上了回國之路。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意外發生了,同批回國的錢學森被美國扣留,鄧稼先等人眼睜睜看著錢學森被美國人從港口帶走,抗議無果。
同行的歸國學子們義憤填膺,立即向中央寫信,控訴美國的強盜行為。
中央不久便向留學生回信:馬上回國,遲則生變,錢學森的事交給國家。
鄧稼先等人收到消息后以最快的速度集結了二百多位留學的高材生,從洛杉磯乘坐輪船,環行歐洲大陸,輾轉了半個地球才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回國后,北京外事部專門為歸國留學生召開歡迎會,熱情招待游子回家。
壯志酬國,得遇一人
因為國家物理學發展迫在眉睫,所以沒過多久,鄧稼先就進入中國科學院,和曾經的大學老師王淦昌一起投入中國近代物理的研究事業。
在師生二人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國的物理學研究工作有了極大的進展。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鄧稼先向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書,他認為自己已經能夠肩負起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為共產主義事業和物理研究工作奮斗終生。
一轉眼,時間來到了1956年。
在這一年,鄧稼先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同年,他與幾位同事一起在中國《物理學報》上發表了八年以來的研究成果,中國人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物理學???。
除在研究工作上獲得的出色成就之外,鄧稼先還在這八年中與青梅竹馬的許鹿希喜結良緣。
說起兩人的愛情故事,還得從老一輩的交情說起。
鄧稼先的父親鄧以蟄和許鹿希的父親是早期北京大學的同事,兩人同為教授,只不過鄧稼先的父親教哲學,許鹿希的父親教法學。
兩位開明且愛國的父親讓兩個孩子從小就接受了先進的新式教育,希望他們在將來能夠報效國家。
兩人也不負眾望,從小就是人群中的佼佼者。
后來,年長幾歲的鄧稼先考上西南聯大順利畢業,然后前往北京大學擔任助教,許鹿希就是他的學生。
二十出頭的鄧稼先氣宇軒昂,意氣風發,這讓許鹿希心動了,鄧稼先也對兩小無猜的許鹿希產生好感。
但可惜的是,鄧稼先即將出國,許鹿希還未完成學業,兩個有情人不得不把感情藏在心里,等待再見面的那一天。
直到1953年,兩人終于重逢。
這時鄧稼先已經回國三年,許鹿希也完成學業,走上了工作崗位,兩人在見面的那一瞬間就重燃愛情火花。
沒過多久,在雙方父母的祝福之下,鄧稼先和許鹿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二人婚后生活幸福美滿,不久就迎接了新生命的到來。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二戰的戰火剛剛平息,美國就重新發動了針對朝鮮的戰爭。
面對朝鮮的求援,中國人民毫不猶豫地踏上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征程。
在抗美援朝志愿軍的幫助下,美國軍隊節節敗退,惱羞成怒的美國人拿出原子彈威脅中國。
有了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前車之鑒,黨中央不敢大意,立即召集國內物理學專家開展專項會議,最后達成共識:中國必須擁有自己的原子彈才能震懾外面那些虎豹豺狼!
只有擁有了自己的原子彈,才能讓美國不敢跨雷池一步,保證中國以后的國際地位。
臨危受命,隱姓埋名
鄧稼先就是在如此危難之際臨危受命,而且,因為工作的特殊性,鄧稼先不能告訴家人任何消息,哪怕是最親近的妻子。
1958,鄧稼先破天荒地帶著妻子和年幼的孩子走進照相館拍一張全家福。
在此之前,因為工作原因,鄧稼先和家人很少有拍照的機會。
所以,這一反常態的舉動很快被許鹿希察覺到異常,夫妻倆各懷心事,努力擠出一個笑容拍了一張全家福。
回到家中,許鹿希懷著忐忑的心情詢問鄧稼先到底發生了什么,鄧稼先緘默不語,只是告訴許鹿希自己要外出工作一段時間,歸期不定。
許鹿希心下稍安,匆匆為鄧稼先收拾好行李,目送他離開家門。
看著鄧稼先的背影,許鹿希以為,這次只是短暫分別,丈夫最多一年就能回來,但她沒有料到,鄧稼先這一走,竟然會從此再無音信。
原來,鄧稼先并不是普通的出差,而是遠赴大西北,開始漫長而艱難的核武器研究。
起初,由于蘇聯與中國是統一戰線的盟友,所以蘇聯幫助中國建設了最早的核武器研究基礎設施,使得中國大大節省了研究時間,加快了核武器的研究進程。
不過遺憾的是,在1959年6月,蘇聯突然撕毀中蘇雙方簽訂的協定,不但拒絕向中國提供生產原子彈的技術資料,還撤走在華的所有蘇聯專家。
這樣一來,全部的研究都被迫中止,眾人一時之間一籌莫展。
蘇聯人臨走前發出嘲笑:“沒有我們幫助,你們永遠都搞不出原子彈!”
就在這進退兩難的時刻,毛主席站出來號召鄧稼先和科研團隊一定要把原子彈搞出來,決不能輕言放棄。
鄧稼先等人深知自主研發的難度,但依舊毫不猶豫地接受國家安排:用最快的速度研發出原子彈,保衛國家安全。
就這樣,中國人開始了無比艱難的原子彈研究設計工作。
終于,六年后,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爆炸成功。
天空中巨大的蘑菇云讓每個研究人員激動不已:中國人總算是擁有了與資本主義國家對峙的底氣。
當原子彈研發成功的消息通過報紙傳遞到全國各地的時候,許鹿希第一個想起的人就是鄧稼先:要是鄧稼先能知道這個消息該多好啊,他絕對會歡呼雀躍。
可她不知道的是,鄧稼先就是原子彈的總設計師,而且是奮戰在第一線的“拼命三郎”。
原子彈研發成功后,鄧稼先和其他研究人員一鼓作氣,用了兩年八個月的時間飛速研發出了氫彈,相當于美國速度的兩倍。
在此之后,鄧稼先帶領著科研團隊繼續進行核武器相關的各項試驗。
因為研發團隊發現: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美國對原子彈的研究都達到了理論的上限,根本沒辦法再更進一步。
接下來為了壟斷核武器知識,他們必定會簽約停止研究核武器協議,所以中國必須趕在協議簽訂之前完成各項試驗。
果不其然,美國在幾年后開始打著世界和平的幌子忽悠世界各國簽署禁止核武器條約,并且不出任何意外地獲得了成功。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鄧稼先等科學家們總算有了可以放松的機會,也算是一件好事。
但不幸的是,意外發生了。
身患癌癥,國士無雙
1985年7月底,鄧稼先受邀到北京參加會議。
在鄧稼先發言的時候,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發現鄧稼先面色蒼白,整個人看起來氣色非常差,立即在會議結束后安排鄧稼先去陸軍總院做檢查。
鄧稼先推辭不過,只好接受安排,結果這一查就檢查出了大問題:鄧稼先身患直腸癌,必須盡快接受手術。
許鹿希頓時如遭雷擊,自從鄧稼先外調工作,他們夫妻二人就再也沒有見過面。
她在家里等了二十六年才等回了鄧稼先,沒想到這么快就要面對這種驚天噩耗,心中萬分悲痛。
中央很快收到了鄧稼先患癌的消息,馬上安排了最好的醫生為鄧稼先準備手術。
8月10日,鄧稼先被推進手術室,張愛萍將軍親自站在手術室外等了整整5個小時,終于看見鄧稼先的病床從手術室里推出來。
一群人涌上前焦急地詢問手術情況如何,是否順利完成。
只見醫生面色沉重,搖搖頭說自己也不能打包票,病灶確實切除了,但癌細胞擴散程度不明,后續治療還得持續進行。
一行人懷著悲痛的心情目送著鄧稼先的病床被送進病房,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
許鹿希帶著未干的淚水守著鄧稼先一言不發,默默祈禱奇跡的降臨。
可惜,奇跡并沒有眷顧鄧稼先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即使做了手術也抑制不住病情的惡化。
許鹿希整天以淚洗面,反倒是鄧稼先反過來安慰她:我虧欠你太多,現在終于有時間可以好好陪陪你了。
許鹿希強打起精神,雖然她曾為鄧稼先杳無音訊徹夜難眠,但二十多年以來心心念念的重逢更讓她痛徹心扉。
看著鄧稼先時日無多還在與病魔苦苦抗爭的模樣,許鹿希決定用最后的一段時光好好照顧鄧稼先。
可他們心里都明白:長期核輻射導致的癌細胞擴散,根本藥石無醫。
治療一段時間后,情況和意料之中一樣不容樂觀,鄧稼先的皮膚因為核輻射的影響開始大面積溶血性出血,大量的止痛藥都止不住鄧稼先身體遭受的痛苦。
在鄧稼先一天天虛弱下去的時候,多年不見的好友楊振寧專程趕來探望鄧稼先,在閑聊之中問出了心頭的疑問:兩彈爆炸成功后,國家給了你多少獎金?
于是就有了開頭那段對話,楊振寧再一次為鄧稼先的愛國情懷折服。
記得上一次這樣敬佩鄧稼先,還是他不顧千難萬險毅然回國的時候。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在北京逝世。
這位為國家核事業奉獻一生,嘔心瀝血的科學家帶著對國家未來發展的祝福在妻子懷中閉上了雙眼。
當時的國務院總理在鄧稼先追悼會上說:“鄧稼先同志是我國科技工作者的驕傲?!?/strong>
國士無雙,流芳千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