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朝輝)隨著數字化轉型浪潮席卷全球,數據已成為驅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近期,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正式上線運行,標志著我國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邁出關鍵一步。這一重大舉措正如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所強調的,將“加快完善數據基礎制度,深化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為數字中國建設注入新動能。
(圖片來源:攝圖網)
制度突破:構建數據要素市場化體系
在數字經濟時代,公共數據資源正成為新型“石油”,其價值實現迎來關鍵突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聯合印發的《公共數據資源登記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文件,對公共治理和公益事業領域實行免費提供,而對產業發展領域則采取政府指導價管理,既保障了公共利益,又激發了市場活力。
登記平臺采用“一個標準、兩級架構”的智慧模式,國家平臺與省級平臺通過電子政務外網實現統一賦碼、互聯互通。上線首日,醫保、氣象、自然資源等多類國家級數據即完成登記,北京、天津等地率先響應,山西、江蘇等省級平臺同步對接,展現出高效協同的“中國速度”。這種分層負責、有機銜接的登記體系,為數據要素全國“一本賬”奠定了制度基礎。
應用創新:釋放數據要素乘數效應
數據要素的價值在于流動與應用。全“一本賬”系統整合了政府、企業及社會的多源數據,覆蓋交通、教育、醫療等關鍵領域,實現了數據的規范化互聯互通。溫州的智慧交通實踐堪稱典范:通過歸集公安、氣象等部門數據,動態優化信號燈控制系統,打造“綠波帶”使車輛暢行無阻,詮釋了數據賦能城市治理的魔力。
企業端的數據創新同樣精彩紛呈。金融機構利用公共數據完善信用評估模型,電商平臺分析消費數據優化供應鏈,這些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數據價值的邊界。對公眾而言,統一的數據查詢平臺讓教育資源、醫療信息、城市規劃等民生數據觸手可及,真正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行業賦能:運營商構筑數據生態
三大運營商在數據要素市場中展現出戰略擔當。中國電信發布“靈澤2.0”平臺,在海南打造的數據產品超市已吸引超千家企業,達成6億元交易額;中國移動“梧桐”大數據平臺提供150余種行業產品,在應急救災、人口普查等領域大顯身手;中國聯通構建的安全數據中臺具備日均處理萬億條數據的能力,為數據流通保駕護航。
這些實踐印證了一個趨勢:運營商正從傳統管道服務商轉型為數據生態運營商,通過技術賦能構建起“建設者+運營者”的雙重角色。
未來展望:安全與發展并重
站在“十四五”關鍵節點,公共數據的深度開發仍需破解多重課題。一方面要擴大登記范圍,鼓勵更多地區和部門加入“一本賬”;另一方面需加強數據安全防護,在《數據安全法》框架下完善全流程管理制度。特別在跨境數據流動、行業數據空間建設等前沿領域,亟待探索既符合國際規則又具中國特色的解決方案。
隨著數據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應用創新的深化,公共數據要素將在數字經濟浪潮中釋放更大潛能,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數智”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