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治療領域一直是各大制藥巨頭全力競逐的市場要地,2024年其全球市場規模再創新高,TOP30腫瘤暢銷藥以1474億美元的銷售總額刷新歷史紀錄,較上年增長151億美元。
2024年全球腫瘤藥銷售額TOP30(億美元)
注:按2024年平均匯率換算:1丹麥克朗=0.14514美元,1歐元=1.0847美元,1瑞士法郎=1.1388美元,1英鎊=1.2813美元,100日元=0.66323美元。
從藥物類型來看,榜單涵蓋了16款小分子藥物、10款單抗藥物、3款ADC藥物以及1款融合蛋白。盡管小分子藥物在數量上占據較大優勢,但單抗類藥物在總銷售額方面卻更勝一籌(648.25億美元 vs. 729 億美元)。
在TOP30榜單中,排名前三的藥物均被單抗類藥物所包攬,它們分別是默沙東Keytruda(帕博利珠單抗)、強生Darzalex(達雷妥尤單抗)、百時美施貴寶Opdivo(納武利尤單抗),而且這三款藥物的銷售額均成功突破了百億美元的門檻。值得注意的是,單抗前五強中除Darzalex外,其余四席均被PD-(L)1抑制劑占據。
小分子藥物領域,阿斯利康的Tagrisso(奧希替尼)、安斯泰來/輝瑞的Xtandi(恩扎盧胺)、禮來的Verzenio(阿貝西利)構成頭部陣營,銷售額分別達到65.80億美元、59.26億美元和53.07億美元。而Imbruvica(伊布替尼)和Revlimid(來那度胺)因專利懸崖影響,銷售額呈現出持續下滑的趨勢。
3款ADC藥物也躋身TOP30榜單,分別是阿斯利康/第一三共的Enhertu(德曲妥珠單抗)、羅氏的Kadcyla(恩美曲妥珠單抗)、輝瑞/武田的Adcetris(維布妥昔單抗),三者總收入高達79.46億美元,昭示了ADC療法所蘊藏的巨大商業化潛力。其中,Enhertu展現出強勁的爆發力,憑借46%的增長,銷售額達到37.54億美元,其適應癥已實現HER2陽性、HER2低表達和HER2超低表達乳腺癌的全面覆蓋。
此外,榜單中還出現了一款融合蛋白藥物——BMS的Reblozyl(羅特西普),作為全球首個紅細胞成熟劑,其全年銷售額達到17.73億美元,實現了70%的高速增長,這一成績主要得益于一線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導致的貧血患者的需求驅動。
除Reblozyl之外,增長速度最快的產品當屬百濟神州的 Brukinsa(澤布替尼)。它憑借在頭對頭III期研究中擊敗伊布替尼的出色戰績,成功晉級為best in class分子,進而迅速在市場上建立起了穩固的地位。目前,Brukinsa已成為全球獲批適應癥最廣泛的BTK抑制劑,正以強勁的擴張勢頭追趕Calquence(阿可替尼),并且已成為美國處方量第一的BTK抑制劑。
從靶點競爭維度觀察,PD-(L)1仍維持絕對統治地位,這類腫瘤免疫療法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范圍,例如K藥已經在美國獲批了49項適應癥,在多種腫瘤的治療過程中,已然成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療手段。
在一些患者群體龐大且相對垂直的靶點領域,深入耕耘也能取得優異成果,如HER2(乳腺癌/胃癌)、CDK4/6(乳腺癌)、BTK(血液腫瘤)、EGFR(非小細胞肺癌)、AR(前列腺癌)、CD38(多發性骨髓瘤)等成熟靶點持續產出重磅藥物,而這些賽道的角逐也相對激烈。
從公司層面來看,阿斯利康的腫瘤業務增長勢頭迅猛,核心產品的強勁表現為其提供了有力支撐。BMS在實體瘤與血液瘤兩大板塊齊頭并進,構建了龐大的產品矩陣。
2024年全球暢銷腫瘤藥TOP30的企業分布
注:一款產品涉及合作開發時,合作公司也計算在內
羅氏在HER2與PD-L1領域的基礎上,正加速推進下一代產品的研發。默沙東在K藥的保駕護航下,保持了穩定增長的態勢,并積極拓展ADC等領域。強生則憑借在多發性骨髓瘤領域豐富的“單抗+雙抗+CAR-T”產品組合,確立了其領先地位。
總體而言,當前腫瘤藥物市場正處于產品迭代與技術革新的關鍵時期:專利到期的傳統藥物正加速退出歷史舞臺,而ADC等新興技術所催生的全新治療范式,正持續重塑市場競爭格局。隨著各大企業戰略重心持續向下一代腫瘤藥物傾斜,未來這一治療領域或將迎來更具顛覆性的產業變革。
本文源自:醫藥魔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