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36萬平方米的上海車展現場,依然讓媒體人“跑斷腿”。但兩屆車展前后短短兩年時間,汽車行業競爭格局已重塑。
兩年前,價格戰硝煙四起,風波難平;兩年后,經歷卷價格、卷技術、卷高管、卷出海等之后,行業已卷出新高度。
如今,新一屆上海車展已面臨完全不同的市場局面:新能源車滲透率連續多月突破50%,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屢創新高,展館內“含華量”也空前膨脹,超豪品牌則集體“出逃”。而合資車企也不再被動“挨打”,主動拿出有性價比及競爭力的產品,掀起新能源反擊浪潮。
一起來圍觀,2025年上海車展發生了哪些變化?
數據
兩年時間,汽車產銷大增超20%
新能源車滲透率從34%到51%
兩年前的上海車展,在汽車行業一片承壓下開幕,當時一季度產銷量均出現了下降。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國內汽車產量累計完成621.0萬輛,同比下降4.3%;銷量完成607.6萬輛,同比下降6.7%。 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65萬輛和158.6萬輛,同比均增長27%,市場占有率達26.1%。
時過境遷,中汽協最近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我國汽車產銷呈現兩位數增長,迎來了良好開局。1-3月,我國汽車產銷累計完成756.1萬輛和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4.5%和11.2%。比起兩年前,產銷量均增長了超過20%。
新能源車更是一躍成為市場主流。來自乘聯分會數據顯示,2023年3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為34.2%,2025年3月國內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是 51.1%。兩年后,當跨國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仍在龜速增長,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經從54.7%躍升至72%。
兩年時間,中國汽車出口從努力爭第一已經坐上了全球汽車出口量冠軍的寶座。不過,國際形勢變幻莫測,前有歐盟的貿易壁壘,后有特朗普的關稅大棒,車企要出海也迎來危機中如何進化的新思考。
車企
自主品牌成為主流,市占已超60%
銷冠比亞迪進一步擴大優勢
上屆上海車展時,自主品牌已經崛起。2023年1-3月,自主品牌在乘用車零售銷量中的占比突破50%,較2022年同期增長約7個百分點,創下歷史新高。新能源車型的強勢表現,無疑是主要驅動力,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車市場的份額占比超過80%。而截至2025年3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已達到 62.7%,同比增長7.7個百分點。
拿2023年和2025年一季度車企銷量排名榜作出比對,可以發現,車企們的市場表現出現不小的落差。
乘聯分會數據顯示,2023年1-3月,車企零售銷量TOP10里面,自主品牌和跨國品牌的數量為三七開,但是第一梯隊形成了比亞迪高居榜首、長安、吉利緊追一汽大眾的局面。如果算上出口的批發銷量,前六名自主品牌占了四個席位。
再來看看今年1-3月車企銷量排名榜,銷冠比亞迪已經進一步擴大了與合資品牌領頭羊一汽大眾的領先優勢,倒是排名第二的吉利,已經開始挑戰其榜首地位。相比之下,自主品牌出口第一的奇瑞,國內零售銷量也迅速追趕了上來,并超過了長安,直追一汽大眾。而自主品牌在TOP10里面也已占據一半名額。
品牌
車展迎來近十張“新面孔”
但這些“老江湖”已退隱
兩年過后,市場競爭格局已經出現了明顯變化。
比起兩年前參展,華為從一個展臺規模迅速擴大。一方面,鴻蒙智行已獨當一面,形成“四界”同堂局面,而第五界也將迎來首秀。
另一方面,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與華為數字能源“另起爐灶”。與此同時,本屆上海車展,成為了吉利“秀肌肉”的大舞臺,極氪領克合并、銀河系列品牌升級后首次露臉,一舉占據了6.1館半壁江山。
相比之下,上屆存在感并不低的創維汽車、高合汽車、哪吒汽車、遠航汽車、極越汽車等造車新勢力,或已淡出業界,或深陷困局。傳統車企中,韓系、法系品牌的缺席,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它們在華生存現狀。尤其是現代和起亞,進入中國后首次沒有出現在國內A級大型車展上。一步步被邊緣化,成為了這些車企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雖說背靠大樹好乘涼,但是啟辰、雪佛蘭、捷達等品牌,市場存在感并不強,這次也沒有出現在參展商名單中。
這邊廂,小米汽車、鴻蒙智行、ONVO樂道、firefly螢火蟲、方程豹、捷途縱橫、廣汽日野、吉利控股集團醇氫科技等品牌,則首次亮相。
在2025上海車展,供應鏈企業拿下約10萬平方米展位。
供應鏈
智能化成博弈主戰場
供應鏈擠進C位,從幕后走到臺前
如果說,兩年前的上海車展,各大車企都在摩拳擦掌,扎堆在城市NOA落地上展開軍備競賽及公布時間表。隨著去年華為ADS 3.0、小鵬XNGP、蔚來NOP+等技術輪番登場,業界一度希望在本屆上海車展上,目睹更多的企業亮出各自的黑科技。
然而,一場小米SU7的智駕功能事故,引起政府部門高度關注,緊急叫停行業的相關智駕營銷方式。因此,2025年上海車展前夕,從一連串的新車發布會可以看出,車企們大都注意避免踩雷。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可以預見,本屆車展上,車企們會傾向于推遲發布智駕版新品的時間,或者注重在硬件升級上展開新一輪暗戰。
官方資料顯示, 2025上海車展汽車科技及供應鏈展區展出面積約10萬平方米,參展企業規模和數量較上屆呈顯著增長。
在汽車科技領域,包括三星、地平線、商湯絕影、科大訊飛、小馬智行、Unity中國、芯馳科技等近百家芯片、半導體、雷達、ADAS、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領軍企業競相亮相。值得關注的是,英特爾、索尼、Momenta、杜比實驗室等近50家國際知名企業將首次亮相上海車展。
2025年的上海車展,喧囂依舊,躁動不變,或許,人們很快就將見證中國汽車產業秩序重建的一刻。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梁羅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