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邱延波
北宋文學家黃庭堅有言:“一日不讀書,塵生其中;兩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你有多久沒翻開一本書?不是瀏覽網頁,不是刷屏碎片,而是沉入字里行間的寧靜?
根據2023年第21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中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5本。有人說,閱讀已成昨日黃花,數字洪流中,書本是無用的擺設。錯!閱讀未死,它是叛逆的燈火,照亮被喧囂吞噬的心靈。
當今社會,電子書雖普及,淺嘗輒止者眾,深讀細品者稀。短視頻如潮水,15秒的快感碾壓500頁的沉思。抖音、微博,熱點轉瞬即逝。人們追逐即時滿足,視閱讀為“慢得不合時宜”的奢侈。
但這只是假象。閱讀并未消亡,它只是被誤讀,被遺忘。人們以為,閱讀是學者的專利,是無用的消遣。實際上,閱讀是思想的刀鋒,割開偏見與麻木。2022年,全球一項調查顯示,深度閱讀者更具批判思維,更能抵御虛假信息。書籍,是靈魂的盔甲。閱讀,是對平庸生活的反叛。
數字時代,閱讀是逆流而上的勇氣。它不迎合你的懶惰,不討好你的浮躁。短視頻給你快感,書籍給你震撼。快感如泡沫,稍縱即逝。震撼卻能重塑靈魂。梭羅在瓦爾登湖畔,手捧《圣經》,聽見內心的回響。曼德拉在囚室中,借《莎士比亞全集》對抗絕望。這些,不是傳奇,而是閱讀的日常奇跡。
有人質疑:流量洶涌之下,閱讀何用?如今,實用主義當道,讀《詩經》不如學編程。此言大謬。技術賦予技能,書籍賦予智慧。代碼可寫程序,但只有書能書寫人性。程序員若無人文底蘊,寫出的代碼可能冰冷無魂。閱讀與實用,非對立,而是相輔。實用的書籍可以讓技能傍身,無用的書籍可以讓靈魂慰藉。
更何況,閱讀是自由的通行證。在信息操控的時代,算法喂養偏見,短視頻制造幻覺。書籍卻給你選擇。你可以讀卡夫卡,體味荒誕。你可以讀余華,感悟苦難。每一本書,都是思想的避風港。閱讀,讓你成為自己,而非數據的奴隸。
書香飄渺通古今,靈魂不朽賴斯文。世界讀書日,不是緬懷,而是喚醒。你有多久沒讀書了?這個問題,刺痛卻必要。閱讀,是孤獨的旅程,卻通向遼闊的世界。每一頁,都是冒險。每本書,都是新生。別讓屏幕奴役你的靈魂,莫讓喧囂湮沒你的思想。拿起一本書,叛逆地讀下去。你會發現,世界因書而不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