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至4月的國產(chǎn)劇市場,可謂是好戲連臺,大制作好劇輪流開播。
然而令觀眾倍感失望的是,從《棋士》到《蠻好的人生》,包括諜戰(zhàn)劇:《黃雀》豆瓣7.0分,現(xiàn)代劇《以美之名》豆瓣6.8分,幾乎從拍攝團隊到導演和演員都是頂配裝置,但是卻從開播至今,要么如《棋士》高開低走,要么如后面三部不溫不火地播著,可以說全部啞火,無法和幾位主演曾經(jīng)的爆款劇相提并論不說,連最起碼的熱播都算不上。
《棋士》是王寶強闊別電視劇圈多年后主演、監(jiān)制的“圍棋教師高智商犯罪”國產(chǎn)劇,開播后即以跌宕的敘事噱頭、演員的突破性表演、對人性和社會議題的挖掘以及借鑒《絕命毒師》的爭議,成為今年國產(chǎn)劇市場的焦點之一,可是在大多數(shù)網(wǎng)友認為該劇可以成為2025開年爆款劇的期待中,卻依然越播越悄無聲息,最終也就是開放型的結(jié)尾被再度討論一番后,悄然下線。
再看同樣是犯罪劇類型的《黃雀》,再次證明,離開了好團隊和優(yōu)秀劇本的加持,哪怕演技如郭京飛一樣精湛,也無法成為扛劇的保障,尤其是經(jīng)典諜戰(zhàn)劇《潛伏》《風箏》《懸崖》高山在前,再碰瓷起一個動物名字的諜戰(zhàn)劇幾乎無一例外都撲街了。
所以不提也罷。
再看最可惜的兩部有望成為爆款劇的女主現(xiàn)代劇《以美之名》到《蠻好的人生》,前者是姚晨和賈靜雯兩大美女聯(lián)手,題材也是較為新穎的整形題材,探討了關于美、關于女性職場、關于醫(yī)者仁心的激烈探討與沖撞。兩大女主從冤家到為了更大的敵人而聯(lián)手,找回屬于醫(yī)生的高光、亦成就更美的自己的故事。
《蠻好的人生》是孫儷再次回到熟悉的賽道,熟悉的題材和熟悉的城市,簡直量身定做。這次賣起了保險,找回了當年看《安家》的感覺,還驚喜說了上海話。暖心又提氣,市井煙火氣十足。
可是,開前的壓寶必爆到如今看來平淡無奇,如果說白瞎了三位有顏值有演技的三位美女,那么,再度探討有望成為爆款的頂配國產(chǎn)劇的撲街,為什么頂配的國產(chǎn)劇依然好中國式故事?
首先,從演員配置上來說,王寶強作為男主是絕對有料的,可是偏偏這類大男主劇吸引不了如今越來越獨立的女性觀眾,又沒有多少從《士兵突擊》時期喜歡王寶強的中年男性觀眾,年輕男生又對王寶強并不喜歡,所以這種看起來“故作深沉”的犯罪片就注定不會有過多的出圈討論度,所以沒有可以炒作的粉圈CP、又沒有瘋狂買熱搜、互撕,王寶強的號召力儼然如今看來只適合“唐探系列”的喜劇片了。
同樣地,作為大女主劇,《以美之名》中的姚晨和賈靜雯不會有CP,而搭檔他們的男主侯雯元和袁弘,簡直就是越級碰瓷,暫且不論其演技,就算是劇中飾演夫妻,也是超級沒有CP感,越看越煩。
而到了《蠻好的人生》中的孫儷,前有《烏云之上》從甄嬛神壇跌入泥潭,飾演了并不適合自己的角色,再到緊隨其后開播的現(xiàn)代劇,雖然回到了自己擅長的舒適區(qū)賽道,可是,卻依然未能如《安家》一樣成為爆款劇。劇中的領銜主演董子健和飾演前夫的高鑫,同樣存在沒有CP感又無法扛劇的硬傷。
其次,再講講故事,尤其是前面提到的“中國式故事”,劇情人設太老套、bug太多。
有網(wǎng)友總結(jié)該?。?025年了,居然還有這樣的劇情?丈夫出軌,孫儷飾演的妻子色誘不成,拉著小三一起跳河,逼問男人你救誰?刷完4集孫儷《蠻好的生活》,對比之下,覺得豆瓣6.4分的《烏云之上》都能算精品了。《烏云之上》只是寡淡,只是無功無過,而《蠻好的生活》是狗血糟粕一鍋燉。
縱使有人評價孫儷演戲用力過猛,聲嘶力竭大喊大叫,但是不得不承認,作為現(xiàn)代劇中的孫儷,演技依舊在線,當成一部喜劇看,開篇還是不錯的。
但是,再次盤點當下開播有望成為爆款的頂配電視劇最終撲街的宿命,似乎依然繞不開電影和電視劇市場從“煤老板時代”進入“流量時代”的輪回和倒退。
編劇汪海林就感嘆,以前的煤老板都好,他們只愛(shui)女演員,不干預創(chuàng)作。
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興起后,他們不僅投資電影,還干預創(chuàng)作,將所謂的大數(shù)據(jù)思維植入了電影中。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底下的明星就不再精進演技,而忙著走紅毯,上熱搜,曝八卦,刷存在感,最后靠著虛假流量獲得了資源,看似精準定位,其實已經(jīng)和藝術的創(chuàng)作初衷背道而馳了。
電視劇也緊跟電影的腳步,進入了群魔亂舞時代,最典型且最有影響力的代表是于正?。撼u、融梗、炒作、流水線生產(chǎn),收視卻節(jié)節(jié)高升。
歸國四子是這場亂象中的典型代表,他們回國后在大量粉絲的簇擁下,出演影視劇,在綜藝里當導師,周星馳、徐克、成龍等一眾大佬都要為他們站臺。
而在畸形市場培養(yǎng)下的觀眾也出現(xiàn)了審美偏狹,馮小剛說得好:“中國電影垃圾遍地,一定和大批的垃圾觀眾有關系,如果沒垃圾觀眾捧場,垃圾電影就沒生存空間,制片人也就不會制作垃圾電影?!?/p>
縱觀當下的電視劇市場,最典型的譬如《平凡的世界》《裝臺》《人世間》等一系列“茅盾文學獎”改編的電視劇,用強大文本硬核輸出對習慣了速食的觀眾進行了一個“文化強攻”,也極大地提升了觀眾的審美趣味。
除了這些具有強大文本硬核的小說作為藍本之外,如何寫好和拍好“中國式故事”就顯得尤為重要。
拍好“中國式故事”,就意味著要讓創(chuàng)作者不能待在家里一味模仿照搬和臆想,而應該扎根我們的文化土壤,體驗各地的風土人情,寫出真正屬于中國的故事,不求多么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至少要讓觀眾相信,這就是發(fā)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故事。
緊隨其后的則是“中國式情感”,流水線下炮制的職場劇里的“霸道總裁愛上我”,抗戰(zhàn)劇里的手撕鬼子和褲襠藏雷,言情劇里的爺孫戀,古裝劇里的到處賣腐,都在意淫和快節(jié)奏的情感共鳴中拉低了中國式情感的檔次。慢工出細活被工業(yè)流水線偶像劇徹底拋棄。
亂象背后的原因就是創(chuàng)作者沒有把握好“中國式的情感”。
影評作者“好多魚”總結(jié)此模式,只能耍寶使相掉凳兒和上猛料,以擠眉弄眼替代眉目傳情,以強行制造沖突來替代娓娓道來,以“奇”來遮蓋“假”。
如何拯救?已經(jīng)有答案——先搞清楚自己的文化有什么,才能按照文化來。
但是目前可悲的是,他們連文化都沒有,或者說漸漸喪失了自己的文化??v然有很多網(wǎng)友覺得,現(xiàn)在的影視圈已經(jīng)不需要觀眾的參與了,資本自行炒ip,資本自行捧資源咖,資本自行買水軍,買評分,買影評,買收視率,買網(wǎng)播,買熱搜,再捧個獎出來,一條龍閉環(huán)服務。既然都不需要觀眾的參與了,那我去找其他的樂子。
話雖如此,可是依然是有一部分創(chuàng)作者、演員、導演和后期人員在努力地寫好劇、拍好劇,就說明,影視劇市場的春天雖然還沒有到來,但是還是有希望的。
最怕的是,廚子不知道自己做的菜難吃!
汪海林話說的很到位:“十年時間沒有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升級,反到消滅了觀眾,培養(yǎng)了一代腦殘,關鍵還賠錢。”
或許,綜合來看,這就是頂配的國產(chǎn)劇已然講不好中國式故事的癥結(jié)所在。
需要做大手術,可是大家要么裝聾作啞,要么醫(yī)術不精,就只能任毒瘤越來越大,等到全身癱瘓后,才能徹底換新。
【羿云天,非著名寫作者。原名徐亨福,生于蘭州,現(xiàn)居鄭州。原創(chuàng)最深度的娛樂影視評論,時事熱點解讀,家庭教育分析與心理咨詢。不隨波逐流,有料有態(tài)度,更有溫度。新浪微博:羿云天;微信公眾號:羿云天說(ID:yiyuntianshuo)】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