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海峰的通信生活
“自動駕駛”導致車禍的新聞時有發生。這也讓大家不禁感嘆,智能汽車仿佛成了游走在生死邊緣的“定時炸彈”?汽車廠商宣傳的流暢避障的智能汽車,為何總在生死關頭“失明”?
近日,華為在乾崑智能技術大會邀請函中提及,“見證華為乾崑以前沿科技和極致體驗開啟L3自動駕駛元年”。
我們好奇,華為這次究竟是行業破局的號角,還是新的營銷噱頭?華為又該如何為“智駕”正名?如何讓消費者松開攥緊方向盤的手?讓我們一起走進華為乾崑智能技術大會,去一探究竟。
首發華為乾崑智駕ADS 4
提及智能駕駛技術,大家似乎覺得已經發展多年。那是因為,智能駕駛技術可分為L1到L5五個等級。其中,L1級的輔助駕駛,以及L2級的部分自動化已規模商用。目前,智能駕駛行業正在加速邁向L3級的有條件自動化階段。
L3智能駕駛技術何時才能走進現實?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靳玉志在會上表示,2025年會具備L3商用能力。
在本次會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靳玉志發布了華為乾崑智駕ADS 4這將實現架構升級、安全升級、體驗升級、產業升級,全面使能L3智能駕駛技術走向現實。
首先,技術架構升級。華為乾崑智駕ADS 4采用了全新的WEWA技術架構,由云端的世界引擎和車端的世界行為模型組成。這一架構實現了端到端時延的顯著降低,提升了系統的響應速度和通行效率,同時降低了重剎率,使駕駛體驗更加流暢和安全。
據悉,在云端對天氣、路況、異常情況的仿真,高可控、高密度地生成大量的高速L3難例場景訓練算法。目前,華為已在云端完成超6億公里的高速L3場景仿真驗證。
其次,安全升級。華為乾崑智駕ADS 4擁有全維防碰撞系統CAS 4.0,以“全時速、全方向、全目標、全天候、全場景”五維安全為目標,通過多傳感器融合與AI驅動,實現了對靜止車輛、行人、兩輪車等障礙物的精準識別,并在復雜天氣和道路條件下觸發制動,有效避免了碰撞風險。
此外,華為乾崑智駕ADS 4還包括前向AEB、eAES、側向防碰撞LOCP以及后向AEB等多重安全功能。
再次,體驗升級。華為乾崑智駕ADS 4的ADS Ultra旗艦版正式支持高速L3商用。這可讓駕駛員在高速行駛時,將視線轉移離開方向盤,享受更加輕松的駕駛體驗。
華為乾崑智駕ADS 4支持車位到車位P2P 2.0功能,可以實現自動通行高速ETC,同時支持自動轉泊車代駕VPD功能。
最后,產業升級。靳玉志表示,華為將堅持利用世界引擎模型來解決高速L3場景下的仿真和驗證,將堅定走融合傳感和算法相結合的路線,提升車輛在L3場景中的環境感知能力,同時堅持將ADS和整車協同控制能力相結合,來保證行駛的安全。
華為如何在智駕領域無對手?
智能駕駛行業正經歷快速發展階段,市場快速增長。據《中國智能駕駛商業化發展白皮書》顯示,2024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達11082億元,增速為34%,預計到2030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萬億。
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也吸引了廠商入局。我們看到,這些玩家中既有特斯拉、小鵬、通用等車企,也有滴滴、高德地圖、百度地圖、曹操出行等出行平臺,還有華為、地平線、黑芝麻智能等科技公司。
但華為卻贏得了賽力斯、北汽、奇瑞、江淮、上汽、廣汽等眾多汽車的信賴,并聯合車企推出了問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五大智能駕駛汽車品牌。
本次大會,我們看到,包括嵐圖汽車、賽力斯汽車、北汽新能源、上汽集團、廣汽集團等11家汽車品牌亮相助陣,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大家疑惑,為何華為在智能駕駛領域如此厲害?我在本次大會上找到答案。其一,技術可靠。靳玉志表示,去年,華為發布了業界首創的全向防碰撞系統CAS 3.0,截至目前,避免可能的碰撞次數超過200萬次。
正是因為這樣可靠的技術,華為迎來眾多伙伴的信任。比如,華為乾崑部件發貨量突破 2300 萬套,與產業鏈上下游超過600家合作伙伴攜手共進。在合作車企方面,華為乾崑合作上市車型已超22款,覆蓋15萬及以上不同價位車型,兼容純電、增程、混動及燃油等多種動力形式,涵蓋轎車、SUV、MPV與越野車等多種車型。
其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靳玉志在會上透露,華為乾崑在汽車智能化領域一直保持著高強度的研發投入,2024年BU研發投入超過100億,集團近1800億元,BU投入8000名研發人員。
其三,在智能駕駛領域持續創新。本次大會,華為除發布乾崑智駕ADS 4外,還帶來鴻蒙座艙HarmonySpace 5、乾崑車控XMC等解決方案。比如在智能座艙方面,華為鴻蒙座艙HarmonySpace 5的MoLA架構整合多領域AI能力,無論是語音交互的人性化,還是音樂、影視空間的沉浸式體驗打造,都與友商拉開差距,給用戶帶來更豐富、更智能的座艙體驗。
其四,攜手產業守住安全底線。面對智能駕駛安全爭議,在本次大會上,華為聯合廣汽、上汽、奧迪等11家車企及中汽研發起《智能輔助駕駛安全倡議》,提出“技術先行、營銷透明、用戶為本、標準共建”四大原則。廣汽馮興亞透露,雙方合作的“星靈安全體系”已完成1300萬公里等效測試;江淮李明強調“三支柱驗證”使智駕事故率降低60%。
但縱觀智能駕駛行業,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前行之路依然面臨不少挑戰。第一,提升民眾對智能駕駛技術的信任。今年發生的多起由于智能駕駛導致的交通事故,讓部分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技術仍持懷疑態度,擔心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2025年4月16日,工信部更是召開了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會上要求汽車生產企業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
如何增強公眾對智能駕駛技術的信任,將是華為等智能駕駛賽道玩家急需解決的難題。
第二,在高強度投入下實現盈利。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包括硬件、軟件、測試等多個方面。華為需要在保證技術領先的同時,控制研發成本,實現商業化盈利。
從2024年財報來看,華為車BU實現銷售收入263.53億元,同比增長高達474.4%,實現首次年度盈利。未來,如何保持盈利能力,將是華為面臨的不小挑戰。
第三,法規難題。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往往超前于相關法規的制定。華為在推動L3級自動駕駛商用化時,需要面對法規滯后帶來的不確定性,如事故責任劃分、車輛注冊和保險等問題。這些問題也將成為橫在華為面前的一道難題。
點評:
通過本次大會,華為在智能駕駛領域展現出了強大的技術實力與前瞻布局。此次發布的華為乾崑智駕ADS 4,在技術架構、安全性能、駕駛體驗以及產業升級等方面均有顯著升級,如全維防碰撞系統CAS 4.0增強了安全保障,ADS Ultra旗艦版支持高速L3商用改善了駕駛體驗等。這些成果體現了華為在研發上的投入與創新能力。
對產業而言,華為方案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升級,加速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尤其是高速L3商用落地,為行業樹立標桿。
不過,智能駕駛行業仍面臨諸多挑戰。民眾對技術安全性的擔憂、法規滯后以及盈利壓力等問題,是整個行業都需要面對的。華為雖已實現車BU首次年度盈利,但后續如何持續盈利、應對法規變化以及提升公眾信任,仍需不斷探索與努力。
對于華為及中國智能駕駛產業而言,未來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