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交織的新時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對接已成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核心命題。
坐落于長江經濟帶樞紐位置的南京工業大學,依托長三角產業集聚優勢,構建起“創新鏈聚能、產業鏈賦能、人才鏈蓄能、制度鏈效能、生態鏈煥能”五大計劃協同的育人生態。學校與華鳳技術、中建科工集團等500余家行業頭部企業共建產學研中心、聯合實驗室,共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生態圈。
自“十三五”以來,學??蒲许椖繉覄摷芽儯瑯s獲各級各類獎項500余項,其中化學、材料科學等更是取得ESI全球前1%的佳績。同時,學校緊跟時代步伐,新設通識教育、專業賦能、前沿技術等系列課程,近30門人工智能相關課程的開設,讓學生在校內便能觸摸產業躍遷的脈搏。
對于學生成長而言,產教融合的縱深推進帶來了立體化賦能。南京工業大學構建校企合作實踐交流活動,由企業工程師與學術導師共同指導學生實訓,助力本科生迅速達到企業技術要求。學生通過“大學生創新大賽”“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等賽事平臺,將校內實踐知識轉化為賽事成果——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在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智能制造全國總決賽中獲一等獎;在江蘇大學生創新大賽中斬獲省賽一等獎10項。
從更深層意義看,南京工業大學正重塑工科教育的社會價值坐標。師生深度參與長江生態修復等國家戰略項目,在解決化工污染治理、建筑減碳等技術難題的過程中,不僅實現了學術突破,更培育出“科技報國”的使命擔當。這種將個人理想融入區域發展的育人邏輯,既回應了“為誰培養人”的時代之問,也讓學子在投身“制造強國”建設時,擁有了更堅定的職業信仰。
南京工業大學以“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創業型大學”為愿景的實踐表明,當高校真正成為區域創新體系的關鍵節點時,其培養的不僅是工程師,更是能引領產業變革的開拓者。這種轉型對于站在科技浪潮之巔的新工科學子而言,無疑意味著更遼闊的成長疆域與更厚重的時代機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