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壁畫‘對話’科創園區
讓世界讀書日增添新玩法
用“立體閱讀”構建跨越千年的文化長廊
這場“大思政”課堂讓文明傳承觸手可及
一起來看看↓
近日,在第29個世界讀書日之際,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實驗初級中學聯合長陽創谷園區、敦煌當代美術館共同推出“以思政為魂,科藝為橋”的多元化平臺;通過校區、園區、社區的深度聯動,創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讓青少年在藝術審美中感悟文化傳承,在沉浸式體驗中厚植家國情懷,為“書香楊浦”注入青春活力。
在長陽創谷,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實驗初級中學與長陽創谷園區簽署合作協議,敦煌當代美術館作為園區文化載體深度參與合作。三方明確以“思政為魂,科藝為橋”為核心理念,通過整合教育資源與文化科創資源,打造常態化美育實踐平臺。
簽約儀式上,敦煌當代美術館被正式納入學校思政教育體系,學校聘任了敦煌當代美術館的運營總監作為思政政工師和科技美育校外輔導員,未來將圍繞敦煌文化、城市更新等主題,開展系列藝術浸潤課程。
“教育需要打破空間邊界,讓工業遺存成為育人生動的教材。”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實驗初級中學校長呂黎明表示。長陽創谷從“工業銹帶”轉型為“文化秀帶”,正是城市更新的鮮活案例,與學校開展常態化美育文化合作,能讓青少年在真實場景中感受歷史的脈動。
在敦煌當代美術館內,上理實驗紅領巾宣講隊的同學們開啟了一場特殊的“閱讀”之旅。從精妙傳神的敦煌壁畫臨摹作品,到融合現代審美的敦煌主題創意畫作,200余件展品構筑起跨越千年的文化長廊。專業講解員以“飛天形象的演變”為線索,通過北涼至盛唐的壁畫對比,生動闡釋藝術與歷史的共生關系。
美術館內,豐富多樣的藝術展品令人目不暇接,從精美絕倫的敦煌壁畫臨摹作品,到極具現代感又融合敦煌元素的創意畫作,無一不讓學生們驚嘆。參觀境象壁畫時,筆觸間流淌的色彩與線條,宛如一部部生動的史書,將長陽創谷那段熱火朝天的工業歲月一一還原。曾經,這里是煙囪高聳、機器喧囂的 “工業銹帶”,鋼鐵碰撞的聲響是城市奮進的鼓點,廠房承載著無數勞動者的夢想與汗水。
七年級學生季鑫渝駐足于境象壁畫前感慨:“如今的文創空間承載著新的夢想。這讓我明白,困境是蛻變的前奏,只要敢于創新,歷史包袱也能轉化為前進動力。”
八年級學生孫楓在一幅巨型飛天壁畫前久久駐足:“金碧輝煌的樓臺、衣袂飄飄的飛天讓我震撼,沙粒裝飾模擬出沙漠古道,仿佛能觸摸到敦煌的風沙。這次參觀讓我明白,文明傳承不是復制過去,而是讓古老智慧在現代煥發新生。”
“藝術作品本身就是立體的書籍。”八年級學生姜屹年分享道,“飛天的飄帶弧度記錄著審美變遷,壁畫的礦物顏料凝結著匠人智慧。這種用眼睛‘閱讀’藝術、用心感受歷史的方式,比文字更鮮活。”活動中,學生們還化身“小小講解員”,向社區居民講述敦煌故事,將文化自信傳遞給更多人。
從校園到園區,從書本到展館,楊浦區構建起的“大思政”課堂,正在重新定義閱讀的維度。當敦煌壁畫成為美育教材,當工業遺存化作實踐課堂,“讀書”便升華為對文明基因的觸摸、對城市發展的思考。
這場書香與美育交融的文化行動,不僅讓青少年讀懂“過去”與“現在”的對話,更培育出面向未來的文化傳承者。在“書香楊浦”的沃土上,這樣的創新探索將持續書寫育人新篇。
文字 |沈瑩
圖片 |沈瑩
編輯|陳露 楊雨辰(實習)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