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天主教教皇方濟各辭世,他臨走前留下了兩大遺愿,都與中國有關,雖說逝者為大,可是中方這次沒有答應。
21日,羅馬天主教教皇方濟各逝世,享年89歲。他的離世于中梵關系而言,是個巨大的損失,他是第一個獲準飛越中國領空的羅馬天主教教皇,不同于歷屆教皇,方濟各上任之后頻頻對華示好,中方最高層上任時,他連發三封信件表示祝賀,飛越中國領空之時,他也特意發來電報為中國領導人和中國人民送上祝福。
在擔任教皇期間,他還推出了許多改革措施,比如推動梵蒂岡和中國簽署《梵中主教任命臨時性協議》。長期以來,羅馬教廷堅持世界各地的天主教神職人員都應該由教皇任命,但中方拒絕梵蒂岡借教宗的名義介入中國內部事務,一直都是自行任命,中梵關系也因此陷入緊張。關鍵時刻,是方濟各推動中梵簽署了突破性的主教任命協議, 自2018年起,允許雙方協商任命主教,這才彌合了中梵之間的裂隙,為雙邊關系的緩和奠定了基礎,也開啟了后續的建設性接觸。
可盡管他和中國結下了深厚情誼,直到逝世卻仍有兩個心愿未能達成:訪華和中梵建交。梵蒂岡曾表達過與中國建立完全外交關系的愿望,帕羅林紅衣主教聲稱,梵蒂岡愿與中國政府進行相互尊重、有建設性的對話,以找到解決中國境內天主教徒信教問題的途徑。
2013年以來,方濟各遍訪日韓、東南亞、中亞和蒙古,繞著中國走了一圈,多次到了中國的大門口。他還在每周的公開講道活動中配備了中文翻譯,在各個場合頻頻對華釋放善意和溝通意愿,意圖訪華并促成中梵建交,卻一直未得其入。
會造成這個結果,主要是因為中梵存在兩大障礙。其一是臺灣問題,1949年,各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之際,梵蒂岡逆潮流而動,不僅與中國斷交,還拒不接受一中原則,與臺灣地區保持著所謂的“外交關系”并持續至今。蔡英文當局時期和賴清德上臺之初,臺灣地區有兩次“斷交潮”,梵蒂岡作為臺當局在歐洲的唯一一個所謂“友邦”,卻都沒有跟上大勢。
其二 ,梵蒂岡不尊重中國主權,頻頻干涉中國的天主教主教任命,同樣不符合建交最基本的條件,是以,直到方濟各去世,這兩個心愿都沒完成,而是變成了遺愿,并且短期來看也沒有實現的可能。
在他逝世之后,多國領導人都表示了哀悼,中方是在過了24小時之后,才通過例行記者會致哀。中方向來是最知禮守節的,之所以刻意與方濟各保持距離,是因為中方知道羅馬教廷和梵蒂岡政府的真實心意,眼下并不是建交的正確時機,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算是對他的婉拒。
平心而論,方濟各的離世值得惋惜,他曾在一次采訪中說過,中國一直是“偉大的參照”,“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也是一種偉大的文化,有著無窮的智慧”。并且他認為,不應該“畏懼”中國的發展與開放。如果西方能多一些知名人物,都能有他這樣的認知,且愿意積極推動對華關系,那么今天的全球關稅戰、貿易戰或許就不會發生,經濟衰退的風險也就不會出現,那些將中國當做競爭對手甚至是“挑戰”的錯誤認知就會得到糾正。
可惜假設只能是假設,隨著方濟各的隕落,中梵有關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可能出現變數,下任教皇上任前,中方須得持續關注此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