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近年來,安徽在“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肉牛肉羊增量提質行動、糧改飼、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建設等政策帶動下,積極發展飼草產業,優質飼草種植提質擴面,供應能力明顯提升,全省種草養畜發展趨勢向好。
政策引導 強化制度保障
為強化政策引導,安徽省出臺《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的意見》(皖政辦〔2023〕11號)并配套《安徽省支持肉牛產業發展10條政策》,積極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加快構建秸稈飼料生產供應體系,增加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料供給,促進秸稈資源就地轉化、就近利用、過腹增值。據草業子平臺數據,2024年全省人工種草面積128.61萬畝,人工飼草干草總產量170.64萬噸,分別較去年增加37.30%和36.97%。
為強化制度保障,安徽省出臺《安徽省糧食作物生長期保護規定》和《安徽省青貯飼料收貯工作方案(暫行)》,為養殖場(戶)合規合法收儲青貯飼料提供法律支撐。自2022年方案出臺以來,安徽省未發現一起違規青貯行為,為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兼顧畜牧養殖青貯飼料需求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筑巢引鳳 項目帶動發展
近年來,安徽省以項目為依托,積極發展優質飼草生產。一是實施“糧改飼”項目,2024年,農業農業農村部第九次將安徽省列入“糧改飼”項目試點省,累計實施“糧改飼”種植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200余萬畝。二是實施“種草養畜”項目,2023年以來推廣甜高粱、黑麥草、青稞大麥等優質牧草18萬余畝。三是實施“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建設”,累計推廣種植高產優質苜蓿10萬余畝。四是積極推進“秸稈飼料化利用”項目,支持秸稈收集、揉搓、加工飼喂等飼料化利用。
安徽省積極搭建招引平臺,連續8年舉辦秸稈博覽會,開展秸稈產業招商引資,推進飼草產業化發展。2023年全省年利用秸稈量千噸以上(包括1000噸)的企業2203家,全省秸稈綜合利用企業年產值近231.4億元,年產值過億的企業46家,年產值1千萬到1億之間的企業294家,帶動就業人口約4.1萬,2023年全省新建標準化收儲點71處,目前共有標準化收儲點1621處。
創新驅動 技術推廣增動能
依托組織安徽農業大學、安徽科技學院、安徽省農科院等高校院所開展飼草業技術集成,培育了“高丹草7號”新飼草品種,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和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發推廣的的“谷草兼用”脆稈稻在巢湖流域一級保護區試種取得成功,既保障了糧食收成,又為牛羊提供了適口的青貯飼料。省畜牧總站組織編印《天然草地改良與利用技術模式》并印發各市縣進行指導,制定了《天然牧草地改良技術規程》《牧草地建植與利用技術規程》《蘇丹草栽培技術規程》等地方標準。
同時,安徽省積極開展技術指導,邀請國家飼草業專家開展技術培訓,累計培訓人員300余人次。利用全省“畜牧科技進萬家”平臺,組織全省畜牧技術骨干開展青貯玉米、苜蓿、飼用高粱等優質飼草種植、收獲、加工技術指導。印發推廣全株玉米高品質青貯、秸稈微貯、揉搓、粗纖維降解與氨化協同等主推技術。(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安徽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