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曼城和維拉本賽季的歐冠之旅先后被淘汰,兩支球隊的賽季目標也已經非常清晰,下賽季的歐冠參賽名額就是最大的成功。
此役兩支球隊狹路相逢,是一場不能輸,更必須贏的比賽。
和此前一段時間相比,兩支球隊都有了思路上的變化,也都在嘗試著進行最后的沖刺,彼此都不能輕視對手,但更需要打好自己的內容。
在這種情況下,還是瓜迪奧拉顯得技高一籌,或者說他的球隊。
本場比賽,曼城擺出了這段時間一直在使用的首發思路。
雙中衛之外,瓜迪奧拉使用了大量的中場球員,邊后衛由奧萊利和努內斯擔任,中場區域布置后腰、貝爾納多-席爾瓦和京多安,前鋒線上從左至右則使用馬赫雷斯、德布勞內和麥卡蒂。
經歷了一個絕對談不上成功的賽季,瓜迪奧拉還是忘不了自己的立足之本。
如此大量的中場元素,加上主場作戰的優勢,讓曼城在開場就掌握了球權,但在這之前,是維拉率先打出了進攻威脅。
開球后的第一次進攻,阿斯頓維拉就捕捉到了魯本-迪亞斯身上的問題,拉什福德在他的身上打出了第一次威脅:
經歷了這次危險,曼城穩住球權,才開始了自己的比賽計劃。
嚴格來說,即便本賽季的曼城不難對付,但埃梅里也應該很清楚,客場作戰,自己的球隊不會占據明顯的優勢,所以他的第一思路還是以防守為主,尤其是在球權可以預料的旁落的情況下。
所以在開局階段,他們的防守陣線讓曼城找不到明顯的缺口,無奈之中,魯本-迪亞斯選擇了用長傳聯系鋒線:
但在比賽的第7分鐘,曼城就收獲了進球。
整個進球產生的過程,其實需要追溯30秒,因為在進球發生的30秒之前,曼城一度嘗試右路進攻,而在曼城將球轉移到右路的時候,阿斯頓維拉的防守站位是這樣的:
除了四后衛之后,打在左邊前衛的摩根-羅杰斯也收進后衛線,幫助邊后衛迪涅覆蓋外線的空間,這個時候,弱側的拉姆齊則懸在另一邊的外圍:
這其實是常規思路,因為場上只有一個皮球,確實沒有必要過于保守,從而直接落成六后衛,一旦球權發生轉換,羅杰斯因為回落過深而上不去,至少還有拉姆齊從弱側上前,幫助進攻端組成基本的進攻人數。
但是,球不在拉姆齊一側,但空當就在那一側,這是客觀事實,所以阿斯頓維拉除了要在強側防范對手的進攻之外,也要防范對手從強側快速聯系到弱側,這樣才能形成足夠安全的防守保障。
維拉恰恰是在這一點上,沒有做好,于是在第二次嘗試的過程中,魯本-迪亞斯斜長傳快速聯系弱側的馬爾穆什,后者接球,從外側超越卡什,送出倒三角的傳中,貝爾納多-席爾瓦完成破門:
整個過程中,兩個點的防守不足很清晰,一是拉什福德意識不足,沒有限制對手的斜長傳起腳,二是拉姆齊的防守強度沒有跟上,沒有幫助卡什快速限制外線的空間。
這樣一來,阿斯頓維拉在客場很快就陷入到了被動的境地當中,而且同樣的錯誤,他們還在出現,這次發生在了另一邊:
可以說,基本在這個時候,曼城就已經摸到了阿斯頓維拉的弱點,而這一點無法解決,幾乎將成為阿斯頓維拉今日輸球的最大原因。
不過曼城有進攻思路,效率則比較有限,原因也很簡單:前鋒元素不足。
進球回合,右傳左可以打成,這次的左傳右則沒有打成,區別就在于馬爾穆什是個前鋒,麥卡蒂不是,前者可以選擇突破、造犯規,后者則會在類似的情形中,傾向于傳球,這就是前鋒和中場之間的區別。
所以,曼城能摸到對手的弱點,但不是每一次都能打出機會,一旦不成,球權出現潛在的轉換可能,那就是阿斯頓維拉的機會了。
于是在第13分鐘,曼城右路嘗試未成,丟失球權,維拉從右路發動反擊,魯本-迪亞斯奉上犯規:
于是在第18分鐘,比分就被扳平:
比分回到同一起跑線,兩支球隊重新開始自己的戰術布置。
之后的比賽中,曼城的思路其實還是很清晰:
因為阿斯頓維拉防不住對手的斜長傳轉移,這是和球員特點息息相關的事情。
埃梅里在維拉的第一年打曼城,基本上就采用類似的防守思路,但當時能夠做好,一來是卡馬拉從中場落入后衛線的意識很好,這是現在的蒂勒曼斯、奧納納等人做不到的,所以埃梅里現在也不強求,中場球員基本都向外逼搶和覆蓋,擴充防線由強側的邊路球員回落,但這樣一來,你就需要承擔一些防守疏忽的代價。
二來,則是當時的沃特金斯、麥金等人,在無球階段的表現顯然要比拉什福德、蒂勒曼斯要機警許多,當然也不至于說是像瘋狗一般無腦瘋跑,但他們會很清楚對手想要做什么,會在最關鍵的點位即將做出最關鍵的動作時,進行針對性的限制。
這兩點如今都沒有了,即便大致的站位還是一樣,但效果就有了清晰的不同。
維拉的防守會因為球員的特點不同而發生變化,曼城的進攻其實也是一樣,馬爾穆什今天發揮并不算好,持球時的失誤不少,麥卡蒂看似無功無過,但給球隊帶來的實質幫助很有限。
所以,曼城的進攻還是需要看馬爾穆什和德布勞內之間。
哈蘭德第一年的時候,我們就提到過一點:
在高控球率、高位作戰,而德布勞內不能被賦予防守職責的情況下,哈蘭德和德布勞內是很難共存的,三個條件,是不可能同時達到的。
恰恰,和德布勞內共存起來難度最小的前鋒搭檔,其實就是馬爾穆什這樣的球員。
能在中路穿插,能在邊路持球,有一定的速度,身體也有基本的體格,有球無球都能提供戰術作用,這才是在高控球率,高位作戰的情況下,德布勞內能被推上鋒線,而不必分心防守的處理方法。
所以在這場比賽,哪怕瓜迪奧拉的戰術思路相對固定,場上的球員難有自由操作的空間,但在個別回合里,你能看到馬爾穆什和德布勞內那若隱若現的默契:
很可惜的是,兩個人特點互補,但不是同一時代的球員。
這場比賽,兩個人有些雙前鋒的影子,但在戰術框架之下,很難持續深耕,馬爾穆什狀態一般,德布勞內也明顯老邁,一切都無法讓曼城的進攻效率在控球率的基礎之上,再往上邁一個臺階。
所以在上半場末段,其實便到了阿斯頓維拉的發力時間,這顯然是埃梅里希望球隊反客為主的時間段:
你也可以看到,隨著維拉投入人手的增多,他們的進攻威脅也在提升:
所以,下半場的他們大概也會如此行事。
基于這一點,曼城也不能過于放松,哪怕主場作戰,也要考慮到自己的首發陣容還有大量老球員存在的現實,所以在下半場開局階段,曼城發力明顯,制造了大量的定位球機會。
而且在定位球之外,他們也在踐行比賽計劃:
德布勞內也在嘗試著輸出最后的技術優勢:
而在這段時間,維拉唯一的一次進攻威脅,便來自于這次反擊,還是拉什福德打到了魯本-迪亞斯這一點:
今天的他發揮出色與否,全看魯本-迪亞斯離他有多近。
從這個角度來說,大概也能理解這段時間埃梅里將拉什福德推入主力陣容的原因,在速度方面,拉什福德確實比沃特金斯有著明顯的優勢,這在反擊戰中,確實是有助于維拉提高效率的一個方法。
但在這場比賽,維拉打出的反擊機會少之又少,而且在60分鐘區間,埃梅里開始換人,麥金登場是應有之義,維拉需要一個更穩定的反擊中繼點,但迪薩西換下卡什是一個讓人困惑的操作,因為在迪薩西登場之后,這一側的防守外擴明顯變得更為保守,更需要身前隊友的幫助,一旦隊友無法到位,那就是奧賴利兩次傳中的原因:
第73分鐘,維拉在這次防守中更是已經全員退縮,外圍空間全部放棄,卻還是在最后一線出現了危險:
等到多庫登場,這一側直接天然吸引兩人防守,維拉的防守難度更是直接增加,這次馬爾穆什的越位進球就是一個信號:
于是在傷停補時階段,多庫獲得了一次一對一迪薩西的機會,絕殺便由此來到:
所以,該如何評價這場比賽呢?
確實,兩支球隊都不缺乏實力,但也有明顯的不足。曼城有手段,有思路,已經看到了對手的弱點,卻因為人員特點不對、狀態飄忽不定等各種原因,無法將進攻效率充分拉起來,而維拉也有一個清晰的對敵方針,卻也因為人員特點的問題,而無法做到埃梅里想象中的完美。
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家都在奮力爭四,也是一個很合理的位置。
所以曼城取勝,他們作為主隊,確實有著更為清晰的優勢。
在瓜迪奧拉重新將控球作為第一要義之后,至少他不會像在前半程那樣,為了苦尋贏球方法,而嘗試著讓球員踢自己其實不擅長,也不理解的足球戰術了,不再搖擺,堅定自我,也可以。
說白了,至少在這個賽季,他已經可以接受這個賽季的任何結果了,反正無論如何,下賽季都要重建,已經沒有什么想贏怕輸的心理包袱了。
人各有志,蠻好。
至于阿斯頓維拉,這場換上迪薩西,包括這幾場都用拉什福德首發,沃特金斯替補,其實埃梅里已經走進了某種程度的誤區,迪薩西和拉什福德當然并非不可使用,但你不能一葉障目,光看到他們好的一面,于是盲目相信他們的優點可以帶來質的不同。
切爾西和曼聯各有問題,但這不意味著那里的足球人都是傻子,而迪薩西和拉什福德就是白蓮花。這場輸球,維拉在歐冠被淘汰,包括如今爭四仍有困難。
其實,都說明了這件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