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預防接種日到來之際,昨天(4月22日),“健康中國家,疫苗護萬家”科普活動在浦東三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舉行。新民晚報“醫本正經聊天室”邀請華東醫院疼痛科主任鄭擁軍、同仁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鄒大進和三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潘培英,做客“新民健康大講堂”,聊聊醫防融合、預防接種等話題。
新民晚報記者了解到,慢性病嚴重威脅中老年人健康,容易導致罹患感染性疾病,而一旦被感染就會使原本脆弱的機體“雪上加霜”。目前,中老年人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包括帶狀皰疹、流感、肺炎球菌性疾病等。數據顯示,大約1/3的人在一生中會患帶狀皰疹,50歲以上為易發人群,年齡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嚴重。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導致的皮膚病。同時、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會侵犯神經節,導致神經損傷,我們把這種狀況稱為由于皮膚表面病毒損害形成的神經病。”華東醫院疼痛科主任鄭擁軍介紹,“帶狀皰疹引起的神經痛非常頑固、嚴重和持久,其疼痛可持續十年以上,部分病例甚至長達20至25年。若給疼痛打分的話,這個疼痛會在五分以上。”
華東醫院疼痛科主任鄭擁軍
當皰疹發生于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如眼部或面部)時,相當于疼痛的冠軍和亞軍組合在一起了,患者常出現以頭撞墻等極端行為,痛不欲生。據悉,由于長期疼痛的困擾,帶狀皰疹患者常出現嚴重的抑郁和焦慮情緒。
慢性病患者則離帶狀皰疹更近——相比于一般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帶狀皰疹風險增加26%—41%。同仁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鄒大進解釋,慢病患者的自身免疫抵抗能力下降,對其他傳染性疾病的易感風險會有所增加。因此慢病患者得帶狀皰疹的比例會更高,建議50歲以上的慢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要接種帶狀皰疹的疫苗進行預防。
同仁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鄒大進
慢性病并非疫苗接種的絕對禁忌,相反更需要科學規劃和專業指導。社區全科醫生作為“健康管家”,在日常診療中起到關鍵的評估與引導作用。三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潘培英提醒,中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病的群體,如果處于疾病穩定期,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降低罹患帶狀皰疹的風險。接種疫苗前可就疫苗的保護效果、保護時長、接種禁忌、安全性等信息咨詢專業醫生。
三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潘培英
據透露,三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延長接種時間、優化接種流程、設置專場門診等舉措,確保有接種需求的居民“最多跑一次”。
活動現場,鄒大進還分享了一組特別的“健康電話號碼”,為慢病患者提供了簡明易記的健康管理標準:“13080-6-18-24-0”。130/80是血壓控制的達標線,將血壓維持在這個水平能顯著降低腦卒中和心梗風險;6代表空腹血糖要小于6mmol/L,糖化血紅蛋白小于6%,這是血糖管理的雙達標;18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理想水平小于1.8mmol/L;24是體重指數(BMI)的安全上限,建議控制在21-24之間;0 代表戒煙戒酒。
新民晚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國13個省市已試點“全科醫生開具成人疫苗處方”工作,將疫苗接種納入慢病管理。部分地區還設立帶狀皰疹疫苗優先門診、老年健康保護接種日等特色服務。各地在探索成人疫苗接種服務中,積極創新形式、豐富內容,涌現出一批便民、高效、可推廣的社區實踐典范。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健康促進處處長王彤表示,上海持續強化愛國衛生和健康促進體系的建設,不斷夯實建設社區衛生服務的網點,持續推動社區衛生服務的高質量發展。未來將聚焦上海居民實際的疾病預防需求,打造更接地氣、更貼民生的疾病預防接種服務體系,共同推動形成成人預防服務新范式。
原標題:《新民健康大講堂|1/3的人在一生中會患帶狀皰疹,慢性病患者要記牢這串號碼》
欄目編輯:左妍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郜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