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三個月內,美國文化界天翻地覆,而背后的操盤手是那位熟悉的“紅帽子男人”唐納德·特朗普。在打著“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卷土重來之后,特朗普并未滿足于經濟、軍事和外交領域的強勢介入,而是將炮口對準了文化領域,掀起了一場由上而下的“文化大清洗”。他的目標明確:拔除“覺醒文化”的根基,重塑“純正白人”的文化想象。在這場深刻的文化逆轉中,美國的自由主義遺產正被一點點拆解,而保守主義與民粹主義的聯合軍,正在高唱凱歌。
特朗普的第一刀揮向了DEI(多元、公平、包容)政策。這個曾被企業、大學和政府視為“政治正確”標配的制度設計,如今被特朗普貼上“逆向歧視”的標簽,打成“破壞社會效率的”。他毫不猶豫地簽署行政令,一紙廢令,直接終結了聯邦政府所有DEI項目。在他的言辭中,“基于膚色的用人”被定義為“不公與低效”的根源,而“按能力選人”則成為新的道德楷模。然而,我們都知道,這種“按能力”從來不是中立的。在一場已經深度結構性不平等的競賽中,喊著“起跑線公平”的人,通常早已跑到了終點。
毒瘤
這場“文化重塑”迅速從政府滲透到社會各界。企業高層紛紛響應總統號召,谷歌、Meta、亞馬遜接連取消多元化招聘指標,不再提“女性比例”“少數族裔優先”。學術界更是首當其沖,哈佛等名校被點名整頓,“取消覺醒教師”、“削弱進步學術”的命令如寒冬來襲。特朗普的邏輯簡單粗暴:大學應專注于“純粹學術”,而非“社會運動”。但我們都清楚,美國最具活力的學術思想,從民權運動到性別研究,恰恰源于“社會運動”的滋養。當大學被去政治化,實則是知識被去鋒芒、去批判、去顛覆。
而對于性少數群體,特朗普更是毫不掩飾地掀起一場“身份肅清”。他的《性別定義行政令》如一道重錘,砸碎了多年來美國社會在性別認同方面的漸進改革。從軍隊到校園,從體育賽場到公民身份,特朗普政府正將“性別”重新釘死在“生物決定論”的十字架上。跨性別軍人遭禁、跨性別學生被排除、女性空間按“原生性別”區隔,這一系列舉措背后的意識形態極為清晰:恢復“男女有別”的舊秩序,排除“模糊邊界”的不安定因子。這并非回歸常識,而是徹頭徹尾的文化逆行。
特朗普不僅要改寫“當下”,更試圖重塑“歷史”。他將肯尼迪藝術中心的董事會成員一夜清洗,把“覺醒文化”元素斬草除根,自己親自擔任主席,誓言讓“美國藝術回歸黃金時代”。而這所謂的黃金時代,無非是“白人男性中心敘事”的回光返照。正如他本人所說,藝術應服務于“民族認同”與“價值塑造”,這不啻是對文藝自由精神的公然挑釁。
語言也未能幸免。特朗普簽署命令,廢除多語服務,確立“英語為唯一官方語言”,并關閉白宮西班牙語頁面。這不僅僅是“語言政策”的轉變,而是文化邊界的重新劃定。他要告訴所有非英語移民:如果你不說英語,你就不是“真正的美國人”。這種“語言凈化”政策背后潛藏的是赤裸裸的文化排他主義與國家認同建構的暴力。當語言成為衡量公民資格的標準時,多元社會便死于同一口母語之中。
諷刺的是,這場文化整肅正披著“宗教自由”的外衣大搖大擺地進入國家中樞。特朗普高調成立白宮信仰辦公室,任命極右翼牧師寶拉·懷特掌舵,并啟動“消除基督教偏見特別工作組”。宗教自由本是美國立國精神的一部分,如今卻被用作推進政教合一的工具。當政策制定需要靠“神啟”背書,當“跳大神”的牧師比科學家更有政治發言權,美國的政治世俗性已經名存實亡。
與此同時,文化產業也在向“保守敘事”靠攏。好萊塢撤下進步題材,迪士尼不再擁抱多元,流媒體平臺重推“傳統英雄”。鄉村音樂回潮、白人主旋律抬頭,連說唱歌手都開始“投誠鄉土”。從音樂到電影,從電視劇到網劇,文化內容正被重置為“愛國、家庭、奮斗”這類無害的詞匯。這種“去鋒芒”的創作方向,恰恰反映了文化右轉的實質:讓藝術成為“意識形態輸出”的工具,而非自由表達的容器。
要理解這場文化反攻的深層邏輯,必須看到其背后的政治驅動力:右翼民粹主義的全面勝利。在“經濟失落感”“身份危機”與“全球化焦慮”的三重夾擊下,美國中下層白人群體找到了新的情緒宣泄口。而特朗普則精準捕捉這股情緒浪潮,用“恢復傳統”“打倒左派”贏得鐵銹帶藍領的擁戴。文化戰,成了他最有力的政治工具之一。一場全社會的“文化整風”,為他的民粹統治提供了穩定土壤。
但值得警惕的是,這不是簡單的文化調整,而是一次有組織、有意識、有計劃的“文化清洗”。當文化空間被政權定義,當身份多樣性被視為敵人,當宗教成為統治手段,美國所標榜的“自由、包容、開放”便只剩空殼。這場以“恢復秩序”為名的右傾文化再造,實則是用“自由的名義”干著最不自由的事情。
特朗普的文化戰不止于美國。他的副手萬斯已經在“國際宗教自由峰會”上表態,美國要將“信仰自由”輸出到全球。這意味著,未來的國際話語場,也將面臨一場“特朗普式價值輸出”。以宗教包裝的政治干預、以文化保護為名的意識形態輸出,將成為美國文化戰的延伸武器。
曾經,美國靠多元文化吸引世界,如今卻要靠文化肅清定義自己。在這場“特朗普革命”中,美國不再是那個以多樣性為傲的文明熔爐,而正在轉型為一個以同質性為榮的封閉堡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