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我是腦叔,一個愛聊腦的家伙。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的閱讀習慣正悄然發生著改變,人均閱讀量呈現出下降的趨勢,2023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5本,略低于2022年的4.78本。然而,閱讀所帶來的益處卻不容忽視,尤其在世界讀書日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一起來看看閱讀對大腦和心理健康的七大益處。
1. 閱讀帶來愉悅感
閱讀一本好書是一種享受。你可能會被故事深深吸引,甚至忘記了時間的流逝。當你讀完一本好書時,可能會感到一絲悲傷,因為它結束了;或者你可能急切地期待著系列的下一本書,甚至每天給作者發郵件!這種魔幻的感覺不僅能帶來愉悅,還能帶來其他諸多益處。
2. 閱讀可以減輕壓力
研究表明,閱讀可以顯著降低壓力水平。大衛·劉易斯博士的研究表明,每天閱讀短短六分鐘就能將壓力水平降低60%,通過減緩心率、放松肌肉緊張和改變心態來實現這一效果。這項研究還顯示,閱讀在減輕壓力方面比聽音樂、喝茶、散步或玩電子游戲更有效。
3. 閱讀能提供逃離現實世界的途徑
閱讀能讓人暫時逃離現實世界,沉浸在書中的世界里,忘記了煩惱。研究表明,逃避現實比僅僅為了輕松娛樂而閱讀要復雜得多,但它確實表明人們發現這個過程具有變革性,改變了人們與世界和他人的互動方式。
4. 閱讀有助于培養對他人的同理心
閱讀虛構作品可以提高你的同理心,即理解他人信念、感受和思想的能力。這被稱為心智理論。
研究表明,接觸過虛構作品的人在預測同理心任務的結果時表現良好,甚至與社交支持呈正相關(但請記住,相關性不等于因果關系!)。進一步研究虛構作品對同理心的影響表明,閱讀虛構作品后,同理心會暫時增強。
5. 閱讀鍛煉大腦,預防記憶衰退
參與認知活動,如終身閱讀(無論是早年還是晚年),與那些沒有參與精神刺激活動的人相比,已被證明可以減緩記憶力下降。同一項研究還發現,當人們在晚年參與閱讀、寫作和其他活動時,精神衰退的速度降低了 32%。而那些很少參與刺激活動的人,其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比平均水平快48%。
6. 閱讀小組有助于治療心理健康問題
閱讀可以改善情緒,但科學研究表明,閱讀并討論所讀內容可能對心理健康的益處更大。有一種叫做“圖書療法”的方法,對患有抑郁癥的人有深刻的影響。利物浦健康不平等研究所對被診斷為抑郁癥的患者進行了為期12個月的雙周閱讀小組項目研究,結果顯示參與者的心理健康顯著改善。參與者報告稱,他們的注意力更集中,情感理解更好,自我意識增強,并能夠討論與自我和存在相關的有意義的問題。
7. 閱讀能讓你變得更聰明
閱讀后你可能覺得自己更聰明了,因為學到了新東西,體驗了不同的文化,更好地了解了自己。研究表明,閱讀確實能讓人更聰明。經常閱讀的人與閱讀較少的人相比,認知差異顯著。接觸更多書面信息的人通常詞匯量更大,知識更豐富,語言技能更強。
我們相信,書籍和媒體對我們的世界觀有著深遠的影響。如果你希望通過閱讀來減輕壓力、自我教育、變得更富有同理心甚至更聰明,不如在今天就翻開一本書開始閱讀吧!如果能找到一些“讀書搭子”互相交流就更好了。
聲明:本文版權屬于原作者,僅用于學術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