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前后,海青鎮頭茬春茶進入集中采摘期。
頭茬春茶品質上乘,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
炒茶師正在攤晾茶鮮葉。
谷雨前后,西海岸新區海青鎮的頭茬春茶進入集中采摘期。漫山遍野的茶樹吐露新芽,茶農在茶壟間熟練地采摘著鮮嫩的芽葉,一幅忙碌而充滿希望的春日采茶圖徐徐展開。
截至目前,海青鎮共有茶園3.5萬畝、茶葉種植村57個、茶企200余家,年生產干茶260余萬斤、產值突破3.73億元,區域公用品牌價值8.83億元,全產業鏈產值達16.55億元。這個承載著“南茶北引”歷史的江北最大茶葉生產基地,正以蓬勃生機奏響鄉村振興的春日樂章。
>>春茶采摘忙<<
“五一”前后迎銷售高峰
海青茶種植于北緯36°黃金產茶帶,這里“四季分明、春暖秋爽、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獨特氣候,以及“土壤肥沃、面海向陽”的優越地域條件,造就了海青茶“葉片厚、滋味濃、香氣高、耐沖泡”的自然風味和卓越品質。
4月17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海青鎮后河西村的茶園,看到十幾名茶農身挎竹簍,穿梭于翠綠的茶壟間,搶摘今春“第一鮮”。他們靈巧的指尖在茶樹枝頭翻飛,一簇簇嫩綠的芽葉被快速采入簍中。
由于頭茬芽葉量少,一上午時間也采不了多少,但品質上乘,因此收購價格也相對較高。“采早了,茶葉太嫩,炒制后香氣不足;采晚了,葉片變老,口感就差了。”有著20多年采茶經驗的茶農李芳說道,“現在一天最多能采半斤左右,等過幾天氣溫升高了,產量上來了,采的就多了。我們靠采茶葉,一天能有四五百元的收入呢。”
由于春茶采摘期短、人工成本高,加之五斤鮮葉僅能制成一斤干茶,所以成品春茶價格也高,高端有機春茶每斤能賣到上千元,部分精品春茶提前幾個月便被預訂一空。
“茶樹經過一冬天的休養生息,積累的營養物質比較豐富,像它的氨基酸、兒茶素、礦物質等含量都非常高。”海青鎮龍泰茗家庭農場炒茶師劉洪美介紹說,“由于春茶的價格相對較高,產值可以占到全年茶葉總產值的四五成以上,收入還是很可觀的。”
目前,海青鎮春茶已陸續上市,五一假期前后將迎來銷售高峰。為深化推廣“海青茶”區域公共品牌,海青鎮開展了“村社互進”行動,線下布設“邂逅海青”區域品牌旗艦店,線上開通“海青上品”小程序,助力“海青茶”區域公共品牌走向全國,實現“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
>>科技育新種<<
提升海青茶市場競爭力
在海青茶業投資有限公司的茶園基地,剛剛吃過午飯的采茶師傅們挎上竹簍,重新投入到采茶工作中。
與其他茶園的茶樹不同,該基地茶樹由于是新品種,采用新模式種植,因此長勢格外喜人,枝頭新芽鮮嫩飽滿,葉片翠綠油亮,呈現出勃勃生機。
“新品種的優勢顯著,發芽期較傳統鳩坑品種大約早一周,產量高25%左右,它做出的扁茶(如龍井型)品質上乘,具有香氣濃、滋味醇厚持久的特點,尤其適合制作高端綠茶。”海青茶業投資有限公司首席技術顧問彭正云向記者介紹說。
茶樹品種改良是提高茶葉產量、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的關鍵,而海青鎮曾因依賴南方茶樹品種而面臨茶樹抗寒性差、品質不均等難題。為此,海青茶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千萬元建設我國北方地區規模最大的茶樹種質資源圃,篩選出適宜青島地區種植的茶樹品種10余個,為本土育種奠定基礎。
“本地育的苗在本地移栽成活率特別高,因為是帶土移栽、就近移栽,這樣可以快速成園。”彭正云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該茶園基地涵蓋中茶108、金萱、黃金芽、金觀音等四十余種珍稀茶樹,多樣品種不僅提升了茶園的景觀價值,也為差異化制茶提供了原料,助力茶產業多元化發展。
海青鎮是“南茶北引”落地繁衍的地標鎮,擁有“北茶之源”的美譽。60余年前,從安徽遠道而來的茶苗在這片土地扎下根,從零星試種到3.5萬畝茶園綿延成片,從“豌豆香”的初印象到“北茶36”“東方紫嬋”等本土專屬茶樹品種的誕生,海青鎮用三代人的努力,將陸羽筆下的“南方嘉木”釀成了獨屬北國的春鮮。
>>深耕全鏈條<<
協同推進三產融合發展
茶園采摘忙,茶廠內也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在海青茶業投資有限公司的制茶車間里,當天早上采摘的鮮葉,經過四到六小時的攤晾后,下午兩點全部進入制茶工序。殺青機、烘干機、理條機等設備不停運轉,不多時,一陣陣濃郁的茶香便迎面撲來。
“由于鮮葉量少,我們的炒茶師傅會更加用心地去把控炒制的每一個環節,讓它保持春茶獨有的鮮、香、甜。”彭正云說道。
據了解,為保障茶葉品質,海青鎮近年來持續引入科技力量,鎮內茶企也積極引入智能生產線,和傳統技藝相結合,標準化生產海青茶,實現效率與品質雙提升。
“現在采用機器加人工的方式,既可以實現批量連續生產,同時通過人工干預,使流水線的生產參數控制得更精準。”彭正云介紹說,“比如殺青機的溫度設置在270℃的話,我們通過人工干預,可以精準實現上下溫差不超過10℃,確保能夠穩定地生產出高質量的茶葉。”
同時,海青鎮積極依托科技手段提升茶葉附加值,研發茶多酚啤酒、可降解杯茶、抹茶花餑餑等衍生產品,推動茶葉附加值翻倍增長。
為加快推動特色產業轉型升級,海青鎮還進一步深耕茶產業全鏈條,實施“補鏈、延鏈、拓鏈”行動,協同推進三產融合發展。“我們成立北茶科研中心,自主研發茶葉新品種,實現茶葉品質化提升;組建海青茶高質量發展智庫團,建成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科技小院,推動二產高端化發展;加快智能茶機械制造、茶啤酒花園、‘三產’融合創新示范基地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延長茶產業鏈,推動海青茶產業向更高質量發展。”海青鎮農業農村中心負責人王芹表示。
(大眾新聞·青島西海岸報記者 譚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