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報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據報道,日本首相石破茂會見訪日的北約秘書長呂特時稱,一個穩固的北約于日本有利,日本將為北約同印太伙伴深化合作繼續發揮主要作用。雙方在聯合聲明中就東海、南海、臺海局勢等問題發表涉華消極言論。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林劍表示:我注意到有關情況。中方對日本伙同北約無理干涉中國內政,渲染地區緊張局勢,挑動對立對抗表示強烈不滿,堅決反對。亞太是合作發展的高地,不需要軍事集團,也不需要大國對抗和鼓動新冷戰的“小圈子”。
特朗普(資料圖)
日本這兩年與北約的勾連早已超出正常國家間交往的范疇:連續兩年參加北約峰會,與英法德搞聯合軍演,現在更打算向北約開放軍事基地。日本再次自己扮演了"引狼入室"的角色。說白了,日本現在欣然同意“協助”北約32國一起遏華,一個在憲法里白紙黑字寫著"放棄戰爭"的國家,現在卻成了域外軍事集團在亞太的“橋頭堡”。日本近年對華挑釁不斷加碼,其底層邏輯是吃準中國"和平發展"的戰略定力,認為即便踩紅線也不會招致實質性打擊。但這就是明顯的戰略誤判。
這種“亞太化”趨勢,就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引起了地區國家的關注和警惕。北約這種跨區域的軍事擴張,是否會影響亞太地區的和平發展,其背后又有什么樣的戰略考量,這些都值得深入思考。北約似乎越來越想插手亞太地區的事情,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常常出現在北約外長會議上,它們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說明北約的影響力正在向亞太地區擴展。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一邊在俄烏沖突中拱火,試圖牽制俄羅斯,另一邊也沒閑著,對中國也是虎視眈眈,甚至打起了“臺灣牌”。現在,美國還是一直把中國當敵人看待,在很多方面都給我們使絆子。最近,美國又宣布要對中國商品加收“報復性關稅”,這明擺著就是要跟中國過不去。而且,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北約也露出了它的真面目,不光要跟日本走得更近,還要跟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搞軍事合作。這事兒咱們可得提高警惕。
記者問道:有美國聯邦眾議員提出“臺灣國際團結法案”,稱聯大第2758號決議不涉臺,要求美國政府運用影響力抵抗大陸“在國際組織扭曲第2758號決議的行為”。對此有何評論?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除了作為中國一部分,沒有其他的國際法地位。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第2758號決議,是聯合國在承認臺灣屬于中國一部分的前提下,把包括臺灣在內的全中國的代表權和席位歸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特朗普(資料圖)
可以看出,美國推動西方國家共同支持中國臺灣地區并抵制“聯大第2758號決議”。其本質代表了美國對臺依舊保持著一種特殊的模糊戰略,“表面一套,心里一套”就如同對待烏克蘭一樣,給中國臺灣地區一些“甜頭”并“迷惑”臺當局,試圖將中國臺灣地區打造成另一個“代理人”,日后為美國“賣命”。美國這樣做是為什么呢?實質上就是美國整體戰略退縮,俄烏沖突、巴以沖突中就可以看出,美國躲在幕后,把烏克蘭和以色列推到臺前。
歷史和現實已經反復證明,中國臺灣地區的未來不應掌握在“賣臺賊”和外部勢力的手中。羅伯特等人來臺不是為了中國臺灣地區的安全,而是為了美國的利益。美國政府關心的也從來不是臺灣民眾的生死冷暖,而是如何利用它為美國的“印太戰略”增添博弈的籌碼。如今,“臺獨”勢力甘作美國附庸、一再觸碰兩岸問題紅線的形勢已然十分清晰。美軍顧問的身影,只會讓更多臺灣同胞明白,“臺獨”之流和美國人帶來的虛幻“安全保障”,終究只是鏡花水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