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從文學藝術、
自然科學到哲學宗教,
人類就像未曾離開空氣一樣,
從未停止發(fā)問:幸福在哪里?
一份獨處時刻恰到好處的寧靜,
一段友人相伴有笑有鬧的旅途,
一口飽含時令精髓的美食,
一場自然蘇醒的夢……
悅游3&4月刊大專題,從四個側面
給你一些關于“幸福感獲得”的、
具有參考價值的實操性建議。
第二,我們來聊聊獨善之美。
“潔凈一間廁所,就像擦拭一面鏡子,照見的是自己的心。”這是電影《完美的日子》中一個關于生活的哲理。一個獨身男人過著樸素、謙遜的生活。他每日在東京街頭清潔各處公廁,“一成不變”的日子構成了一個規(guī)律的節(jié)奏。
如何將個人平凡的生活過得精彩?這是一個永遠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如果我們學會完全活在當下,那么生活也就無所謂固定的模式,只有一連串獨特的事件、獨特的相遇和獨特的時刻,它們接連發(fā)生,永不停歇。我們通過與好好生活的人對話,給你關于“Live Well”的靈感。
近年來十分火爆的瑜伽旅修在片中也有體現(xiàn)。但熟悉劇情的觀眾知道,富人展現(xiàn)出的表里不一與撕掉面具的原始性才是“白蓮花”人性的精髓。
穿越一片水域,抵達普吉島與蘇梅島腹地的隱世度假村,富裕階層在此開啟了價格不菲的心靈療愈度假。私人管家會收走你的電子設備,遞上定制化修行課表:清晨在熱帶花園進行頌缽冥想,午后以泰式精油按摩熨平神經(jīng)褶皺,夜幕降臨后則有一對一“壓力解剖課”——導師用泰式英語引導你解構壓力。大熱美劇《白蓮花度假村(第三季)》呈現(xiàn)出一幅寧靜的東方靈性畫卷,富人與中產(chǎn)群體暫時放下身份,試圖在異域為自己的精神排出毒素。但熟悉劇情的觀眾都知道,心懷鬼胎的富人展現(xiàn)出的表里不一與撕掉道德面具的原始性才是“白蓮花”人性的精髓。
在當代社會的精神困境圖景中,一個頗具悖論性的現(xiàn)象引人注目:精英群體往往展現(xiàn)出比普通人更強烈的焦慮癥狀。根據(jù)WHO 2023年提供的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全球患有焦慮障礙的人士的發(fā)病率增長了25%。近兩年,人們的焦慮水平全面上升。在中國,“Z世代”、中年人與一線城市居民是心理焦慮癥的高發(fā)人群。
一件微小具體的日常事件就能觸發(fā)現(xiàn)代人的焦慮。例如,F(xiàn)OMO(Fear of Missing Out,即“錯失恐懼癥”)——因擔心錯過他人正在經(jīng)歷的有趣事件、重要機會或社交活動而產(chǎn)生的持續(xù)性焦慮,表現(xiàn)為頻繁刷微信、抖音、小紅書等軟件,唯恐漏掉任何一條信息。
在這樣的全球壓力共存背景下,心靈療愈、冥想等活動日益流行。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人們開始尋求一種能夠讓自己慢下來的方式??茖W研究證實了冥想的積極作用——哈佛大學研究發(fā)現(xiàn),持續(xù)8周的冥想練習能夠改變大腦結構,增加與記憶、學習、情緒調節(jié)相關的灰質密度。硅谷科技圈更將正念冥想奉為“生產(chǎn)力工具”:谷歌開設“搜尋內(nèi)在自我”(Search Inside Yourself)課程,蘋果CEO蒂姆 ·庫克每日清晨冥想,推特創(chuàng)始人杰克 ·多西(Jack Dorsey)甚至將冥想與冰浴組合為“抗壓套餐”,Salesforce創(chuàng)始人馬克 ·貝尼奧夫(Marc Benioff)直言“冥想不是玄學,是應對數(shù)字時代高壓的剛需”。
在中國,一系列新型生活方式正幫助人們短暫脫離焦慮生產(chǎn)系統(tǒng)。在大理蒼山腳下,近年興起的數(shù)字游民公社將遠程辦公與“正念徒步”“洱海頌缽療愈”相融合。城市中的療愈空間為都市白領開辟出暫避喧囂的喘息之地,通過音療銅缽、冥想唱誦等課程,引導參與者重建身心靈聯(lián)結。
不過,我們也需警惕所謂精神自救變成另一種形式的“消費主義陷阱”。無論采用何種形式療愈身心,保持清醒和自洽才是數(shù)字時代真正的修行。
林凱西
織物藝術家、中國美院客座導師、
生活方式品牌主理人
CNT
你最為珍視的一項每日活動是什么?
林凱西:
每日上午,我會曬十分鐘太陽,泡一壺咖啡,然后坐在織機前的面料 “廢墟”中,拆解其中一塊舊布,它可能是親友或顧客寄來的舊衣物,或是工廠的尾料——這個“破壞”儀式也是我最珍視的“讀取”儀式——拆解它們時,紗線摩擦指尖的觸感像在讀取一本他人的無字日記。另外,還有每周“垃圾盲盒日”。隨機撿一袋廢棄織物,給自己48小時改造它。上個月,我把一件舊衛(wèi)衣改造成了一個時髦的刺繡鍋墊。
CNT
你有哪些具體的方式來遠離不快樂的狀態(tài)?
林凱西:
在我生命的最早記憶里,總有一塊布料陪伴著我。它是外婆為我縫制的小布片,用的是柔軟的棉布,上面有粉色的小熊,它叫 “寶貝”——我的安撫物。每當失眠和焦慮時,我就會抓住那塊布料,感受它的觸感,聞它的氣味。對于這些 “寶物”,與其稱它們?yōu)槲镔|,不如說它們是我人生不同階段的“紀念品”。長大以后,我擁有了更多“安撫 玩具”,我通過它們安撫自己,獲得平靜。另外,我發(fā)明了一種“反向療法”,面對日常物欲膨脹的時候,反而斷舍離掉一些舊物,并寫下它們的“臨終遺言”。比如,去年送走一條品牌樣品毯,我寫道:“曾用近十年創(chuàng)造了這些美物,現(xiàn)在你去陪新的朋友熬夜吧?!眲冸x占有欲后,物成了動詞,快樂反而流動起來。
CNT
在你的家里,你最喜歡的一個角落是哪里?
林凱西:
工作室的“失敗品墓地”——織錯的杯墊、染花的布料、車壞的布片、不舍得丟的樣品都堆在 “裁縫間”的角落,這里成了我最喜歡的靈感角落,我有空就翻翻以前“心流”流淌過的成果。所謂完美,是所有錯誤的總和。
凱西家里的角落。
CNT
你與織物打交道許久,也常用“織女”自稱,織物是否影響了你的思維方式?
林凱西:
我經(jīng)常說,“織”一直是我的“道”,也是“術”,在藝術和商業(yè)的層面都是如此?!翱椗庇悬c兒“強迫 癥”:看人際關系會分析經(jīng)緯密度,遇商業(yè)決策會先找 “紗線接頭點”。去年幫某品牌做策劃,我常問創(chuàng)業(yè)者:“你愿為理想踩碎哪塊現(xiàn)實的地板?”啟示來自織布機的踏板原理:要想前進,必須先踩下某塊支撐。
CNT
你如何維持長久的深度人際關系?
林凱西:
我推薦“線頭理論”:好關系要像雙股紗線,保留各自露出的線頭,又能相互纏繞、承重。之前和一個相識許久的朋友鬧僵,我寄去一塊未剪線頭的織物,附信:“要么一起拆了重織,要么留著當刺?!泵鼙旧砭褪蔷€頭,是一個好的機會讓大家可以開啟新的編織方式。
傅適野
媒體人、播客“隨機波動”發(fā)起人之一
CNT
你最為珍視的一項每日活動是什么?
傅適野:
由于不能喝咖啡,我如今的daily routine是每天早上起來喝茶(聽上去好中年),以及每周3~4次的網(wǎng)球練習、2~3次跑步,和朋友每周一次的核心團課,以及兩個月一次的爬山。
CNT
堅持網(wǎng)球運動帶給你什么改變?
傅適野:
它教會我線性的進步敘事是一種一廂情愿的幻覺,而原地踏步,甚至退步才是生活的真實面貌。它也讓我學會運動表現(xiàn)是高低起伏的,并且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如身體的、心理的、心情的。因此堅持運動就是不斷學習如何與失敗相處,更加有韌性、有耐心、有毅力。它也教會我身體就像一臺精密的儀器,需要各個部件協(xié)同工作、缺一不可。堅持一項運動就是不斷地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接受它的天賦,也接受它的短板。堅持一項運動也是磨煉自己的身體,不斷地將其調適到一個精確的范圍內(nèi)。堅持一項運動就是創(chuàng)造和打磨一個全新的自我。
CNT
你在運動中感受到的“心流”狀態(tài)是什么?
傅適野:
主動注意力充分被調動、高度集中,視線中除了來球外的一切都變得模糊,除了清晰且清脆的擊球聲外,整個世界是安靜的。
CNT
你與“隨機波動”三位女性發(fā)起人認識十年,做播客六年,三位如何維系深度關系?
傅適野:
我們的關系沒有那種儀式性的、電影畫面般的時刻,反而是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在每一次閑談和大笑中,在一起做飯和吃飯中累積、沉淀。這是一種時間的魔法,也需要曠日持久的互相關懷與理解。
劉子超
作家、資深媒體人,
著有《失落的衛(wèi)星》《午夜降臨前抵達》等
CNT
在寫作和旅行中,什么時刻讓你感受到“心流”?
劉子超:
我希望自己在旅行中,身體和心同時都在場。感受旅途中的風聲、雨夜的濕冷、漫長單調的車程、餐館里杯盤相撞的聲響、當?shù)厝酥v故事的語調,這些細節(jié)共同構成了真實的旅程,讓自己沉浸于此,就能在之后的寫作中不斷重返現(xiàn)場。
CNT
在旅行中,你有沒有遇見一些人,他們的存在方式本身令你印象深刻且受到啟發(fā)?
劉子超:
我在巴爾干旅行中遇見的許多當?shù)嘏?。直?0世紀90年代,巴爾干地區(qū)仍然陷于劇烈沖突中,正是這些本地女性幫助自己的族人度過戰(zhàn)爭后的艱難時期。為了生存,她們必須極具創(chuàng)造力和忍耐力,是真正的斗士。
CNT
你現(xiàn)在會受到傳統(tǒng)的男性氣概觀念影響嗎?你可以描述場景,并且分析當時的心理嗎?
劉子超:
我認可的男性氣概是不壓迫他人的能力,也不成為他人壓力的來源。
劉子超的新書。
顧湘
作家、藝術家,
著有《趙橋村》《好小貓》等
CNT
你目前的生活是怎樣的?
顧湘:
我現(xiàn)在住在離市區(qū)很遠的新居民區(qū)里,周圍還是挺無聊的,既沒有城市的豐富,也沒有鄉(xiāng)村與自然的豐富,就是一個比較單薄貧乏的地方。我在家工作,所以沒有工作日和休息日的明顯區(qū)分,干喜歡的工作也很快樂,但也有覺得難和累的地方。我本來剛想多畫畫,想把要再版的《好小貓》盡快完成,結果又答應了一個短篇小說的約稿,所以我也有點兒頭疼啊,想干的事太多了,又來不及干,動手也慢。
CNT
你最為珍視的一項每日活動是什么?
顧湘:
目前就是和我的20歲老貓度過每一天,我都覺得很珍貴,它真的很乖、很好。
CNT
最近讓你獲得能量的一件事是什么?
顧湘:
最近我的貓身體不好,我的狀態(tài)隨之起伏,它不好了,我就很不好,它好一點兒,我也舒服一點兒。我覺得跟自己的貓一起睡覺就非常療愈,觸摸小貓也很開心,貓真的可愛極了,對我的身心有好處。
顧湘的兩本代表作品,封面上都有小貓。
CNT
你喜歡一個人獨處還是融入團體?如果有,在社交活動中,你感受到最妙的體驗是什么?
顧湘:
我喜歡獨處,也喜歡跟人聊天。很容易跟路上遇到的人說上話、聊起來。我喜歡聽別人說話,但我不太喜歡那種比較正式的社交場合,會覺得這個地方不太適合我。
馬晗
旅行家、旅行攝影師、
松贊集團副總裁
CNT
你可以描述一個典型的工作日日程嗎?
馬晗:
我的一天從一杯黑咖啡開始,接著跑步5~7公里。和大多數(shù)人不一樣的習慣是,我不吃早餐。當你的身體習慣了這種生活飲食規(guī)律時,你并不會覺得有問題。這個習慣讓我用好早上的時間,保持饑餓感,頭腦清醒,高效開會和回復國外郵件等。午飯后,我會處理任務事項中排序一般且簡單的事。
CNT
松贊主張通過自然和旅行為人們帶來身心療愈,在設計康養(yǎng)度假項目層面,你做了哪些思考?
馬晗:
如今很多人把旅行、度假當作生活中的短暫逃離,但我們想做的是讓旅行來解決問題,改變“逃離、逃避”的心理,讓人們找到精神的支點。
大城市有很多療愈的空間、冥想等活動,“身心靈”的治愈越來越受歡迎。冥想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流行起源于硅谷科技公司高管,在東南亞巴厘島也有一些禪修旅居的課程,電影《美食戀愛祈禱》中也有體現(xiàn)。人們似乎很難在城市里面的課程中深入探討、得到一些什么。松贊的療愈旅行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環(huán)境,人們可以更系統(tǒng)地把身心靈沉浸于當?shù)匚幕妥匀画h(huán)境之中。2025年,我們會上線療愈類旅行項目,由當?shù)厝藥Ыo你情感連接,身處藏文化的念經(jīng)場所,獲得“能量”。松贊的酒店都在高海拔地區(qū),有點兒像意大利和瑞士山區(qū)度假的自然條件,人體處在短期缺氧的環(huán)境中,心率加快,提高新陳代謝,身體向著好的變化發(fā)展,提高身體素質,排出毒素。
松贊巴松措的頌缽療愈。
松贊百巴的藏式SPA。
CNT
在社交活動中,你感受到最妙的時刻是什么?
馬晗:
不論是在國外還是國內(nèi),笑容都是相通的語言。我也是一名攝影師,在西藏山區(qū)旅行,遇見牧民、僧人時,我不會直接舉起相機拍照。我發(fā)現(xiàn)真誠的笑容是打動彼此最美妙的武器,這樣和陌生人的聊天也會很順利。
尤西 ·孔蒂寧
(Jussi Konttinen)
芬蘭作家,《赫爾辛基報》記者,
著有《西伯利亞一年》
CNT
你和家人在雅庫特的日?;顒佑心男??
尤西 ·孔蒂寧:
對于西伯利亞的原住民族,現(xiàn)代社會的責任是遙遠的事情。我們的日常更多的是圍繞每日起居,比如解決飲用水的問題。在雅庫特鄉(xiāng)村,將水管埋入永久凍土層非常困難,因此冬天我們喝的水都是由院子里儲存的大冰塊融化而來的。對我來說,最壯麗的景象是西伯利亞的冬天,寧靜、澄澈而寒冷。雅庫特冬季的光線很特別,不過偶爾在零下50攝氏度的時候,我還是會想念室內(nèi)廁所。
北西伯利亞。
CNT
與極地生活的人們開展社交活動,你感受到最妙的體驗是什么?
尤西 ·孔蒂寧:
我在苔原上與涅涅茨人(Nenets)共度時光。令人驚嘆的是,這個北方民族適應了世界上最嚴酷的環(huán)境,并真正將苔原平原視為自己的家園。我和涅涅茨人一起睡在用馴鹿皮制成的雙人床上,還和他們一起吃了新鮮的生馴鹿肉,味道相當不錯。在西伯利亞,你會明白,大自然總是比人類更強大。我們可以欣賞自然,利用它的饋贈,但我們文明的便利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幫助我們在自然中生存。如果車輛在嚴寒中拋錨,或者雪地摩托像我曾遇到的那樣沉入冰凍的河水,我們就只能完全聽命于自然的力量。
CNT
你有沒有一些很容易獲得快樂的經(jīng)驗和方法?
尤西 ·孔蒂寧:
最好專注于你所擁有的美好事物,而不是你所缺少的。對生活現(xiàn)象的好奇心也會讓存在變得更加有趣。
吳琦
獨立出版物《單讀》主編,
播客“螺絲在擰緊”主持人
CNT
現(xiàn)在人們總說“消費降級”,你有沒有減少某一項生活方式方面的活動?
吳琦:
我減少了在外吃飯的次數(shù)。以前我每周可能在外吃至少三頓飯,人均100~500元都有,現(xiàn)在只在外面吃一兩頓。此外,還有打車,我會去搶優(yōu)惠券,有一次上班路程的打車費只花了2元。我不會尋找平替,只會尋找哪些是最必要的,分辨浪費、跟風還是真的想要,減少那些之前“隨手花不過腦子的消費”。
CNT
如果你的收入下降,需要你從習慣的生活方式中做減法,你會怎么取舍?
吳琦:
舍棄衣服,之前我買的衣服可以穿好幾輩子;自己做飯代替外賣和去餐館;減少買咖啡的次數(shù),更多用書店給員工發(fā)的咖啡券,用自帶杯,還有參加活動品牌贈送的咖啡。
CNT
你在播客中和陸曄老師談論“愛”,她提到瓊瑤時代的自由戀愛是一種對當時社會的“反抗”,你認為在當下社會“愛”意味著什么?
吳琦:
如果大家還把愛當作反抗的話,其實現(xiàn)在是不能、不敢,也不現(xiàn)實,甚至會受到傷害。那種理想中的一生圓滿的愛也很難在當代人中產(chǎn)生共鳴,大家會覺得不現(xiàn)實。按我的理解,愛還是一種自我保存,幫助我們保存?zhèn)€體被丟掉的個性的部分,讓我們知道真正快樂、有成就感的感受是什么樣的。
當代人的“社交媒體上癮”。
CNT
當下,理想主義的人可能越來越邊緣化,甚至自我也會感到“pathetic”,你如何克服這種“意義的失落”?
吳琦:
克服不了。人們就是得接受。整體的理想主義失效了,但我們可以拆除并保留有用的東西,就好像電視無用了,拆掉它回收有用的零件。今天很多人可能都會感受到可憐和可悲(pathetic),比較難處理的是,你的可悲是獨一無二的。生活一日三餐,時不時還笑得出聲,你的可悲也就能過得去。
CNT
我們身邊充斥著許多安慰劑(酒精/咖啡、盲盒、社交點贊、玄學),你在何種程度上受它們影響?
吳琦:
現(xiàn)在我接受很多,之前不把它們當回事,認為就是安慰劑。拿玄學來說,它對人生和真相的理解很難說與現(xiàn)在人們的認知相比哪個更正確,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如果安慰劑就是世界的真相,那你會感受更好一點嗎?我現(xiàn)在會更接受一點。如果我通過安慰劑產(chǎn)生了本質上的愉悅感,我會覺得錢花得太值了,生命也值了。人生起伏很正常,如果新的焦慮來了,我就處理它,安慰劑會讓人感受到的價值感比例更高。
策劃/悅游編輯部
監(jiān)制/Shawn Ong
編輯/張安雅
撰文 / 王妙甜
攝影/Oliver Pilcher
造型/Charlotte Davey
模特/ Tianna St Louis來自Models 1
妝發(fā)/ Joe Pickering來自Arch the Agency
場地鳴謝/ Corazon Surf Cafe、
Hotel Playa Negra、Kontiki Bar、Lola's
版式設計 / CNT ARTROOM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