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布朗的身體機能下滑是毋庸置疑的,即使他偶爾整個扣籃追身空接,大家玩玩40歲新秀的梗,身體機能下滑也當然眾所周知。
力量或許不會下滑太多,長年訓練的核心讓他(有體力時)能在防守端像個小號內線一樣抵住沖擊,但進攻端的爆發力一定大幅度削減了,神經傳導決定的反應速度與控制力,不說下滑,起碼波動更大了。
后者是我理解中,勒布朗場與場,甚至節與節之間,專注度起伏如此之大,時不常就智慧時刻的原因。
而勒布朗后期的突破一貫是不追求擺脫,主打用步點、對抗來控制身位、制造終結空間的——身高、體重的優勢起碼得有一樣,不然就得努著勁突,加速體能消耗。
并且勒布朗年紀上來后,注意力偶爾下線導致的傳控失誤,也影響了他逆向擋拆點小個時代護球,時不常給你整個運腳面也是常事
所以勒布朗突破的力氣主要留在第四節,前面當然也會點綴一些,但未必全力,更多時間的組成是兩腰的背身、利用頭腦的切入和轉換、面框的持球跳投或遠射,總之已經不太就著有強度的對位反復攻擊。
說白了,勒布朗現在除了第四節全力突那三兩分鐘,其他時間需要尋求的不只是錯位,還有時間差、動態空間。
因此我覺得湖人第一場的進攻,是思路和狀態的問題占大頭,他們理應知道自己的進攻應該怎么打,如果這幾個人湊一起連基本思路都明確不了,那他們確實值得解散。
所以雷迪克說為勒布朗設計無球起手是對的,當然目前還只是理論。
需要為此大費周章么?需要。
東契奇作為進攻第一人的水平目前來看沒問題,里夫斯在這種局能穩定成為第二人則還是未知數,他作為白人后衛而投射未至頂級的特點決定了他不一定能一直懲罰錯位,湖人的拼圖又缺乏好的終結能力,想從東契奇以外摳穩定輸出,勒布朗是主要選擇。
而勒布朗防守端如果是球隊的第二人甚至第一人,那進攻端就得允許他做很多時間的第三人,就應該有這個待遇——外線定位的1/2人應該更多創造,而4/5人不配要求待遇,勒布朗理論上可以轉化很高的效率,所以他可以這么要求。
這個評價或許看著有些刺眼,但以湖人目前的環境和勒布朗的狀態,這是最好的排序,畢竟海斯如果不好用,那防守端能靠的也就這么幾個人了。
當然,如果他是2月那個狀態,或者里夫斯能場場25分進3/4個三分,那上面這些都可以刪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