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今天(4月23日)上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發言人介紹,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在與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完成在軌輪換后,計劃于本月29日返回東風著陸場。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神舟二十號瞄準4月24日17時17分發射
發言人介紹,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北京時間4月24日17時17分發射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陳冬、陳中瑞、王杰 神舟二十號航天員確定
發言人介紹,飛行乘組由陳冬、陳中瑞、王杰組成,陳冬擔任指令長。
航天員陳冬執行過神舟十一號、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時隔兩年再次擔任指令長。
陳中瑞和王杰均來自于我國第三批航天員,是首次執行飛行任務。
其中,陳中瑞入選前是空軍飛行員;王杰入選前是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工程師。目前,任務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二十運載火箭即將加注推進劑,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將于中國航天日當天出征太空。
在空間站駐留約6個月 神舟二十號任務清單發布
據央視新聞,發言人介紹,此次任務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第5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第35次飛行任務。任務主要目的是:與神舟十九號乘組完成在軌輪換,在空間站駐留約6個月,開展空間科學與應用實(試)驗,實施航天員出艙活動及貨物進出艙,進行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艙外載荷和艙外設備安裝與回收等任務。
創單次出艙活動時長世界紀錄 一組數據盤點神十九乘組工作成果
據央視新聞,發言人介紹,神舟十九號乘組在軌駐留已滿175天,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3名航天員狀態良好。任務期間,他們進行了3次出艙活動和6次載荷進出艙任務,創造了航天員單次出艙活動9小時時長的世界紀錄,蔡旭哲已執行5次出艙活動,成為出艙次數最多的中國航天員,宋令東成為我國首名進行出艙活動的90后航天員,王浩澤成為首位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飛行工程師。特別是前期一次貨物出艙安裝時載荷適配器意外卡滯,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在第一次出艙活動期間,進行成功處置,為保障后續試驗任務順利實施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充分展現了乘組過硬的業務能力。
我國第四批航天員目前正按既定計劃有序組織開展訓練
據央視新聞,發言人介紹,第四批航天員自2024年8月入隊以來,按計劃開展了航天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和心理、航天環境適應性等多項訓練和部分專項訓練。通過刻苦鉆研、主動訓練,所有第四批航天員均快速實現了角色轉換,基礎知識儲備得到了有效加強,身體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通過組織觀摩發射、返回、出艙活動等飛行任務,第四批航天員對載人航天工程和航天員職責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根據訓練安排及前期經驗,不同類型航天員從入選至執行飛行任務的時間有所不同。目前正在按照既定計劃有序組織開展第四批航天員的訓練,在取得飛行資質后,他們將被納入飛行乘組的候選范圍,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在飛行乘組中陸續看到他們的身影。
港澳航天員入隊后很快適應了工作和生活環境,迅速融入航天員隊伍,訓練勤奮刻苦,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目前正在開展航天專業技術相關學習和訓練。港澳航天員作為載荷專家,預計最早將在2026年首次執行飛行任務。
渦蟲首上太空 神舟二十號乘組將開展3項生命科學實驗
據央視新聞,發言人介紹,本次任務將以斑馬魚、渦蟲和鏈霉菌作為研究對象,開展3項生命科學實驗,其中:
失重性骨丟失/心肌重塑是制約人類開展深空探索的重要醫學問題,斑馬魚實驗將以神舟十八號任務中建立的斑馬魚-金魚藻二元生態系統為基礎,研究微重力對高等脊椎動物蛋白穩態的影響,明確蛋白穩態對失重造成的骨量下降和心血管功能紊亂的調控作用。
渦蟲具有強大的再生能力,渦蟲空間再生實驗是國內首次開展,本項目將從個體水平進一步認識再生基本機制,研究結果有助于解決人類空間損傷等健康問題。
鏈霉菌在土壤改良、植物促生抗逆、生態系統構建和維持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次實驗研究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微生物活性物質和酶在空間環境下的表達規律,為利用空間環境資源開發微生物應用技術和產品奠定基礎。
望宇登月服、探索載人月球車等正開展初樣研制試驗工作
據央視新聞,發言人介紹,目前,載人登月任務各項研制工作總體進展順利,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望宇登月服、探索載人月球車等正在按計劃開展初樣研制試驗工作,月球遙感衛星已完成立項和競爭擇優,發射場、測控通信、著陸場等地面系統研制建設工作正按計劃有序推進。
隨著初樣研制工作的深入,各系統主要大型試驗和跨系統試驗正在穩步推進。前期,已組織完成了長征十號運載火箭電氣系統綜合匹配試驗,夢舟載人飛船首次高空空投試驗,攬月月面著陸器整器熱試驗。后續將陸續在酒泉發射場、文昌發射場等地,組織實施夢舟飛船零高度逃逸、攬月著陸器綜合著陸起飛驗證、長征十號運載火箭系留點火、長征十號運載火箭低空飛行及夢舟飛船最大動壓逃逸等試驗,全面驗證飛行產品關鍵功能性能。
這些大型試驗均是對新產品新技術的首次綜合性驗證,任務艱巨、準備工作復雜、進度緊張,面臨的風險與挑戰很大。工程全線將繼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科學統籌、團結協作、奮力拼搏,確保圓滿完成各項試驗任務,為如期實現載人登月任務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