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在石太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張家窯大橋建設現場,路面攤鋪正在進行。侯彥翠攝
截至3月底,石太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4.74億元,占總投資額的87.8%
近日,太行山深處,石太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三分部橋梁施工現場,大型機械往來奔忙,架橋機、運梁車等設備有序作業,一旁的質量檢驗團隊一絲不茍地對梁板等進行最后檢測。
石太高速公路是青銀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東西向重要能源運輸通道。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該公路交通量逐年增大,通行保障能力亟需提升。2022年,石太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開工,成為河北省第一條進行全線改擴建的山區高速公路。
項目起自石家莊西端口收費站,止于冀晉省界,全長51.636公里。采用“原路拼寬+局部新建半幅”的改擴建方案,由雙向四車道拓寬為雙向八車道(局部六車道)。截至今年3月底,石太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4.74億元,占總投資額的87.8%,預計今年10月建成投用。
石太高速公路位于山麓地帶,廊道資源稀缺,重載車輛占比高,路面及橋梁等結構物耐久性要求高。結合項目特點與沿線地質地貌特征,建設之初,項目就緊緊圍繞“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碳中和”主題,開展技術攻關、成果推廣。
在石太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大龍窩1號橋施工現場,橋面建設正在進行。現場負責人介紹,在橋梁改擴建過程中,他們通常會把舊橋拆掉,清運廢料后再建新橋。而在這里,他們采用橋梁原位再生技術,實現了混凝土的再利用,節省了材料,也節約了土地。這座橋因建設方式的改變,可減排2000噸二氧化碳。
為減少碳排放,石太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沿線專門設置了種植土存放區。工程完成后,這些土壤能夠繼續使用,節省了成本,保護了周邊生態環境。
延長路面和橋梁的使用壽命,減少路面和橋梁的大中修頻次,也將助力項目全生命周期降碳。石太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應用超高摻量膠粉改性瀝青、高速公路超大厚度垂直壓實等相關技術,確保建造出結實、不易損壞的高速公路。
建成后如何減少碳排放?據介紹,石太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正在打造碳中和服務區,服務區建筑將采用蓄能供暖技術降低能源消耗。高速公路路基邊坡等位置還將裝上分布式光伏板,助力項目碳中和早日實現。
針對碳中和高速公路的評價方法與管理技術難題,該項目開發了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高速公路碳中和監管控一體化平臺。建設期內平臺就實現了上線運行。依托該平臺,該項目將做好碳排放監控、大數據挖掘等,實現碳中和全過程管理。
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石太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正走出一條“在不降低道路基礎設施原有性能、不增加工程造價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培育或推廣應用低能耗、低排放綠色低碳新技術,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全要素、全周期碳減排”的創新發展之路。(曹智、侯彥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