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猛了,發現機器人開始跑馬拉松了——4月19日,全球首場“人機共跑”的馬拉松,在北京亦莊開跑。
看到自己的對手是機器人,不少馬拉松選手都笑了。因為狀況百出的機器人,摔倒的姿勢一個比一個搞笑。
重要的是,機器人選手還不會搶人類參賽選手的美食補給。
畢竟比賽是其次,這個年代在馬拉松吃飯才是正經事。
跑or吃,that is a question
現在的馬拉松,跑完一場,能胖三斤——
前幾天湖北宜昌、咸寧、十堰三城馬拉松同日開跑,選手們原地就吃上了流水席。
宜昌紅油包子前排起了長隊,還有肥魚湯、蘿卜餃子、涼蝦兒……選手們直呼,這是到了吃席現場啊!
來宜昌參加比賽的@趙安迪Andy ,直言這是自己見過所有馬拉松賽事當中“最豪橫的”。
美食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中國早餐大省,果然名不虛傳。
每個人都連吃帶拿,領到的完賽包和參賽包,里面被塞得滿滿當當。
泡面、辣條、水果、雞爪、飲料……
咸寧馬拉松補給站的果盤,路過的運動員每人都要抓一把。
十堰的外國參賽選手,對著鏡頭比起了大拇哥,對當地美食贊不絕口:“好吃”!
一般人跑馬拉松,都是選半馬或者全馬。到了湖北跑馬拉松,就成了選半飽或者全飽。
不久前,武漢馬拉松補給站的食物,堪稱半個舌尖上的中國。
熱干面配上櫻花糕,湖北龍蝦再加上烤肉……楚菜巡禮,馬拉松成了全民吃播現場。
網友@小雨哥 剛想努力跑一跑,結果又被藕圓子、綠豆糕、排骨藕湯、酸奶等特產,給“絆住了腳”。
停不下來的不是跑步的腿,而是他被食物不斷塞滿的嘴。
當然,根本不用擔心漢馬的美食供給夠不夠,因為連廚師都出動了。
這邊吃,那邊做,主打一個誰也不能落下。
聞所未聞,什么美食街能整出40多公里來。
馬拉松改吃城市流水席不說,甚至還有人給選手遞上了香煙和酒,主打一個來的都是客,誰也沒白來……
而這場煙酒兼備的“自助餐”,入場費用才只要200塊,結束后還能拿到禮物。
好處說完了,壞處就是特別費人。
酒量不行,幾口補給下去,可能會直接躺半路睡著。
網友吐槽:這是湖北人的頂級陽謀——
本地人能邊跑邊吃,外地人直接端著餐杯站在那了。
武漢碳水核彈,成了每個馬拉松運動員到達終點前的致命考驗。
全國最野補給清單
用馬拉松來辦流水席,其實不只有湖北。
全國馬拉松賽道都在上演驚心動魄的“叛逃”——馬拉松選手們正在從自律戰場,沖向“美食廣場”。
所以,全國誰是最飽馬拉松?
首先向我們走來的,是東北硬菜軍團。
哈爾濱42公里馬拉松,“流水席”同樣各類美味俱全,120塊的報名費卷出了新高度——
選手剛跑出7公里,就看到了撲面而來的紅腸。
剛跑兩步,又趕上熱氣騰騰的東北水餃出鍋。
皮兒薄、餡兒多,每口都是家的味道。
老鐵們最愛的招牌菜,那還得是鍋包肉。
要金黃酥脆的口感,必須得是現炸現吃,搭配酸甜的醬汁,酥酥脆脆、滿口回味。
各種水果、特產供應中,支撐選手跑完全程的力量,可能不是追求PB(個人最好成績),而是想知道下一個攤點還能有點啥好吃的。
從黑龍江來到遼寧,世界知名大城市——鐵嶺的馬拉松更是大型自助餐,東北菜系全明星陣容齊上陣。
剛跑第2公里,就開始出現補給。
號稱東北廚師噩夢、東北最費廚子的菜“雪綿豆沙”,同樣也是現做現吃。
東北名菜,鐵鍋燉和小雞燉蘑菇必不可少。
當烤全羊也出現在現場,只能說老鐵們還是太權威了。
現場還出現了串串和小酥肉,真是主打一個超級魔幻混搭。
平時1小時50分鐘能跑完的半馬,被網友跑出了2小時48分鐘,跑完后“累得”滿嘴油光。
因為從2公里開始,補給就沒斷過,選手根本來不及擦嘴,生怕下一個點去晚了吃的沒了。
說到串串、小酥肉這些川渝麻辣賽道,還得看四川和重慶。
成都馬拉松,龍抄手、火鍋齊上陣……馬拉松,變成了“麻辣松”。
大家一人端個小杯子,一根根串串,吃得根本停不下來。
缽缽雞、火鍋粉,全都是成都特色。
如果想來點碳水,還有甜水面、油茶可以選。
重慶馬拉松,一罐又一罐被裝得滿滿當當的海鮮、缽缽雞。
選手們直接在現場,實現了海鮮自由。
吃飽喝足以后,大家都有點不想努力了。
作為禮儀之邦的山東,直接拿出八大菜系之一的魯菜來招待各地跑者。
開跑前20天,濟南馬拉松的組委會就開始面向社會征集魯菜大師、名廚,頗有種魯菜名廚爭霸賽的架勢。
應征條件里,專門寫明了“需持有國家頒發的廚師職業技能登記證書”,還得有三年以上從業經歷。
可以說,這些人都是實實在在持證上崗的名廚。
有人直接曬出了濟南馬拉松的流水席菜單。
看完不得不說,真是好客山東。
一整頭烤豬,直接掛起來任人品嘗。
如果不是選手們身穿運動服在比賽,恐怕很多人都以為這是專門來坐席了。
有人吃了20分鐘,還沒吃到頭。
有人直言專門為了“吃席”而來,要不就不報名了。
食在廣東,廚出鳳城。
順德馬拉松,直接現場拿出10頭燒豬,給參賽者進行補給。
選手嘴里塞得滿滿,不停向前跑著。
結果一扭頭看見廚師手中的烤雞,立刻停住了腳步。
廣州馬拉松,有人從一碗人參雞湯開始“吃席”,跑完三天后還在回味。
整場馬拉松跑下來,肌肉小了一圈,肚子大了三圈。
可以說,馬拉松補給站正在取代米其林指南,成為新一代美食打卡網紅地。
除了官方的補給,還有不少補給是當地街坊們自發送的。
一場馬拉松,參賽者不只享受了味覺盛宴,更感受到了當地人熱情好客的情感與友誼。
當馬拉松,脫下精英運動的外衣
從古希臘戰士的馬拉松之戰,到中國干飯人的美食之戰,馬拉松一步步完成了它的祛魅儀式。
在國內,曾經馬拉松是略顯高級的“精英運動”。
2020年,尼爾森體育《中國馬拉松人群與消費洞察報告》中,統計了中國路跑愛好者在一年內的平均花費——11418元,主要被用于買跑步裝備和參加各地馬拉松的報名費用以及參加經費。
這意味著,你得有時間和足夠的錢,才能支撐自己持續性地投入馬拉松這場耐力運動。
曾經,馬拉松選手也多為高學歷、高收入、高職位的人群。比如,很多互聯網大佬以及明星都是馬拉松愛好者。
張朝陽從2015年4月7日開始跑步,這時50歲的他,在52天后跑完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馬拉松。
零下10度的北京,偶遇裸著上身跑步的張朝陽,也成了2018年的新聞頭條。他不斷在跑步中,尋找新的自我,將跑步當成一種修行。
69歲的周潤發,用2小時24分33秒跑完了中國香港“2025渣打馬拉松賽”的半馬。
不斷挑戰自我的他,比去年還快了一分半。
但如今,馬拉松這項精英運動,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
只能容納3萬人參賽的北京馬拉松,光是報名人數就超過了15萬。
全國各地馬拉松比賽百花齊放,光是去年10月20日這一天,全國就有22場馬拉松同天開跑。
賽事如此之多、如此火熱,得益于背后的馬拉松效應。
在吳曉波頻道的相關統計中,提到了兩個城市舉辦馬拉松帶來的經濟效益——
蘭州因為舉辦“蘭馬”,合計對蘭州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達5.3767億元;
武漢因為舉辦“漢馬”,每年能吸引5.3萬人次游客來到武漢,同時預計可以為武漢創造15.71億元的城市效益。
除了城市旅游,冠名馬拉松的各大品牌們,也不斷打響自己的知名度。既有李寧、安踏、特步這類運動品牌,也有蒂芙尼等高端珠寶品牌以及寶馬等豪門車企品牌的加入。
可以說,馬拉松的商業潛力,因為它逐步去精英化,走向大眾化。
越來越多地方政府,也正在愛上馬拉松。
今年4月20日,全國各地有超過40場馬拉松比賽開跑,也成了中國馬拉松官網記錄中迄今馬拉松比賽數量最多的一天。
只是,如今全國各地的馬拉松,變味兒了——由一項運動,一個接一個成了“罪惡”的美食地圖。
馬拉松這項運動也回歸了它的本質——不是苦行僧式的自我證明,而是對生活滋味的集體奔赴。
每個人,都能從這項運動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成就感。
你可以選擇半馬、全馬,更可以選擇半飽、全飽。
賽事鄙視鏈被重構,從追求PB(個人最好成績)到比拼朋友圈曬餐點贊數、“美食型跑者”等新物種的出現,也讓人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個側面。
讓人能笑著跑完全程的,除了獎牌,還有下一公里處等待的小龍蝦。
這種人生態度,或許在這個時代,比成績和獎牌更為實在。
吃飽喝足了,就朝著更好的人生——奔跑吧,吃貨!
本文圖片均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已知圖源:吳曉波頻道,抖音@環球網、四川日報、鳳凰WEEKLY、上游新聞、Vista看天下、晨視頻、趙安迪Andy、小雨哥、悅動運動、東e光、佛山新聞、順德街坊、觀淄博、海報新聞、新重慶-重慶日報、兜兜爹、青江白-融媒快報、正觀新聞、羊城晚報·羊城派、廣東新聞頻道、瀟湘晨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