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能源峰會即將在英國倫敦舉行,備受矚目的中國收到了邀請,但表示“無法出席”,英國對此頗為不滿,但他們的怒火對準了美國。
4月24日至25日,國際能源署將在倫敦召開由英國政府主辦的能源峰會,峰會議題涵蓋氣候轉型、能源安全和地緣政治風險等重要內容。
超過75個國家受邀參加,但最后大約只有60個國家會出席。
中國近些年一直是這些重要活動的“焦點國家”。
這一方面是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使然,另一方面則是中國在相關領域的確很有實力,不少國家既想打壓中國,又想搭中國的“便車”。
這一次也不出意料,中國是否出席成了外界關注的重點。
但令他們遺憾的是,這一次中國已經決定不去了。
英國《衛報》報道稱,中方官員因為日程沖突,將不會出席本次峰會,“這對英國來說是一個打擊”。
行業組織創始人認為,中國的缺席對于行業而言是一次重大挫折,但這也是中國絕不屈服于特朗普政府的強硬手段。
很顯然,雖然中方官員不出席峰會是因為“日程沖突”,但不管是主辦方英國還是業內相關人士,都將怒火對準了美國。
當前正是中美博弈的關鍵時刻,中美是否同臺出現、進行雙邊接觸,傳遞出來的信號都不一般。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美國要出席峰會的代表,是一名否認氣候變化的官員。
所以可以預見,在這場峰會上,美國一定會嘩眾取寵、夾帶私貨,煽動與會各國加強對美國油氣資源的依賴,抹黑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包括趁機給中國潑臟水。
基于當前的中美關系,我們的確可以選擇不出席,懶得去跟美國當面對質浪費口舌。
但在其他國家看來,這就是一個壞消息了。
西方面臨的氣候和能源問題十分嚴峻,尤其是歐洲,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清潔能源技術生產國,在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在這方面他們離不開中國的幫助,需要加強對華合作。
當然,哪怕是中美“激戰正酣”的經濟領域,他們也一樣離不開中國。
有一名英國政府消息人士指出,英國絕對不會為了恢復和美國的經濟正常化而犧牲和中國之間的經濟往來。
說白了,美國要是讓英國二選一,現在的斯塔默政府是會拒絕的。不過咱們還是看他們表現吧,做了什么比說了什么更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