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說起歷史的遺憾,雷鋒的英年早逝絕對是最讓人心痛的,即便他已經去世多年,但我們依然能從各個地方聽到雷鋒的故事,當時流傳一句話: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正是因為他的出現,“好人好事”這個詞從此有了完整的形象,他崇高的品質激勵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國人。
毛主席本人也對雷鋒贊不絕口,他認為雷鋒是一名優秀的戰士,并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如此優秀的戰士,根據慣例理應得到提拔重用,然而直到去世雷鋒依然還只是個班長,不少人得知后都對雷鋒的領導表示質疑,就連東北局第一書記宋任窮都很不理解。
在1963年2月的學習雷鋒精神大會上,各地官兵都在討論雷鋒生前的提拔問題。
這時,作為東北一把手的宋任窮站起來,主動向沈陽工程兵部的政委呂清發問:“雷鋒的品行和能力都得到主席肯定的,為什么一直沒有提拔上來?”
意外犧牲
雷鋒沒升職不光宋任窮不理解,很多部隊里的同志也不理解,但其實可能就是因為雷鋒實在極其優秀,意外卻又猝不及防,才造成了這樣的“遺憾”。
1962年8月15日早上,雷鋒正在營房里學習,這時連隊后勤處的李向高戰士走了進來:
“雷鋒同志,隊里有一批物資需要送到撫順市區,你等下開車送過去。”
雷鋒立即起身答應了下來,李向高走之前還叮囑他盡量快去快回,下午把車子送去保養。
雷鋒不敢耽擱,合上書本立即叫上戰友喬安山一起裝車出發了。
等兩人從撫順回來,已經是快十點的時候了,本來兩人應該把車停進車庫,等下午再開去修理廠保養,但雷鋒和喬安山當天也沒有什么任務,就商量著看看能不能自己動手做保養,這樣就不用去修車廠了,自己還能掌握點修車的技術。
兩人隨即把想法報告給了連長虞仁昌,虞仁昌想著修個車也不會有啥問題,而且自己是運輸連隊,修車也是必備的基本功,于是就批準了他們的想法,喬安山和雷鋒得到批準后就去發動車輛。
把車開車出來后,兩人見車上有不少灰塵,況且距離中午吃飯還有兩個小時,于是就想把車先洗了,雷鋒知道要洗車最好的選擇就是九連的駐地。
因為那里有自來水,用起來很方便,用水把車洗干凈后等到下午就干了,到時候給車好好做一番檢查維護。
從車庫到九連駐地不遠,而且中午這個時候人也不多,于是雷鋒就想讓喬安山把車開過去,順帶多練練開車技術,喬安山自知技術不好心里沒底,就想讓雷鋒給自己指揮指揮,幫他把握一下距離,別把部隊的車撞壞了。
雷鋒很爽快地就答應了請求,就指揮著喬安山把車一點一點開到了九連門口,可車開到九連門口卻突然熄火了,兩人折騰了半天也打不著火。
于是雷鋒就下車去查看情況,打開引擎蓋鼓搗了幾下,沒想到就好了。
在這個時候,雷鋒見車的位置有點偏,就站到離左前輪不遠的位置上。
一邊幫喬安山看著汽車的方向,一邊引導他倒車,不料喬安山倒車時油門過大,車身突然往后沖了出去,后輪正好撞在了一根電線桿上,電線桿倒下來后,正好砸在了雷鋒的太陽穴上,雷鋒都沒來得及說話就倒在了地上。
喬安山一看雷鋒倒下,嚇得趕緊剎住車跑下去抱住雷鋒,拼命地大喊救人,營地內的人聽到呼救紛紛跑了出來,大家一面幫忙搶救一面緊急通知了雷鋒的連長。
連長虞仁昌聽說雷鋒受傷后,根本來不及搞清楚狀況,就跟著戰士急急忙忙跑到了現場,他看著昏迷不醒的雷鋒試著叫了幾聲,但卻絲毫沒見反應。
于是立馬察覺情況不對,他急忙叫來一輛車,幾人合力把雷鋒抬上車,一路不停地送到了撫順望花區西部醫院。
在醫院里醫生用盡了渾身解數,拼命地想要挽回這個年輕的生命,然而在二十多分鐘全力搶救后,雷鋒還是因為傷勢過重不幸失去了生命。
當時是1962年8月5日上午12點15分,距離他參軍才僅僅兩年多,距離他當上班長也才一年。
也就是說,雷鋒在1961年8月之后,雖然依然表現出色,但職位卻沒有任何變化,到底是什么原因鑄就了這樣一位偉大的戰士,又是什么原因讓他到死也沒有被提拔?
偉大戰士的誕生
要說雷鋒,其實還是名副其實的紅二代呢!在我黨革命初期,毛主席曾在湖南領導農民運動。
當時雷鋒的父親雷明亮就是主席的自衛隊隊長,后來農民運動遭到血腥鎮壓,不少人跟著主席上了井岡山。
雷明亮沒有上井岡山,而是到長沙做起了挑夫,1938年他在運貨途中遭到國民黨兵毆打,被打到吐血留下了內傷,沒辦法干體力活的他回到家鄉靠種地維持生計。
隨后娶妻生子,生下了兒子雷正德、雷正興,小兒子雷正興就是后來的雷鋒。
一家人雖然過得艱苦,但也還勉強活得下去,1944年雷明亮在地里勞作時被日本人拉走做苦力。
由于反抗又遭到了毒打,導致他內傷復發,由于無錢醫治雷明亮在床上躺了一年,最終病情惡化撒手人寰,只留下雷正興母子三人相依為命。
父親去世后,貧困的家庭變得更加艱難,只靠媽媽一個人打工根本養活不了全家。
于是當時只有12歲的哥哥雷正德就成了勞動力,母親忍痛托人給雷正德找了一個機械廠的工作,但這個地方離家足足有200公里,雷正德只能一步一步走過去。
雷家的生活條件一直很艱難,雷正德一直是干得多吃得少。
雖然已經12歲但身體異常瘦弱,而工廠給雷正德開的是童工的錢,讓他做著大人的活,一天下來十幾個小時,還不給提供口罩,沒多久他得了肺病。
由于身體虛弱又得不到休息,雷正德在工作時不慎被機器軋傷了手和胳膊,這下雷正德徹底干不了活了,按理最起碼也該結清工資付點醫藥費。
可老板卻一分錢也沒給就把他趕出了工廠,雷正德又累又餓硬是沿路乞討了七天才回到了家。
當時年僅五歲的雷正興看到哥哥回來,高興得不得了,然而由于家里沒錢治療,不到一年雷正德就離開了人世。
后來母親張元滿又遭到地主唐四滾的凌辱,悲憤交加下用一根繩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短短三年所有親人相繼離世,唯一活下來的雷正興此時才只有7歲,幾個年紀大的人都活不了,一個七歲的孩子能有什么活路。
就在雷正興即將夭折的時刻,六叔公和六叔奶奶找到了他,雖然兩位老人日子也很艱難,但雷正興總算有了活下來的機會。
1949年8月湖南長沙解放,和六叔公、六叔奶奶相依為命兩年的雷正興終于迎來了希望,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關懷下,雷正興終于吃飽了飯上了小學。
由于小時候的經歷,雷正興漸漸長大后,心中對黨和人民充滿了感激,渴望為國家和人民作出貢獻。
于是小學畢業后,他立刻投入到了工作中,并于1958年正式改名為雷鋒。
由于雷鋒工作積極,待人誠懇,于是被鞍山鋼鐵廠安排當了拖拉機手,一年后主動報名到鞍鋼弓長嶺礦山新廠工作,工作了一段時間后,為響應黨的號召,雷鋒發表了參軍申請書,堅定了參軍的決心。
然而就在新兵登車準備出發時,雷鋒的參軍申請卻遲遲沒有批下來。
原來由于一些原因導致雷鋒沒有政審表,沒有政審表就無法證實家庭背景,這是不符合參軍規定的,所以當時的接兵參謀戴明章也不敢自作主張。
面對這種挫折,他并沒有放棄,多次跑到遼陽市的武裝部找政委余新元,表達自己想要當兵的強烈愿望。
余新元向雷鋒所在單位了解了他的情況后,發現雷鋒平日里經常做好事。
余新元得知情況后,立刻把雷鋒送到了新兵大隊,向戴明章傳達了雷鋒的強烈愿望,并介紹了他平時的出色表現和家庭情況。
于是戴明章連夜打電話向團長吳海山請示,吳海山聽說了雷鋒的事跡后,也覺得雷鋒是個當兵的好苗子,就果斷破例讓雷鋒進入了部隊。
進入部隊后的第一天,雷鋒就寫下了著名的《雷鋒日記》,他把對黨的承諾總結成了六個奮斗目標,在之后的訓練和生活中,他始終以此為行動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總是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
入伍幾個月后的一個休息日,雷鋒在從團部衛生連回來的路上,見一個建筑工地上,工人們正熱火朝天地在干活,就問工人是在干什么。
當聽到是給本溪路小學蓋大樓時,雷鋒一下子就激動了起來,他把軍裝押在看工地的老爺爺手里,借了一輛小推車也加入到了搬磚的隊伍里。
見到解放軍戰士加入了進來,工人們備受鼓舞,一個個都鼓足了干勁兒,整個工地一下子沸騰了起來了,原本一天的任務,當天竟然下午提前了兩個小時就完成了。
雷鋒干完活后把推車還給老爺爺,拿起軍裝悄默默地就走了,大家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入伍一年后,全團官兵一致推舉雷鋒參加撫順市人大代表會議,雷鋒參加完會議后回到連里,就被任命為了運輸二排四班的班長。
在他的帶領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鋒也成了全連的四好班長,然而誰也沒想到,僅僅一年后,雷鋒就失去了生命,而且更讓人奇怪的是他去世時居然還是班長。
“班長”的真相
雷鋒同志意外去世后,戰友們都陷入到了極大的哀痛之中,早就聽聞雷鋒故事的毛主席也深感惋惜,親自為他寫下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其他中央領導人也對雷鋒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為了繼承弘揚雷鋒精神,主席號召全黨全軍向雷鋒同志學習。
一時間,雷鋒的名字傳遍了全國各地,雷鋒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人們紛紛被雷鋒這種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精神感染,開始學習雷鋒崇拜雷鋒。
可是當人們了解到雷鋒同志只是一個班長時,卻都疑惑了,雷鋒怎么能只是個戰士呢?
如此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一個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要能力有能力,要人品有人品,居然到死都只是個小班長,這也太屈才了吧?沈陽軍區的政委宋任窮也出現了這個疑問。
當時兼任沈陽軍區的政委宋任窮也很不滿,自己手下一個這么好的同志,居然沒有被提拔,甚至連自己都沒收到過推薦信。
于是在主席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后,在沈陽軍區召開的學習大會上,宋任窮向雷鋒同志生前所屬的工程兵部政委呂清提出了質疑,呂清也很無奈,表示沒提拔雷鋒是合理的。
沒提拔還說合理,宋任窮自然是不能接受這種說法的。
于是他追問呂清怎么個合理法?這時呂清才解釋道,雷鋒同志雖然是班長,但從他入伍到1962年去世,一共才過了兩年的時間,就評上了上士,速度已經很快了。
而且當時他們已經發出了提拔給雷鋒的申請,但是還沒批下來,雷鋒就犧牲了。
宋任窮作為從戰火里走出來的將軍,非常清楚在和平時期雷鋒這個升遷速度已經是非常迅猛了,呂清的做法并沒有錯,而且雷鋒去世確實太突然,大家都沒有想到。
宋任窮之所以沒有收到推薦信,是因為雷鋒所在的工程兵部隊非常特殊,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隊伍,沒有直屬上級。
唯一可能算是上下關系的只有軍區的工程團,所以想要給雷鋒申請提拔的,只能向軍區工程團提交申請。
軍區工程團也確實收到了申請,但當黨委的人按以往的審批流程調查情況時,卻發現這個被提拔的人居然是雷鋒同志。
由于雷鋒同志當時在全軍已經有了不小的名氣,是出了名的優秀戰士,因此團黨委的工作人員認為自己資格不夠,于是把雷鋒同志的申請轉送到了政治部。
可政治部的人看了之后,也覺得不好審核,雷鋒同志的名氣太大,就連毛主席都知道,可中央一直沒有明確的指示,自己也不敢說到底要不要同意申請。
而且干部審批不是小事,必須按照制度,逐級核對、逐級調查,等考察合格后,才能夠正式提拔。
在軍隊中對干部提拔的考核,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就是資歷,這標志著一個人的能力與認知范圍,而雷鋒同志入伍也才兩年多一點,資歷太淺。
根據指標來看,還達不到提拔的標準,如果執意要提拔那就必須打破規則,這不是一個小小的軍區政治部能決定的。
如果單從工作能力和思想品質來說,那么雷鋒同志是足以勝任更高職位的,但做管理者首要的是要能夠服眾,而不是能力有多強。
雷鋒雖然能力不錯,但并沒有和其他人產生明顯的差距,沒有硬性條件差距的情況下,別人是一定會有意見的。
況且雷鋒是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領導人都關注的人物,他們對雷鋒的職務也還沒有表態,一旦自作主張導致和中央沒有同步,一個小小的軍區政治部哪里承擔得起。
所以雷鋒的提拔申請轉來轉去,最終還是被交給了中央,不過這個流程實在太漫長了,以至于等到雷鋒同志犧牲,中央也沒有給予批復。
結語
雷鋒雖然沒有趕上干部的提拔,但他卻成了無數干部的榜樣,他的雷鋒精神在他去世后得到了升華,至今依然在指引著共產黨人為祖國發光發熱。
或許從他立下為人民服務的志愿時起,當不當干部就已經不那么重要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