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大戰,不是剛剛開打,很多人都忘了,這是關稅戰的第五年,而不是第一年!也就是說,我們早就有布局,做好了準備,特朗普上任之后,我們的每一次出招,都是精心設計的,一環緊扣一環,專往特朗普的七寸上打,打到他害怕,打到他服。
幾輪火星撞地球后,特朗普終于表態不會再升高關稅,終于開始尋求與中國談判了。特朗普甚至說未來可能會降低對華關稅,這和之前喊話讓中方付出代價的高調是截然不同的。
中方適時亮出了三個條件,這是底線,做不到就免談。
首先,美方需要管住官員的嘴,比如說副總統萬斯用鄉巴佬來辱華等行為必須停止,邊罵邊談的政治情景劇不能再次上演。
其次,臺灣問題沒有模糊空間。美方需要嚴格遵守一個中國原則,不得以任何形式支持臺獨或者是對臺軍售。將涉臺問題視為核心利益,任何觸碰紅線的行為都將招致堅決反制。
最后,談判代表必須獲得特朗普的直接授權。為了避免重蹈2018年磋商中美方七次推翻承諾的覆轍,白宮必須指定能夠現場拍板的人,確保談判結果不被隨意推翻。
中方的條件又傳遞出了怎樣的信號呢?
不難看出,這些條件直擊美方痛點,既要求實質性行動,也考慮到特朗普政府的政治誠意。特朗普不打算繼續提高對中國關稅的表態情,可見他已經意識到了貿易戰繼續打下去,美國受不了。
在國內,共和黨內部對對等關稅分歧加劇,民主黨則將其視為政治自殺。商業巨頭馬斯克、達利歐也公開呼吁停止貿易戰。關稅戰讓美國承受到的重壓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農業與制造業因為出口受阻損失慘重,直接威脅到特朗普的中期選舉的基本盤。
第二,民眾的生活成本因關稅飆升加劇,食品電子產品的價格漲幅顯著,甚至引發了加州州長紐森起訴聯邦政府濫施關稅大棒。
第三,美方試圖通過關稅同盟來孤立中國的計劃遭到挫敗。歐盟、加拿大等國不僅未支持和配合,反而對美國采取了對等反制措施。
第四,美國推動了針對美國科技巨頭的數字服務稅,英國則批評美方破壞國際規則。盟友的離心進一步削弱了特朗普的國際動員能力,美方陷入到單打獨斗的孤立境地。
在這一背景下面,特朗普必須重新來考慮策略。他不得不認識到一個現實,如果再提高關稅,不僅企業受不了,美國民眾也要投反對票。
所以,從要中國讓步變成了希望中國坐下來談,形勢反轉是美國倒逼出來的唯一選擇。中方的態度卻從來沒有變化: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中方多年的準備就為了這一戰,中方不急,底氣充足,應對貿易戰的策略體現為硬反制與軟緩沖并行。
在貿易領域。除了加征關稅,中方通過出口管制、制裁涉臺美國企業、WTO訴訟等手段,精準打擊美方痛點。比如說稀土作為高科技與軍工產業的核心資源,中方掌控著全球90%的精煉產能,而這一王牌直接威脅到美國的供應鏈安全。
與此同時,中國加速推進內循環布局,通過外貿優品中華行、消費者以舊換新等政策來幫助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以吸引國際資本。
數據顯示,第一季度中國GDP增長了5.4%,超出了預期,為博弈提供了經濟安全邊界。
在外交上。中方訪問東南亞三國,重啟中日韓對話,強化區域合作,以對沖對美的依賴。對比之下,特朗普軟化表態也暴露了其焦慮心態。
不管是TikTok還是芯片,中方的態度也是經過了長時間的考量,如果中方不點頭,美國自己吹牛演戲是沒有用的。
就是這個邏輯:不是真心想談的局,中方不會接;不符合原則的談判,中方也不會響應。
總的來說,從這一系列事件來看,特朗普真的是想談,但又不想完全放低姿態;中方不是不想談,但談判的前提相當明確,不可能讓步,不接受訛詐,這就是當前這場談判博弈的真實情況。
正如美國前副國務卿坎貝爾所說,特朗普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低估了中國的應對能力,如果美方繼續將中國視為必須打趴的對手,這場博弈特朗普贏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