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著中美貿易關稅戰愈演愈烈,不僅美國商人叫苦連天,就連國內的外貿工廠也受到了沖擊。
在浙江、廣東這兩大中國工廠聚集地,美國市場都是他們外貿的核心出口板塊,所以這次關稅戰影響肯定是有的。
剛開始很多美國廠家以為是中國工廠要付這筆關稅,但其實是美國商家如果要買中國的東西,就得給美國海關交稅,這筆賬最后落到終端售價上,也就是美國人買東西更貴了,相比以前要花更多的加錢。
這家跨境商家:訂單不降反增
如果關稅成本上漲,很多美國企業肯定就尋找其他出路,不找中國工廠下單了。
但是,就在美國145%關稅落地當天,浙江做陽光房定制的跨境商家熊偉平團隊就收到了美國波士頓客戶價值200萬美元的訂單,金額超過千萬人民幣。
熊廠長的廠是專做定制陽光房的,單2024年就賣了一個多億,美國市場就占據了六成。
因為美國地廣人稀,美國人家家戶戶都有個大院子,他們很喜歡享受生活,大部分都會在自己院子里搭建陽光房,沒事的時候坐在里面喝喝咖啡,和朋友聊聊天。
所以連續幾年,美國都是國內陽光房工廠的top客戶群。
關稅戰下來之后,熊廠長也感覺天塌了,完了,這下美國市場丟了,自己工廠也就失去半條命了,該怎么辦啊!
可就在熊廠長憂愁時,之前的美國客戶又給他下了千萬訂單。
熊廠長很納悶,問美國客戶難道就不擔心關稅嗎?價格已經漲了很多確定要下單嗎?
連續問了三遍,都得到客戶肯定的回答。
美國人也不是人傻錢多,他們之前試圖去東南亞的工廠找“平替”,但是發現根本就替代不了中國工廠。
“找了一圈平替,實在沒轍啊,就是離不開中國供應鏈!”
為何美國商家繼續選擇和中國工廠合作?
熊廠長舉了個例子:
之前有個洛杉磯的客戶想定制一批帶智能遮陽系統的涼亭,尺寸要適配不規則的庭院。
這個帶智能系統的又是不規則的,價格不便宜,于是這個客戶就不繼續和中國工廠合作,自個大費周章跑到東南亞的越南和印度,跑遍很多工廠,結果要么說 "做不了定制",要么一口答應下來,結果拖了三個月圖紙都沒搞明白,害得這個客戶浪費了時間金錢和精力,還啥也沒干成。
最后客戶不得不巴巴繼續找熊廠長的團隊,從設計打樣到生產安裝,45 天全搞定,按時交貨,保質保量。
當然,這次關稅戰下,客戶還是不得不又去找東南亞的工廠,但是算了一圈成本下來,反而還是中國工廠最劃算。
熊廠長說:“像國內這樣的工廠,他們很難找到,為什么呢?”
“在中國,我們能把整個陽光房一整套,所有的材料一下子配齊,讓客戶完成整體的采購。但是這么簡單的事情,在其他國家都要在幾家不同的廠里面分開來配零件,每個廠里面都需要溝通,都需要加利潤,并且尺寸之間相互未必配得上。”
這些層層利潤算下來,比中國工廠一家產品整體采購再加上關稅后的價格還要更貴。
難怪美國客戶說,除了中國,真的找不到相替代的品牌。
熊廠長的客戶甚至自掏腰包買機票請廠長赴美量尺寸,推進訂單,可見他們對中國工廠的信任。
除了熊廠長,山東一家主營機械設備出口的公司,其美國客戶直言“僅中國能提供同等性價比產品”,明確表示不會轉移訂單。
美國客戶更關注工期延誤風險,而非單純關稅成本。
美國《連線》雜志調研指出,在采訪了十多名美國企業家之后,得出結論:大多數美國中小企業無法在本土生產制造,美國從根本上離不開中國制造業。
挑戰與機遇并存
所以,中國工廠在世界上依然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挑戰下,也可能是機遇。
正如熊廠長說的:“外貿仍然大有可為,國際站上的機會非常多,我們中國的外貿工廠都需要抓住這次重新洗牌的機會?!?/p>
所以,希望中國制造們別放棄,時代浪潮下,機遇與風險并存,只有敢于迎接挑戰,才有勝利的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