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下午,由廣西民族文化發展研究會與無界藝術中心聯合主辦的《翰墨傳薪火 易學惠人民——廣西書法藝術暨易學文化公益講座》活動,在南寧市青秀區高坡嶺人才公寓三樓無界藝術中心成功舉辦。來自社會各界的30多名書法及易學文化愛好者、特邀嘉賓等到場參加了本次活動。
部分書法及易學文化愛好者、特邀嘉賓留影
廣西民族文化發展研究會首席執行會長兼秘書長王祖能主持講座
講座由廣西民族文化發展研究會首席執行會長兼秘書長王祖能主持。名譽會長韓江河出席講座并做了講話;易學專家、廣西民族文化發展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易學專業委員會主任龐天做了《生辰八字的易學文化奧秘》易學主題講座;書法名家、廣西書法家協會會員、廣西民族文化發展研究會書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廣西硬筆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蒙靜真做了《書法的幾大核心技法》書法專題講座。
易學專家、廣西民族文化發展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易學專業委員會主任龐天正在做講座
講座場景
廣西民族文化發展研究會書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蒙靜真正在做講座
報名參加當天學習交流活動的書法藝術及易學文化愛好者均表示,聽了龐天老師和蒙靜真老師深入淺出的專題講座,受益匪淺,意猶未盡,期待能繼續報名參加下一次公益講座活動,并希望能拜師成功,正式成為兩位老師的弟子,才能真正學到書法和易學文化的精髓。
王祖能在主持講座中指出,舉辦書畫藝術暨易學文化公益講座的目的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書法藝術及易學文化的普及與創新性發展,通過公益講座形式搭建書法藝術及易學文化愛好者學習交流平臺,提升參與者對書法歷史、技法及易學文化的認知,增強文化自信,同時為書法藝術及易學文化人才培育提供實踐指導。通過講座活動,培養和發展一批持續參與書法藝術及易學文化交流活動的核心愛好者成為教育培訓教師或合作伙伴; 形成“講座+實踐+展覽”常態化公益模式;積累5-10件優質作品參加書法展覽或拍賣活動。
王祖能還重點介紹了舉辦書畫藝術暨易學文化公益講座的重要意義:
一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通過書法和易學文化的普及,活動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思想、藝術審美與道德觀念傳遞給大眾。例如,書法作為中華文化精髓,承載著歷史演變與民族精神,而易學則通過陰陽五行等理論揭示人與自然的關系,傳遞“天人合一”的智慧。這種文化傳承不僅幫助參與者理解民族文化的深層內涵,還增強了民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提升文化自信。
二是搭建學習交流平臺,促進文化實踐與創新。活動通過“講座+實踐+展覽”的模式,為愛好者提供系統性學習機會。例如,書法技法講解、易學奧秘解讀等專題講座,結合臨摹指導、作品互評等實踐環節,形成理論與實踐結合的交流平臺。這種模式不僅推動傳統技藝的活態傳承,還鼓勵參與者在創作中融入現代元素,促進文化的創新性發展。
三是培育文化人才,助力可持續發展。培育“核心愛好者”成為教育培訓教師或合作伙伴,并通過建立微信交流群、組織展覽拍賣等方式形成長期培養機制。
四是服務社會需求,提升民眾文化素養。書法和易學的普及直接回應了現代社會的文化需求。書法教育解決了學校藝術教育師資不足的問題,而易學文化幫助人們在快節奏生活中尋找精神寄托。此外,活動通過公益性質降低參與門檻,使更多普通民眾能接觸并受益于傳統文化,從而提升整體社會文化素養。
五是推動文化資源整合與社會和諧。活動將整合多方資源,如政府機構、企業、學術團體等,形成聯動效應,將組織講師團聯合各商協會,將文化服務延伸至企業、社區,通過資源整合,不僅擴大文化影響力,還通過價值觀引導(如易學中的“中和”思想)促進社會和諧與道德建設。
“總的來說,我們組織開展的公益講座不僅是傳統文化的傳播載體,更是連接歷史與現代、理論與實踐、個體與社會的橋梁。活動的意義既體現在文化傳承的深度,也展現在服務社會需求的廣度,為民族文化的復興與創新提供了可復制的模式?!保孄惸龋?/p>
閱讀1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