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健康之名行欺詐之實?谷醫堂式“偽醫療”亟待重拳監管
來源|健康之聲
編輯|塔爾·小康A
在健康焦慮與醫養剛需不斷上升的當下,湖南谷醫堂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借助“互聯網+中醫”旗號迅速擴張,卻因涉嫌虛假宣傳、誘導銷售保健品、欺騙老年群體等問題頻繁登上消費者投訴平臺的“黑榜”。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截至2025年3月,該公司相關投訴已高達560余條,單筆涉訴金額從數千元到十幾萬元不等,形成了一條打著“調理”“根治”幌子的灰色產業鏈。
從中醫調理到保健陷阱:產品虛假宣傳、療效夸大成重災區
“男性調理3萬元無效”、“糖尿病保健品被包裝成降糖神藥”、“調經產品實為糖果飲料”——諸如此類的消費陷阱,充斥在谷醫堂的運營邏輯中。
例如,消費者“勇敢喵”投訴稱,其為妻子治療糖尿病,在三個月內花費8萬余元購買谷醫堂推薦的所謂“降糖藥”,但后期證實為普通保健品,療效甚微,甚至病情加重。類似投訴不勝枚舉,所涉產品包括“龍血樹葉破壁飲片”“肝郁調經膏”“壓片糖果”“谷物粉”等,實為食品或保健品,卻在宣傳中被包裝為“名醫秘方”“疑難雜癥克星”。
有消費者質疑:“銷售人員非醫師,卻頻頻提出‘癌變風險’‘陰陽失衡’等專業判斷,逼迫患者繼續購買高價療程,嚴重誤導健康判斷。”
“專家講座+微信洗腦+催付話術”:谷醫堂詐騙話術系統化
據調查,谷醫堂多通過“線上講座+微信營銷”模式進行營銷,構建起一套類似“傳銷化醫療”流程:第一步,低價引流。以“298元女性調理套餐”“598元男性健康調理”吸引關注;第二步,診療洗腦。群內播放主講人“易法銀教授”的預錄制視頻,講述中醫成功案例,并配以紅包打卡、互動問答引導信任;第三步,制造恐慌。助理每日反饋病情,“專家”斷言“氣血嚴重不足”“再不調理可能癌變”,再引導購買幾千至上萬元“療程包”;第四步,鎖定消費者。多次分期付款、多輪誘導,使消費者陷入“已投入不敢放棄”心理陷阱。
部分受訪者稱,銷售員甚至會建議通過“信用貸款”“分期付款”支付高價產品費用。
投訴高發、退款困難:監管部門調查流于形式
面對大規模投訴,監管反應卻顯遲緩。以“機靈喵”2024年投訴案為例,其在兩年內被誘導消費16.7萬元,但湖南湘江新區管理委員會商務和市場監管局調查后表示“資質齊全,證據不足,建議司法途徑解決”。
這一回復引發公眾不滿。多名消費者表示,谷醫堂產品并無療效,視頻問診未提供處方,銷售員冒充醫生,已構成欺詐消費行為,但監管卻始終未明確認定其違法。如此“踢皮球”式回應,令消費者維權之路步履維艱。
高價保健品背后的暴利邏輯:產品成本與售價相去甚遠
以“龍血樹葉破壁飲片”為例,谷醫堂售價高達338元/盒,而同類產品在電商平臺僅售30~100元之間;有消費者反饋“壓片糖果”作為男性調理藥售出價格為每盒700元以上,其實成本不足十分之一。夸大療效、虛構稀缺、假借醫師之名,正是支撐其高毛利的三大法寶。
此外,據知情人士透露,銷售人員按“業績提成”進行分級激勵,越能勸誘用戶“升級療程”,獎金越高,不乏通過話術培訓、劇本套話進行話術操控。
以健康之名行欺詐之實,谷醫堂式“偽醫療”亟待重拳監管
谷醫堂案件背后,是老年群體、慢病患者、女性健康人群等脆弱消費群體的集體受傷;也是“保健品治百病”式思維毒害下的醫療亂象樣本。
我們呼吁:監管部門應盡快進行專項調查,對“谷醫堂”及其關聯企業銷售產品的資質、療效、宣傳內容、醫生資質進行全面核查;加強醫藥類廣告審核機制,對于涉及疾病治療功能的內容必須依法審批、明示來源;針對誘導消費、假冒醫師、虛假宣傳等行為,依法追責,公開通報,取締資質,追繳違法所得;推動司法便民機制,針對高頻重復性消費欺詐行為建立消費者聯合訴訟通道,降低維權門檻。
一場“調理身體”的騙局背后,是數百個家庭的資金損失與心理創傷。湖南谷醫堂的虛假營銷亂象,早已不是個案,而是當代“偽醫療”灰色鏈條的警示樣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