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東風猛士科技和華為聯手搞了個大動作——全新旗艦車型猛士M817在“華為乾崑智能技術大會”上首次亮相。這臺車最大的亮點,就是把東風猛士的硬核越野基因和華為的智能科技結合在一起,號稱要重新定義“智能豪華電動越野”。作為普通消費者,這臺車到底有啥特別?值不值得關注?咱們來簡單嘮嘮。
硬派越野+華為智能,能擦出什么火花?
東風猛士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提到“中國軍車第一品牌”,大家應該能感受到它的硬核基因。過去猛士的車主打軍工品質,皮實耐造,能上山下河。而這次推出的M817,在保留傳統越野能力的基礎上,直接塞進了華為的一整套智能技術,比如:
1、 乾崑智駕HUAWEI ADS 4(參數丨圖片):這是華為最新的智能駕駛系統,能實現高階輔助駕駛功能,比如自動泊車、高速領航,甚至復雜路況下的智能避障。
2、 鴻蒙座艙:車機系統用上了華為的鴻蒙OS,操作更流暢,還能和手機、平板無縫互聯。
3、智能車云服務:通過云端數據,車輛可以不斷學習用戶習慣,自動優化駕駛體驗,比如提前規劃路線、調整空調溫度等等。
簡單來說,這臺車不僅保留了傳統越野車的強悍通過性,還多了“會思考”的智能大腦。官方說它是“含華量最高的越野車”,倒也不算夸張。
一臺車搞定三種生活場景?
對于普通用戶來說,買越野車最糾結的點可能就是“油耗高、城市開不靈活”。而M817號稱要解決這個問題,提出了“5+2+2”的場景概念:
1、工作日5天:城市通勤代步,靠智能駕駛緩解堵車疲勞,車身尺寸和調校也更適合日常使用。
2、 周末2天:近郊露營或輕度越野,四驅系統和底盤高度足以應對非鋪裝路面。
3、長假2天:長途穿越或深度越野,軍工級車身和電池續航(具體參數待公布)保障可靠性。
換句話說,它想做到“既能上班接娃,又能周末撒野”,不用為了功能性犧牲舒適性。不過實際表現如何,還得等實車測試后才能驗證。
和華為合作,到底有多“深度”?
這次合作不是簡單的“貼牌”模式。從技術架構到智能系統,華為幾乎包攬了M817的“大腦”部分:
1、天元架構:這是華為為智能汽車開發的全新電子電氣架構,相當于車輛的“神經系統”,能更高效地協調各個模塊。
2、全棧解決方案:從車機到智駕,再到云端服務,全部由華為提供技術支持,后續OTA升級也會更便捷。
對消費者來說,好處是智能化體驗更有保障;但另一方面,華為技術的實際落地效果,比如系統穩定性、本土化適配等,也需要時間檢驗。
值不值得等?先看價格和定位
目前官方還沒公布M817的具體售價,但結合東風猛士的高端定位和華為技術的成本,預計價格不會太低,大概率對標豪華電動越野市場,參考競品如仰望U8。它的目標用戶可能是兩類人:
1. 越野愛好者:想要一臺既能玩沙子又能智能代步的車,減少“玩具車”的閑置率。
2. 科技嘗鮮黨:對華為智駕感興趣,同時又看重車輛通過性的用戶。
不過,傳統硬派越野用戶可能更關心機械素質(比如差速鎖、扭矩參數),而科技黨則更看重智能體驗。M817能否平衡好這兩類需求,將是它成敗的關鍵。
答答點評:
東風猛士M817的推出,更像是傳統車企和科技公司聯手探索的新方向——在電動化、智能化的趨勢下,連硬派越野車也要開始“卷”科技了。對于消費者來說,多一種選擇總是好事,但最終還是要回歸實際體驗:智能系統是否穩定?越野性能是否夠硬核?價格是否合理?
這臺車在4月22日全球首秀,隨后亮相2025上海車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保持關注,等更多實測信息公布后再做決定。標題:東風猛士M817來了!華為智能駕駛加持,越野車也能很“聰明”
4月22日,東風猛士科技和華為聯手搞了個大動作——全新旗艦車型猛士M817在“華為乾崑智能技術大會”上首次亮相。這臺車最大的亮點,就是把東風猛士的硬核越野基因和華為的智能科技結合在一起,號稱要重新定義“智能豪華電動越野”。作為普通消費者,這臺車到底有啥特別?值不值得關注?咱們來簡單嘮嘮。
硬派越野+華為智能,能擦出什么火花?
東風猛士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提到“中國軍車第一品牌”,大家應該能感受到它的硬核基因。過去猛士的車主打軍工品質,皮實耐造,能上山下河。而這次推出的M817,在保留傳統越野能力的基礎上,直接塞進了華為的一整套智能技術,比如:
1、 乾崑智駕HUAWEI ADS 4:這是華為最新的智能駕駛系統,能實現高階輔助駕駛功能,比如自動泊車、高速領航,甚至復雜路況下的智能避障。
2、 鴻蒙座艙:車機系統用上了華為的鴻蒙OS,操作更流暢,還能和手機、平板無縫互聯。
3、智能車云服務:通過云端數據,車輛可以不斷學習用戶習慣,自動優化駕駛體驗,比如提前規劃路線、調整空調溫度等等。
簡單來說,這臺車不僅保留了傳統越野車的強悍通過性,還多了“會思考”的智能大腦。官方說它是“含華量最高的越野車”,倒也不算夸張。
一臺車搞定三種生活場景?
對于普通用戶來說,買越野車最糾結的點可能就是“油耗高、城市開不靈活”。而M817號稱要解決這個問題,提出了“5+2+2”的場景概念:
1、工作日5天:城市通勤代步,靠智能駕駛緩解堵車疲勞,車身尺寸和調校也更適合日常使用。
2、 周末2天:近郊露營或輕度越野,四驅系統和底盤高度足以應對非鋪裝路面。
3、長假2天:長途穿越或深度越野,軍工級車身和電池續航(具體參數待公布)保障可靠性。
換句話說,它想做到“既能上班接娃,又能周末撒野”,不用為了功能性犧牲舒適性。不過實際表現如何,還得等實車測試后才能驗證。
和華為合作,到底有多“深度”?
這次合作不是簡單的“貼牌”模式。從技術架構到智能系統,華為幾乎包攬了M817的“大腦”部分:
1、天元架構:這是華為為智能汽車開發的全新電子電氣架構,相當于車輛的“神經系統”,能更高效地協調各個模塊。
2、全棧解決方案:從車機到智駕,再到云端服務,全部由華為提供技術支持,后續OTA升級也會更便捷。
對消費者來說,好處是智能化體驗更有保障;但另一方面,華為技術的實際落地效果,比如系統穩定性、本土化適配等,也需要時間檢驗。
值不值得等?先看價格和定位
目前官方還沒公布M817的具體售價,但結合東風猛士的高端定位和華為技術的成本,預計價格不會太低,大概率對標豪華電動越野市場,參考競品如仰望U8。它的目標用戶可能是兩類人:
1. 越野愛好者:想要一臺既能玩沙子又能智能代步的車,減少“玩具車”的閑置率。
2. 科技嘗鮮黨:對華為智駕感興趣,同時又看重車輛通過性的用戶。
不過,傳統硬派越野用戶可能更關心機械素質(比如差速鎖、扭矩參數),而科技黨則更看重智能體驗。M817能否平衡好這兩類需求,將是它成敗的關鍵。
答答點評:
東風猛士M817的推出,更像是傳統車企和科技公司聯手探索的新方向——在電動化、智能化的趨勢下,連硬派越野車也要開始“卷”科技了。對于消費者來說,多一種選擇總是好事,但最終還是要回歸實際體驗:智能系統是否穩定?越野性能是否夠硬核?價格是否合理?
這臺車在4月22日全球首秀,隨后亮相2025上海車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保持關注,等更多實測信息公布后再做決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