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開始的地方,在一個叫箭塔的小村莊。”
在四川省蒲江縣箭塔村,年近五十的盧樹盈走出了一條堪稱傳奇的路——她僅有小學學歷,很長時間里做賣水果的攤販,在33歲那年她提筆寫作,就此點燃作家夢。17年來,她已出版多部作品,2024年獲得中國民間文藝的最高獎項——“山花獎”。
從拿著字典練習打字,到為了寫作每天僅睡三四個小時,盧樹盈這條寫作路走得頗為坎坷,而她樂在其中,“我停不下寫作的沖動”。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一起走進她的故事↓
「“不切實際”的作家夢」
我家住在臨溪河邊,在離我家不遠地方,有一個叫“蠻塔子”(箭塔別稱)的地方,我和小伙伴經常去那里玩。有一天,我問奶奶:“這為什么叫‘蠻塔子’呢?”奶奶就笑呵呵地講起了“蠻塔子”的傳說……
——《箭塔村故事集》
在寫作的道路上摸索了十余年,2024年,盧樹盈憑借作品《箭塔村故事集》站在了第十六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的領獎臺上,這是公認的國家級民間文藝最高獎項。
△盧樹盈在領獎
對于村民們來說,大家更熟悉她的另一個身份——一個擺攤賣水果的人。為了生計,她和愛人經營著一個小小的攤位,每天凌晨4點多就要起床,晚上8點多才能回家,每天都滿滿當當的。
轉折發生在2008年。那時,一年級的女兒找她問習題,她卻半天答不出來。“我這個樣子,怎么成為孩子的榜樣?”為了提升自己,盧樹盈不顧家人反對,買了一臺電腦準備在網上自學。
盧樹盈的世界一下子被打開了。她接觸到很多新奇的故事,還看到國外一位老爺爺,在85歲時出版了第一本書,而他在80歲以前甚至都不識字。“他80多歲都可以做到,我才33歲呀!”就這樣,寫作的夢想在她心里扎了根。
每天,攤位前形形色色的顧客成了她的素材庫,箭塔村許多古老的傳說也賦予她靈感,她心里積攢了一籮筐故事,但難題也擺在眼前:她很多字不會寫,對電腦也不熟悉,四個小時才打出十幾個字。
△盧樹盈的水果攤
于是,待到夜晚空下來,她就查字典認字、練習打字,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一度瘦了20多斤。她不會使用標點、分段,也毫無寫作技巧,僅僅“用說話的方式寫故事”。但正是這不加修飾的原生態風格,讓她收獲了第一批讀者。
愛人不理解她的這份堅持,也心疼她熬垮了身體,著急時還曾與她吵了起來:“如果你真能當上作家,我手板心里給你煎魚。”盧樹盈不理會,每天在水果攤忙完,就一頭扎進創作中。“一年不行我就寫兩年,兩年不行我就寫十年!”
「給父親寫的書」
“你也該醒醒了,你就是一個賣水果的女人,不要做攝影師的夢。”
女人擦干眼淚,說:“賣水果的就不能有自己的夢想?”
——《箭塔村故事集》
盧樹盈說,很長時間里,她被日常瑣事淹沒,仿佛一個“空心人”,是寫作將她打撈了出來。她喜歡在安靜的夜晚用一行行文字將所見所聞記錄,寫箭塔村的民間故事,寫小攤前的趣聞逸事,寫自己、家人的經歷,這讓她感覺充實又快樂。
愛人漸漸理解了她對寫作的熱愛,雖然沒有過多的語言表達,但卻越來越主動地幫盧樹盈承擔起了家務雜事。終于,創作的第三年,盧樹盈在雜志上發表了第一篇作品《草原上的婚禮》,人物原型就是她攤位隔壁的藏族姑娘。
她將樣刊拿給家人,直到這時,蒙在鼓里的父親才知道她一直在寫作。“這些字都是你寫的嗎?標點也是?”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父親連飯都顧不上吃,就急著出門向村里人“炫耀”。
更令父親意想不到的是,那個時候,盧樹盈已在網絡上以他為原型,寫下了2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她說,自己性格中不認輸的勁兒,很大程度上源自父親。在她看來,父親這一生,從不曾被打敗:
父親很小就成了孤兒,十多歲進入煤礦做工,但他不認命,一有機會就找人學寫字,后來,煤礦需要識字的安全員,他抓住了機會;父親被調入火柴廠,每次廠里維修機器的師傅過來,他就主動去幫忙,漸漸學會了這門技術,也因此成為車間主任;火柴廠產品滯銷,父親自告奮勇當銷售員,因業績突出又被提拔;后來,父親辭職,從個體戶做起,成為村里的“萬元戶”;生意突然遭遇變故,家里變得一貧如洗,父親再次從零開始,在家里養雞鴨、種果樹……
父親一直是盧樹盈的精神支柱,她一直想為父親寫一本書。2016年,父親因病癱瘓在床,意識到不能再等的她,開始重新整理關于父親的文字——此前寫在網絡上的內容實在過于粗糙。
歷經兩年多,她于2018年出版了長篇小說《重生》。這本書就放在父親的床頭,家里的晚輩經常一字一句讀給他聽。第二年,父親永遠離開了她。
「箭塔村的變化」
2019年,盧樹盈放棄自己做了將近20年的水果生意。她對閱讀和寫作的熱情一如既往,在家里打理果園、收拾農田的時候,她就帶上手機聽書,晚上再集中精力寫作,保持著每天數千字的寫作進度。“每天寫完,我入睡都會很安心。”
她還盡己所能,帶箭塔村的孩子一起感受閱讀與寫作的美好。她在村子里免費開展鄉土作家公益課,感興趣的孩子都可以參與。公益課上,她帶大家讀故事、寫故事、演故事,她想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們學到寫作知識,更讀懂這些故事背后的人生道理。
公益課一般九點才開始,但常常有孩子七點多就已經前來等候。截至目前,她的公益課已有七八千人次參與。值得一提的是,她的愛人也成為公益課上的一員,邊學邊幫盧樹盈一起照顧孩子們。
寫作讓盧樹盈的人生更加開闊從容,她不再自卑敏感,真正成為了女兒的榜樣。女兒的數學成績一度不理想,每次假期都在家里主動學習,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媽媽都發表文章了,我有什么是學不會的?”高考時,女兒的數學成績接近滿分。
如今,盧樹盈發表的文字累計超過了四百萬,在各級文學征文中數十次獲獎。她還開始接觸電視情景劇創作、電影創作和小品創作。
盧樹盈說,她的創作離不開腳下的這片土地,她永遠愿意將這里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她接下來的創作計劃里,有關于家風家教的內容,有關于蒲江縣的民間故事,還有她們這一代人對鄉村的記憶。
“我發自內心地喜歡寫作,我想一直寫下去。”她也希望,自己的故事能鼓勵更多人勇敢追夢:“不要被假想出的困難打敗,你只管拼盡全力去做!”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ID:cctvnewscenter)
監制/ 李浙 主編/馬文佳
記者/李娟 王玉龍
原標題:《“賣水果的就不能有夢想?"年近五十、僅小學學歷的她,獲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李林蔚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圖片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