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到一則常州新聞。報道了常州市領導調研位于新北濱江的常州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核心區建設情況。
始知常州將有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大好消息。
市領導的要求含有,要將常州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為集市民休閑、觀光、旅游于一體的高品質“三生空間”,不斷滿足常州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網搜可知,常州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總體布局為“一主、四帶、四園、四區”:
“一主”:長江文化主軸、山水人文綠軸。
“四帶”:濱江生態文明集中展示帶、孟河—奔牛江河文化集中展示帶、焦溪—舜河水鄉風情集中展示帶、大運河—老城廂古城風貌集中展示帶。
“四園”:江河匯秀·春江潮涌核心展示園、運河古邑·活力城廂核心展示園、舜風舜水·焦點焦溪核心展示園、齊梁故里·中醫源脈核心展示園。
“四區”:西太湖—長蕩湖、太湖灣、南山—天目湖、茅山—曹山功能拓展區。
位于新北區的常州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核心區,以“春江花月夜”為主題,打造“八個一”文旅體驗項目,包括“一館、一渡、一帶、一橋、一島、一灣、一園、一鎮”,重點推進“春江八景”:
桃花舊港:復現十里桃林景觀。
毗陵詩潮:展現歷代詩人描繪長江的詩詞文化。
漁港夕照:結合自然江景打造夕陽觀景點。
長灘觀魚:生物科普觀光點。
林棲相悅:多彩花廊生態區。
柳灘荻風:長江風物文化科普點。
沙汀飛鷺:濕地鳥類觀測點。
德勝新渠:水利研學基地。
筆者感覺還需一座能夠登高望遠“欲窮千里目”的望江樓。
“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何等怡情養目、蕩胸騁懷。
越是到長江下游,望江樓越有廣闊的視野。
望江樓一定要高、要結實;不必奢華、不必花里胡哨。
期待常州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在長江岸邊有一座望江樓,并能成為后輩代代兒女興奮登高的“2525年的古跡”;
期待常州望江樓不遠處有一顆樹,能夠成為后輩代代子孫愜意乘涼的“2225年的古樹”。
順及一句貌似題外的題內話,在常州所有的“永久綠地”里,選一兩顆樹,旁邊立一塊見證石碑,
從2025年開始見證,使之成為代代常州人見證到2225年的“兩百年古樹”。
我們喜歡懷古、訪古,然而我們打算留下多少親手創造的物件成為百年千年后的“古跡”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