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由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指導,山東省體育局、山東廣播電視臺、濱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山東省體育局群眾體育處、山東廣播電視臺體育節目中心、濱州市體育局、無棣縣人民政府承辦的“好運山東”2025年山東省社區運動會暨“小奧筑家”家庭健身素養大賽在濱州市無棣縣拉開帷幕。
值得關注的一個細節,開幕式上,與會領導為參賽家庭代表授“能量棒”,后者用“能量棒”集體啟動主火炬,這標志著“小奧筑家”家庭健身素養大賽正式啟動。
記者注意到,這并不是“小奧筑家”第一次出現在人們視野中。今年2月11日,濱州市第八屆冬季全民健身運動會在陽信縣舉辦,其中加入多項親子項目,“小奧筑家”社區家庭健身素養大賽首次出現,隨后,這項由濱州市體育局創新打造的群眾體育IP在全市遍地開花,賽事活動接踵而至。由此可見,“小奧筑家”醞釀已久,經過一段時間的活動“地推”,前期預熱,此次借勢山東省社區運動會的開幕式正式官宣,驚艷亮相。
“小奧筑家”啥意思?
4月8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的“抓改革創新 促高質量發展——亮目標”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市體育局專場上,“小奧筑家”被官方釋義。
“小奧筑家”家庭健身素養系列賽事是濱州市體育局首創策劃、重點開展的一項品牌賽事,旨在以家庭足籃排挑戰賽、家庭乒乓球團體賽以及多種智力項目等趣味性與競技性并進的新模式,創新社區運動會的內容形式,讓“家庭”這個全民健身的基礎基本點,成為父母和孩子高效陪伴、健康成長的有效載體,打通家庭體育的“最后一公里”。大賽以“放下手機一起運動”和“鑄家魂健身心”為主題,設置“6+6”家庭健身素養大賽項目,包括足球、籃球、排球、跳繩、旱地冰壺等6項體力項目,以及中國象棋、圍棋、國際象棋、國際跳棋、五子棋、魔方6項智力項目。項目動靜結合,參與群體涵蓋父母、子女及祖父母等家庭角色。
簡單點說,就是在家庭范圍里,舉行“小型奧運會”,家長通過體育運動與孩子高效互動,既“鑄家魂”融合家庭氛圍,又“健身心”促進身心健康。
為啥打造這個新IP?
近年來,濱州市體育局聚焦家庭體育與家庭健身這個基本點,從活動內容、舉辦形式、參與群體、承辦主體等方面調研,創新群眾賽事,探索健身新路徑,進一步突破家庭體育瓶頸。“小奧筑家”家庭健身素養系列賽事是市體育局在今年全民健身賽事活動中首創策劃、重點開展的一項品牌賽事,目的是為更好地從根源上破解“群眾健身習慣如何養成”的難題。
想要解決五個問題:一是全民健身形式需要創新。社區運動會等群眾活動在傳統常規做法上的參與度、吸引力明顯不足,高質量擴大體育人口的動能發揮不夠。二是當前青少年健康問題突出,近視、體重肥胖、脊柱側彎危害兒童青少年健康,青少年心理問題和心血管問題不同程度存在,亟待解決。三是家庭健身觀念需要更新。目前,先文化課后體育活動的現象仍然存在。四是體教融合、家校社共育需要進一步落地,真正建立起科學高效的家、校、社“共同體”模式,推動實現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家校社“同頻共振”。五是父母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科學高效的陪伴方式,交流低效、陪伴低質,家庭建設的問題比較突出。通過五個問題的解決推動群眾健身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
記者在此次全省社區運動會現場看到,排球、籃球、足球、圍棋、跳棋、旱地冰壺、跳繩等所有項目均以家庭為單位報名,爸爸媽媽孩子齊上陣,分工明確、配合默契,歡聲笑語不斷。家長普遍認為,不在乎比賽成績,關鍵是從高速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中抽離出來全身心陪孩子,同時讓孩子從小養成運動習慣,受益終身。
未來如何做好這個新IP?
“小奧筑家”理念高度契合建設體育強國,滿足人民群眾健身需求的要求,新IP可謂“出道即巔峰”,前期,這個項目已得到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和山東省體育局的書面批復,全力支持濱州市開展“小奧筑家”家庭健身素養培育試點工作。此次啟動儀式上,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和山東省體育局的領導同志也到場表示支持。
接下來,濱州市體育局圍繞這個新IP要做好兩個方面工作。其一:內容為王。開展6項體力項目和6項智力項目的“6+6”家庭健身素養大賽項目,項目設置確保動靜結合、動靜相宜,參與群體除了父母、子女以外,還適當擴展到了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叔伯姑姨等家庭角色。同時,以項目為平臺,塑造“小奧筑家”家庭健身文化,設計LOGO和吉祥物,打造系列IP符號,注冊項目名稱,進一步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其二:模式為基。項目開展共3種形式。一是家庭興趣體驗版。在家中、房前屋后、小區周邊等小空間就可以一起玩起來、動起來,推動適合家庭普及的運動裝備。二是學校賽訓普及版。號召學校以年級、班級家庭為單位,多組織家庭賽訓活動,提升普及面和質量。三是社會賽事提升版。建立市、縣、鄉(鎮)、社區(村)四級賽事體系,用“無比賽不體育”的魅力,提升家庭健身水平。
濱州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按照“市示范、縣模仿、鎮和社區普及”的方式先行試點培育項目;明年按照“先社區和鎮辦、再到縣區辦、最后市辦”的路徑,深化普及和推廣。力爭通過一到兩年的扎實實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濱州經驗,進一步推向全省和全國。
來源:濱州日報
編輯:吳愛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