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京東和美團之間的競爭逐漸升級,將“外賣大戰”再次送上熱搜。2025年2月,京東外賣正式上線,強勢入局,一時之間與美團、餓了么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并掀起了新一輪的外賣價格戰。4月22日,記者實測對比了三個平臺,看看哪家最快最便宜。
(4月23日《現代快報》4版)
對于消費者而言,是樂見“外賣大戰”的。畢竟可以再薅一撮羊毛了。在這場“外賣大戰”中,硝煙彌漫可以說是市場的洗牌。但是如何開戰卻值得反思。比誰最快,比誰最便宜,是比錯了方向和目標。“外賣大戰”不應該是“速度與低價”的博弈。外賣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從美團、餓了么的雙雄爭霸,到京東的強勢入局,外賣行業正掀起新一輪變革浪潮。以速度和低價為核心的競爭,雖能在短期內吸引消費者,卻難以支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來說,比“誰最快速”是不合適的。固然,對于消費者來說,都想“配送的最快”,畢竟點了外賣之后,誰都想“趕快吃一口”。但是,這顯然忽視了外賣小哥的權益。一個方面是,比速度是交通的安全隱患。從以往的案例來看,外賣小哥的速度快,導致的交通事故比例攀升,甚至有人形容是“拿著生命送外賣”,闖紅燈的,在路上飆車的現象屢禁不絕。速度需要科學的速度、合理的速度。當短視頻平臺上那一段段“外賣小哥一路狂飆”的視頻出現的時候,我們不也是捏了一把汗嗎?因此,這次的“外賣大戰”切不可盲目的“比誰最快”。
其次來說,比“誰最便宜”也是沒有贏家的。對于消費者而言,當然希望的是物美價廉。可是,物美價廉也是有一個基本的底線的,那就是“物美”+“價廉”。過度的價格戰擠壓了商家的利潤空間,迫使部分商家使用劣質原材料或降低服務標準,最終損害消費者權益。更為關鍵的是,這種競爭模式缺乏技術含量,難以形成差異化優勢,導致平臺陷入同質化的內卷困境。如果,價格便宜到“你都不敢吃了”,試問“最便宜”是不是就是“最危險”?
隨著消費者需求升級,外賣服務的評價維度應從單一的速度和價格,轉向涵蓋食品安全、配送體驗、商家資質等多元化指標。首先,食品安全應成為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其次,配送服務需從“快速送達”升級為“精準送達”,通過大數據優化配送路徑規劃,在保證時效的同時提升用戶體驗。最后,平臺應完善消費者反饋機制,建立商家評分與獎懲制度,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
外賣行業的競爭本質是服務能力的較量。當平臺不再一味追逐“分鐘級送達”與“9.9元特價”,而是致力于構建安全、可靠、有溫度的餐飲服務體系時,才能真正實現消費者、商家與社會效益的共贏。不應該比“哪家最快最便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